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

没有不幸的婚姻,只有不幸的夫妻。一对对夫妻怀着对婚姻的无比美好的憧憬走入婚姻的殿堂,可最终他们却失望了。

于是他们责怪婚姻,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其实真正要怪的是他们自己。

电影《万箭穿心》于2012年11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它是一部充满悲剧气息的现实主义作品。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题材之一,它主要以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悲惨境遇,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揭示生活中的罪与恶。

现实主义又称之为“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它被要求“按照现实生活本来的面貌,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现象,作具体的、如实的艺术描绘,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二者结合最大的好处在于:通过影片,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开来给人看。让人们直面现实生活中那些“我们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痛苦”。

《万箭穿心》这部影片就是通过讲述普通武汉女人李宝莉艰难而又坎坷的悲剧人生:

  • 搬进新房,却被冷暴力,丈夫出轨;
  • 丈夫马学武自杀;
  • 被辛苦养大的儿子赶出家门

真实的再现了人们所珍视的婚姻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碰撞和绝望的心路历程,以及最后对悲剧人生和命运做出的反抗。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

让人们在影片中,看到浓缩于剧情中最真实的丑与恶;在李宝莉这段失败又极尽悲惨的婚姻生活中去寻得自己的身影,从而达到警示世人,反思和摸索自己人生最终出路的目的。

一反常态的线性叙事结构下娓娓道来的人生,道尽万箭穿心的苦。穿插于生活每一处角落的旁人眼光里,写尽悲剧婚姻的根源

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的形象。

与众多着墨于主角的影片不同的是,《万箭穿心》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镜头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就连特意刻画主角的片段都没有多少。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3)

影片从李宝莉一家搬进新房开始,到李宝莉拿着那根扛起整个家的扁担,挑着属于自己的行李黯然离开新房结束。

十几年的光阴在影片一黑一白的切换中恍然而过。那十年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十年后,汉正街市场依旧热闹非凡,曾经那个高嗓门,做事果断泼辣,容颜姣好的李宝莉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皮肤黝黑粗糙,拿着一根扁担,连吃饭都要抢时间的头发有些花白的女人。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一反常态,从头至尾没有直白的诉说李宝莉“十年扁担生涯”的辛酸,反而以这种近乎死寂的平淡叙事,和我们最常见的视角:身边人的态度,逐渐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等,把生活对于李宝莉的磨难和那些悄无声息却万箭穿心的人生历程带给她的摧残和改变表现的入木三分。

而我们也在这样平淡而自然的叙事中,不自觉的入了心,动了情,把自己带进了李宝莉的悲剧人生中,一起被拉扯着、探寻着、感悟着、蜕变着。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4)

思想上的不相融,物质与精神的拉扯,偶然的交汇之后,是必然的远离

基尔•凯丝勒说过: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

可在李宝莉和马学武这里,这本是人生加分项的婚姻,却成了彼此人生悲剧的开始。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5)

出身于市井小贩家的李宝莉,是菜场卖菜人的姑娘。在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菜农们会在天还未亮的时候徒步而来,只为省下那一丁点打车钱;小商贩们会扯着嗓子吆喝,只为比别人多卖出一份;顾客们会在这鱼龙混杂的三分地里,眼光毒辣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且实惠的商品。在这里,一分一毫都随时可能成为一场争斗的源头,一分钱都恨不得当成三分钱来花。

在这里你能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物欲”横流。但它却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有句鸡汤文说:如果觉得活不下去了,就去菜市场看看。

很多人当一句笑话掠过,而我也总觉得是因为菜市场能让人看到生活的温度。可后来我才明白:当你看到有人起早贪黑,为了几分几厘都能爆发一场战争,甚至大打出手时,就会为自己感到庆幸。那些比自己生活的更艰难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依旧热气腾腾的活着。而比他们更加幸运的自己又有什么理由随便放弃呢?

它是一个让人感知生命的温度的地方,也是一个压抑限制人们思想和眼光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和追求,就那么光明正大的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看惯了大人们为了钱忙碌奔波的李宝莉,长大后也成了他们。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6)

她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在搬家的大喜日子里和搬家工人大声争吵;

也会在搬进新房后责怪搬家工人蹭花了她的地板;

更会在搬进新房后感慨“原来厕所也可以是香的”。

她和所有在生活的底层努力挣扎着的人一样,物质的充裕是她眼里一切美好的源头。

即使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为了那些无足轻重,不必在意的东西而变得俗气、凶悍、现实的人,她也不在乎。

她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生活的蜕变。

但这样的她,却和马学武格格不入。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7)

马学武虽然出身农村,却有着做中学教师的父母,自己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在特种汽车制造厂做车间主任。

他深受教育的熏陶、更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他要的,是内在思想上的丰腴。

在他眼里,李宝莉所看重和在乎的物质追求,虽然改变了外在生活的水平,却褪不去她一身的粗俗卑劣。

她和他,一个向外索取,一个往内寻求。南辕北辙的他们,注定有着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纠葛。

故而,当李宝莉和搬家工人为了钱争吵时,他不屑于她想要省钱的心,只觉丢了他的面子。

此时,他不懂她。

而当他想用烟和汽水尝试挽回一些面子时,她不仅抢回了烟,还当着众人面怒骂他“贱”。

彼时,她不懂他。

他在她需要支撑的时候,选择了视而不见。

她在他需要尊重的时候,选择了无情践踏。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8)

思想上永不交融的他们,就像两条只有一个交点的线,本相隔千里,却在一次短暂的相交之后,渐行渐远,永不再有交集。

他们的结合,不仅没有成为沟通彼此的桥梁,更加深了彼此的孤寂,活成了一出悲剧。

这样的他们,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三观不合的婚姻。

因为年岁渐长,父母催婚,很多人匆忙的走进了一段婚姻。本以为在时间的磨合下,即使再坏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后来,当他否定你所有的爱好,鄙视你的所作所为;而你发现他的懦弱,觉察他的怪异脾性时。你才明白:在一段婚姻里,比一个人孤独终老更可怕的,是跟那个让自己感到孤独的人终老。

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却同床异梦,各自孤独着。

想解脱,却又被各种现实拼命拉扯,死命将就。最终在绝望中一点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9)

关系的不对等催生反抗,蛀食消耗着彼此,成为一具空壳

当马学武提出离婚,李宝莉向从小玩到大的闺蜜小景诉苦时,她惊讶的回应“他怎么敢啊?

简短的五个字就道出了马学武在家庭中的地位。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0)

在婚姻中,如果说思想上的南辕北辙是一切悲剧的源头,那关系的不对等就是凌迟处死的刀子。

出身于市井商贩之家的李宝莉,有着让人艳羡的武汉城市户口和娇好的容颜。这是她引以为傲的两大资本,也是他们婚姻悲剧的隐患所在。

面对因为地理位置需要多耗费时力而要求加钱的搬家工人,她怒斥道:“你蒙乡下人啊?”

在丈夫给搬家工人发烟买饮料时,她义正言辞的说:“我出钱他们办事,天经地义。”

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却透露出她因为城市户口而拥有的天生优越感,和内心的阶级之分与轻视。

如果说这种轻视只是存于表面的虚晃,那也罢了。可她的轻视却早已融入了骨血,根深蒂固,甚至是浸透在了婚姻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

她看不起搬家工人,更看不起乡下人。所以乡下人出身的马学武在她心里注定低她一等。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1)

哪怕他在外已经是一个国企的主任,有着比她优渥的薪资,甚至为家里挣得了新房。也改变不了她对他的轻视。

在李宝莉的心里,有着城里人身份的她从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了乡村出身的马学武,是他的福气。她选择他,是他高攀,他应该感恩戴德。

虽然钱是他挣得,房子是他得来的。但这一切在她眼里都是她理应得到的。

故而他给搬家工人发烟,她二话不说伸手就夺下,更是不顾旁人在场劈头盖脸的辱骂他“贱”。

惹得搬家工人都同情的对他说:“我看你在外面大小也是个干部,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你被这样的女人管一辈子,真的挺可怜的!”

当老家拆迁,他把唯一的老母亲接过来时,她直接拉长了脸,在家里摔摔打打。

即使无处可去,老母亲也只能深夜打包行李,颓然离家。

而他,面对如此的责难和辱骂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低三下四的讨好。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2)

他和她的关系,如同君臣,而非夫妻。

她,高高在上,执掌着这个家的唯一话语权,是独断专权的女皇。

他,卑躬屈膝,听话照做,低的入了尘埃,也依旧是一个没了自我的奴隶。

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不对等的关系,注定着关系的崩坏,也注定着反抗的诞生。

对于懂得“精神的陪伴更甚于物质”的马学武来说,他需要被当做一个人来看待,需要一种关系里的对等。

他曾经想要通过离婚的方式,安静的逃离这样的生活,可李宝莉的拒绝再一次扼杀了他的希望。

当远离无望,李宝莉又一次次的去触碰他的逆鳞,践踏他的尊严和人格时,他开始向他人寻求。

而此时,周芬的出现便成了他以为的救赎,相比于家里连搬家工人都看不下去的“悍妇”李宝莉,周芬会在他手舞足蹈的讲故事时,一脸仰慕地配合;也会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句祝福……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3)

在周芬那里,他得到了那些在家里得不到的温暖和尊重。

在周芬面前,他是一个被平等对待的人,甚至是有些被仰慕的存在。她的柔情在此刻就像是融化寒冰的暖阳,照亮了马学武内心的黑暗,驱散了阴霾。

于是,顺理成章的,他出轨了。

而因为蛛丝马迹尾随而去的李宝莉在撞破一切后,虽然伤心欲绝,却也并未就此醒悟,去思考问题出现的源头。

即使最好的朋友小景怒斥她说:马学武是被你逼到这条路上去的。

她也未曾意识到:关系的不对等成了他们婚姻悲剧的催化剂。一刀一刀的,把他们的婚姻凌迟处死。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4)

易中天曾在演讲中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而是对等。

对等才是一段关系的本质。

在婚姻中,夫妇间的关系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要求和给予,那这种关系的不对等就会像蚂蚁啃食心脏般,在看不见的地方,一点一点的撕咬掉你的血肉。

而它最无情和致命的地方在于:不像毒药明刀般来的猛烈直接,却每一次都在你最在意的地方下手,疼得彻骨,也不见一滴血。

当所有人都以为你过得极致完美,满心羡慕时,只有你自己知道在完美之下只是一具早已没了血肉的空壳罢了!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5)

处事的极端化,扎进最致命的心脏,一击毙命,万劫不复

悲剧婚姻中,如果思想上的不相融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关系的不对等是所有矛盾的催化剂,那处事的极端化就是促使一切感情走向幻灭的利箭。

开了弓,便再没了回头路!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6)

因为离婚被拒,心有不满的马学武用了一种看似最文明却最扎心的方式——冷暴力,回应着李宝莉的歇斯底里。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在搬进新家一起吃饭时,李宝莉跟他碰杯,他一言不发的避开;

晚上睡觉时,他面无表情的拿着自己的被褥歇在沙发上,

在李宝莉向他示好,为他开门,想要帮他脱鞋袜时,他转身避开她的触碰……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的许伯常对刘淑芬一样。

结婚多年,家里的东西他们分的清清楚楚。刘淑芬碰过的杯子,许伯常不碰;刘淑芬用过的碗筷,许伯常不用;哪怕刘淑芬摔了他的杯子,他宁愿拿碗喝水也不用她的;她把吃的都留给他,自己喝水充饥。可他却宁愿去帮邻居洗衣也不会为同样在洗衣的她倒水。

外人只看到刘淑芬如何打他骂他,却没看到他是怎么打的她?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7)

他虽然没有对她动一次手,却用最冷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差劲的人,最终绝望的离开。

就像小时候的我们,每次看到父母吵架,母亲咄咄逼人,父亲一言不发。我们都会觉得父亲好可怜。可长大步入婚姻后才明白,真正可怜的人是母亲。相比于浮于表面,所有人能看到的歇斯底里,冷暴力里藏着的精神折磨才更伤人。

沉默的马学武虽然没有对李宝莉动手打骂,却把对李宝莉的反感和厌弃都融在了无声的举手投足间,让想要挽回这段婚姻的她饱受内心的煎熬,无所适从。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8)

他用冷暴力这般极端的态度让李宝莉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而李宝莉则用了更加极端的方式,在他身上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对一个人最好的报复,就是让他过他最不想过的生活”。

亲眼目睹马学武出轨的她,没有破门而入,选择了报警。

在那个道德作风无比重要的年代,她十分清楚那通举报电话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拨通了电话。

从“出轨到被举报,再到装作不知情,大度接受马学武回归家庭”,她成功的让马学武被迫接受和容忍着自己最讨厌一切。

他爱面子,她就把他出轨的事公布于众,闹的人尽皆知,让他在所有人面前都没了脸面。

他想要离婚,远离她。她就在知晓他出轨之后,装作一副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贤妻模样,让众人都同情她这个受害者。

明明他极度厌弃这样的人生。可李宝莉的所作所为直接把他推到了道德伦理的边缘。

面对世俗,他不得不低头。

哪怕后来她在饭桌上、生活里有意无意的拿话讥讽,嘲笑他,他也只能逆来顺受。

即使他再不愿意和她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也不敢提要离开的只字片语。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19)

可是纸终归包不住火,那些自欺欺人换来的片刻宁静,也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假象罢了。

本已对生活失去热望的马学武,在偶然间得知了自己被举报的真相(李宝莉电话举报的),终是彻底绝望,没有一丝留恋的跳了江。

从出轨、被举报、被下岗,到得知真相、最后跳江自尽。她让他尝尽了人世间最深的绝望和恶意,最终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在这世上,没有不会出现问题的婚姻。但凡是人,都会有亲密关系的烦恼。

而作为亲密关系中能量最大、张力最强的男女关系,必然也会是冲突最大,最令人心碎的。

克里斯多福在《亲密关系》里曾说,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会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绚丽期、幻灭期和神圣期。

在绚丽期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0)

当关系出了问题,步入了爱情幻灭期,每个人本身都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让亲密关系步入神圣期。

但李宝莉和马学武却在爱情幻灭期,选用了最极端的处事方式,把自己和对方都逼到了无法承受的范围之外,最终以极致的悲,结束了这段亲密关系。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1)

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婚姻悲剧中,生出绝地重生的勇气,活出自己的万丈光芒

什么万箭穿心,我越是要说,这叫万丈光芒。

《万箭穿心》的作者方方说,电影的主题就是在爱与恨的世俗生活中,触摸人心的复杂和脆弱。

儿孙满堂也好,孤家寡人也好,你都得把自己的人生走完,生活就是这样的。

如果说影片前半段李宝莉和马学武爱恨纠葛的婚姻生活悲剧,是为了让我们触摸人心的复杂和脆弱。

那影片的后半段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和让我们看到的东西:生活万箭穿心,带给人极致的痛苦,但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模样。

我们要在这极致的痛苦中,生出绝地重生的勇气,活出自己的光芒万丈。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2)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要想拥有猛烈的欢喜,就要有随时接受悲痛来袭的勇气。

在亲密关系中,痛苦的浮现在一定意义上是好事。生活曾经让你有多痛,带给你的感悟就有多深刻。

当看到李宝莉辛苦十年挑扁担养大的小宝把她赶出家门时,我曾一度觉得小宝太过任性和狠心。

可看完以后,细细思量才发现,小宝的所作所为,从另一种视角来说,正好点醒了李宝莉,成了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3)

以前,面对马学武在全家搬进新房却要离婚时,她虽然不解,却依旧我行我素,未曾想过改变。

后来,当马学武出轨,她更是不懂,甚至悲痛欲绝。可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把生活的悲痛推给命运的不公。

可是这一次,她把自己从风韵犹存的女人熬成婆婆才养大的儿子,要把她赶出这个她苦苦撑起的家。她瞬间错愕,如万箭穿心。

可时至此刻,她还是把一切归咎于命运的不堪,甚至决定为了房子跟儿子一争到底。

直到儿子约她到顶楼谈话。小宝说:我一直在想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才逼得爸爸去跳了江。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4)

后来我终于知道,全是因为你毁了他的人生,还装成包容他原谅他的好人。是你搞垮了这个家。

听闻这一切的李宝莉一脸的不可置信,仓皇而逃。

一直以来,她都认为是周芬的出现毁了他们的家。而她是那个努力维护家庭和睦,不被拆散的受害者。没曾想到头来,却是自己把这个家给弄散了。

她一路哭着、跑着、念叨着……

从白天走到黑夜,从家门口走到大桥,得知马学武都没哭的她,泪水第一次如决了提的洪水,止也止不住。

恍惚间,她来到了马学武自杀的江边。她看着滔滔的江水,回想着曾经的点滴,试图在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的过往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证明不是自己毁了自己最珍视的家庭。

可是此时的天有多黑,事实就有多残酷:夹在书里的情人的照片、马学武临终前没有只字片语留给她、儿子在父亲死后大声怒骂是她害了爸爸……

那些零碎的片段一点点被拼凑起来,所有事情的真相也血淋淋的浮于眼前。她颓然在地。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5)

不远处,一群庆生的孩子在欢笑打闹,五彩绚烂的烟花在他们头顶绽放,照亮了原本只有孤寂色彩的黑夜。

那一刻,孩子们的欢愉和天空绽放的烟花有多绚烂,就有多刺眼。他们有多快乐,李宝莉的内心就有多凄凉。

但那种凄凉也只停留于她按下快门前的那一刻。

一个满脸阳光的少年走过来,轻唤一声“婆婆”。她有些愕然,却也还是缓步上前,把他们的欢愉连同那绽放的烟花和江景都留在了相机里。

那一天,儿子的一席话深深刺痛了她。

那一夜,同一片天空下,那群孩子的笑脸却也点醒了她。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6)

回首半生,她为了家庭耗尽了前半生的美好时光。在那些最好的年华里,她把丈夫孩子当作生活的全部,依赖他们,拼命的想抓紧他们。

可偏偏的,这份依赖反成了他们亲密关系走向幻灭的药剂,让丈夫和儿子避之不及。甚至在日积月累中,一点一点的把他们和自己伤的体无完肤。

这是事实,虽然残酷,但她必须承认并接受。

就像她接受孩子们称呼她为“婆婆”一样,接受生活对她的责难和“自己的错误方式导致了她最看重的家庭分崩离析”的事实,学会与曾经的自己握手言和。

有时候,人生的痛苦与救赎就如同烟花般。

烟花灭在一时,也美在一时。

而那晚在她按下快门后,再一次在天空绽放的烟花,不仅代表着她抛却了曾经的人生、与过去告别,也象征着她正视自我、耀眼光芒的开始。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7)

人这一生,审判别人远比审判自己要来得容易的多。所以,一旦关系出了问题,我们都习惯性的去揪别人的错处,而忽视了自己。

但事实却是,只有先认清自己,才敢于直面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当你能正确的审判自己时,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那晚她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审判。

第二天她回了家,主动收拾完自己的行李,带着和马学武的合照,洒脱的离开了。

有人说这样的结局太辛酸,有人说这样的结果意难平,还有人说这样的人生太憋屈。

但我想说,这是一场最好结局的审判。

她的前半生都是为了别人而活,可如今还有半辈子要过,她的选择不过是为了重新活一次,做一回自己罢了。

而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这才是最无限贴近生活的真实模样,不是吗?

抛弃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活(在万箭穿心的世俗爱恨纠葛中)(28)

《人生海海》里说,潮落之后是潮起,你说那是消磨、笑柄、罪过。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义。

悲剧的婚姻是李宝莉人生的“潮落”,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就此停滞不前时,这份万箭穿心的痛苦却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有了重活一次的勇气,最终成就了她的万丈光芒。

人生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接受鲜花和掌声很容易。但在经历悲痛侵袭之后,还能寻得自我,直面人生却很难。

你要明白,一时的熄火不过是人生的“潮落”。那些世俗眼中所谓的消磨、笑柄、罪过,最终都会成为暗自涌动的浪潮,为你下一次的“潮起”蓄力,成就独属于你的英雄主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