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世与出世(趣味佛教皈依与出离)

佛教入世与出世(趣味佛教皈依与出离)(1)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第六皈依: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佛陀关于无常和因果的证悟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最穷的、目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无惧地接受无常。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人们以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遭遇,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而是在尽人事后而听天命,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

死亡只是目前这个生命的结束,而这段生命所承载的因果仍将继续下去。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假设,那为什么不能不假设有来世,对轮回半信半疑的人们,不妨采取“科学”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轮回是否存在,同时不排斥了解更多关于轮回的知识。追求觉悟的过程,就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突围,没有佛法的指引,我们永远都将被困在里面,原地打转。

皈依佛法需要胆识,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习惯这种不迎不拒的做法。

第七出离:

我们每天生活在巨大惯性中,吃喝拉撒睡都是都是惯性引导的结果,贪嗔痴慢疑,功名利禄皆是如此。而改变这些习惯,就是出离。

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真正的自由是能够摆脱生活的整个惯性。

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我们把全副精力投入生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中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得越快。所以,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

对生活放松一点,不要总想掌控一切,这时候我们的心态才会变得平和与安静,你才能能够感受到一天一天的快乐,就像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讲: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

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顺境如此,逆境更是可怜。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经常有人把“得大自在”作为座右铭,实际就是:人能够在任何不确定的环境下安住下来,这就是自在。

趋利避害是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替代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从抓取到舍弃,仿佛是一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自以为是不仅割离了我们与当下,而且还使我们更容易受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别人。

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以如果你愿意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出离不是去庙里安家,而是愿意当下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