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皮蛋最新消息(中江广福皮蛋该何去何从)

广东中山皮蛋最新消息(中江广福皮蛋该何去何从)(1)

□冯晓刚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中江县广福镇的皮蛋,历来是该镇一张响亮名片,端午将至,店主们更加忙碌。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也有不少忧虑:因为观念的问题、蛋源青黄不接的问题、后继乏人的问题,广福的皮蛋生产一直停留在“小作坊 农户”格局,未能真正做成大产业。

为此,该镇正在酝酿一个“工厂 合作社”的计划,以将皮蛋产业提档升级、发扬光大。

皮蛋销路好背后却有忧虑

6 月 9 日,在广福镇铜山中街,农户刘正学的皮蛋作坊里摆满了一筐筐码放整齐的皮蛋,有鸡蛋的、鸭蛋的,还有鹅蛋的。“我16 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学的手艺,用祖传秘方包皮蛋已经40多年了。”刘正学说,“我们每天都去周边村镇收购农家土蛋,一般在逢场天的上午包蛋;同时,我们也进行来料加工,挣点加工费。”

刘正学出售或者为人代加工一枚皮蛋,利润通常只有0.1-0.2元,利润不高,但薄利多销,再兼做一点农活,也撑起了全家的开支。

据了解,包皮蛋在广福镇已有几代人的传承,通过祖传和师傅“传帮带”,现有“杨师皮蛋”“刘氏松花皮蛋”等10家大大小小的皮蛋作坊,各家的配方略有不同,但风味基本一致,于是,“广福皮蛋”在中江、德阳等地的名气长盛不衰。不过,皮蛋小作坊业主们也有抱怨。业主胡春华说:“我们都是收大个的、新鲜的农家土蛋来包皮蛋,一年除了春秋季是收蛋旺季以外,其余都是淡季,有时一天能收1000多枚,有时一天才收几十枚。”

“一般在春天,我们收的蛋多,农忙季节就收不到蛋。”刘正学说,“散养的土蛋,往往都是积少成多以后再卖给我们,难以保证蛋的新鲜,我们收的蛋 都 有 百 分 之 几 的‘ 醒蛋 ’(过 期 的),损 耗 率高。”此外,胡春华更是担忧,现在镇上包皮蛋的手艺人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多不愿从事这一职业,传统皮蛋工艺的继承成了问题。

工厂 合作社做大皮蛋产业

广福镇号称“状元故里”,上任两年的广福镇党委书记邓高辉根据这一历史渊源,给予“广福皮蛋”形象的命名——鹅蛋包的皮蛋名“状元”、鸭蛋包的皮蛋名“榜眼”、鸡蛋包的皮蛋名“探花”。

据他介绍,“广福皮蛋”以鸭蛋皮蛋居多,鸡蛋皮蛋个头较小、消费群体有限,此外,鹅蛋皮蛋又因成本太高,而仅仅作为一个品种上的点缀。全镇10家大小作坊目前仅有3家有简单的礼盒包装,无一家注册品牌,销售依靠口口相传和微信宣传,中江、德阳的一些单位或企业搞活动、发福利也会采购“广福皮蛋”。“广福皮蛋”有一定知名度,不愁销,但其竞争力不行。

邓高辉考虑得更多的是,通过“工厂 合作社”实现“广福皮蛋”由小农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跨越。

邓高辉的设想,可望在明年实现。目前,镇上已有一家生产月饼的食品厂正在做规划,拟在生产销售月饼的空当生产皮蛋。为此,镇上将培育一批养鸭专业合作社,为厂家提供稳定的原料,如此进一步提高皮蛋的生产量和品质,为争创品牌打下基础。

“我们还想请县商务局进行皮蛋的电商指导和规划,拓宽销售渠道,使‘广福皮蛋’不再仅仅是口口相传、不再仅仅向周边地区销售。”邓高辉说,“同时,我们也鼓励增加皮蛋的品种。比如,广安的盐皮蛋,我们就可学习他们的制作技术,然后自己生产。”邓高辉表示,一旦“工厂 合作社”落地,“广福皮蛋”真正做成一大产业,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