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

来源:本溪日报-本溪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这个目标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的科学指引,也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

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

来源:本溪日报-本溪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这个目标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的科学指引,也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

什么是基层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要在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层面,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开展,服务基层大众、协调基层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的总称。我们要学深悟透十九届全会精神,让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源泉。

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活力四射”。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将党的建设贯穿在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因此,建立健全“党组织吹哨,职能部门报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大对辖区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快速响应并高效解决百姓家门口的“伤心事”“烦心事”。要逐步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壮大基层治理“根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有效路径。

转变理念,让基层治理“魅力十足”。要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优化服务提升工作效能,将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一同部署、一起推动,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不断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从习惯“灭火”到注重“防火”,从习惯性的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实行“近距离、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格局。建立对群众求助、投诉的联动受理、快速处理和及时反馈机制,做到投诉必接、求助必应。加大力度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开辟基层社会协商对话平台、利益诉求平台、矛盾化解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使乡镇、街道、社区由过去的“矛盾中转站”成为“矛盾终点站”,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进一步形成社会管理整体合力。

多元参与,让基层治理“源泉迸发”。基层自治既是在基层治理中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顶层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更是提高公民责任感、调动公民积极性、激发参与活力的需求。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将自治手段、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治理、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培育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入手,最大限度激发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调动公民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同时,要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真正实现基层群众自治,构筑起纵向多层级管理与横向多主体协同的树状社会治理模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好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若干关系,用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做到治理效果实在实际。(文/杜亮)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鸿飞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