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的净角什么特点 集网络论談京剧中净行的分类

京剧中净行的分类京剧净行中主要分正净(重唱功 ,称铜锤 、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净(又名武二花)等三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京剧里的净角什么特点 集网络论談京剧中净行的分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京剧里的净角什么特点 集网络论談京剧中净行的分类

京剧里的净角什么特点 集网络论談京剧中净行的分类

京剧中净行的分类

京剧净行中主要分正净(重唱功 ,称铜锤 、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净(又名武二花)等三类。

正净一般是以唱工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铜锤和黑头。这两个名称与两个人物有关╠╠徐彦昭和包公。京戏《二进宫》里的花脸徐彦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脸,手里拿一柄铜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另外,京剧里的包公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例如《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戏。而且戏里的包公都勾着黑脸,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另外,像《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迟恭、《牧虎关》里的高旺,还有《大回朝》里的闻太师等,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所谓正净的范畴。

副净是架子花脸和二花脸的统称。架子花脸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当然也得有点唱工基础。比如《连环套·盗御马》,前半截《连环套·坐寨》是重唱工的,《盗御马》是工架与唱工并重的,最后《拜山》一折又是念白与工架并重的。所以演架子花的人,既要有很深厚的武功底子,又要善于表演,善于念白,还要能唱,并要有优美的工架。架子花脸的剧目相当多,像张飞的戏、牛皋的戏、李逵的戏、焦赞的戏、绝大多数的曹操戏,还有像《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里的马谡、《取洛阳》里的马武、《十三妹》里的邓九公、《审潘洪》里的潘洪、《李慧娘》里的贾似道、《群英会》里的黄盖、《法门寺》里的刘瑾、《连环套·盗御马》里的窦尔敦等等都是属于架子花脸的范畴。特别值得说一下的是曹操戏,化妆勾水白脸的,不用一般的油彩,而是用水粉加上一些黑笔道勾成水白脸的,这就是所谓奸臣脸,以曹操为最典型。实际上不止曹操一个人,很多历史上的奸臣,像赵高、董卓、贾似道、严嵩等,都是勾的水白脸。所以水白脸就形成了一种典型,只要勾这种脸,就一定是坏人。这样的角色都由架子花脸来应工。二花脸的戏比较少。虽然也勾同样的脸谱,可是表演风格有时近似丑角,有时候还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例如《法门寺》里的刘彪、《武松打店》里的大解差这类的角色。

武净又叫武二花,或者叫摔打花脸。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最初有些武净戏的演法也比较讲究工架、表演、说白,如(铁笼山)的姜维、《四平山》的李元霸,包括《艳阳楼》的高登等,都是由武净来扮演的。但由于这些戏后来都由武生兼演了,武净反而慢慢没人演了。还有一些戏,如《青石山》的周仓、《定军山》的夏侯渊,还有《长板坡》的张飞、《恶虎村》的濮天雕,这些本来也是由武净扮演的,后来慢慢地都由架子花来演,武净戏的范围也就越来越窄了。现在剩下的如《白水滩》的青面虎、《竹林计》的余洪、《挑华车》的黑风利等,这些还属于武净的范畴。在正净和架子花之间,架子花是注重表演、工架和念白,正净是以唱工为主,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区别。比如,由于行当不同,正净在生气的时候只能从鼻子里发出“哼恩……”这样类似颤抖的鼻音(内行俗话戏称“狗护食”),而架子花在生气的时候,就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打“哇呀呀……”这种细微分别,—般外行是不知道的。正净要是打了“哇呀呀……”的话,那就成为笑话了。

传统京剧生行的代表人物有

何桂山 黄润甫 金秀山 钱金福 金少山 郝寿臣 侯喜瑞

裘盛戎 袁世海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脸。

早期净行演员的代表是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三十年代前后的三大名净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郝寿臣(1887-1961)功架子花脸。他在二百多出戏中扮演过主要和次要角色。郝派艺术唱、念韵味浑厚,工架精美,表演浑然一体。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对架子花脸表演艺术有很多革新创造。 郝寿臣还创造了鲁智深的螳螂眉、和尚眼,粉红双颊脸谱和坦胸裸腹的扮相,突出了豪爽朴实的“花和尚”的形象。

金少山(1890-1948)是著名京剧演员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在继承父亲铜锤唱腔基础上,吸引了架子花脸的唱、做,突破了两者严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方面也较一般铜锤花脸细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侯喜瑞(1892-1983)八岁入科班,后又拜名净黄润甫为师,得其真传。他能融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侯派,表演矫健、细腻,注重形式美,并坚守“懂剧情、懂戏理、懂戏词”,“发于内,形于外”的原则。唱、念口劲严谨,字韵准确,能根据本人嗓音条件,常用炸音、沙音、立音唱法简洁大方,讲究顿挫、收放、字字真切。他武功精湛,做功身段边式利落,层次分明,继承了黄润甫善用“大功架”的特点,利用长腰、立腰等弥补身材瘦小之不足。侯派脸谱细致、干净、形象生动,自成一家。

裘盛戎

裘派花脸的创始人是裘盛戎。净行演员裘盛戎以其父裘桂仙的唱腔唱法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与郝(寿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脸融为一体的新风格,称为“裘派”。裘派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净行流派,基艺术精华在于既有韵味无穷的唱腔,又能以高度表演技巧去刻画人物性格。

裘盛戎父裘桂仙工铜锤,一度嗓败,为名净何桂山操琴,故深谙何派的唱法,再度登台演出时乃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予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何派唱腔方正坚实的特色,同时在表现人物的形与神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探索。裘盛戎自幼从父习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唱工深得裘桂仙的韵味,又间接地继承了何桂山、金秀山诸家铜锤花脸的唱法。又曾在青年时期与金少山同台演出,颇受金的影响。于是结合自己的嗓音不够宽大宏亮、鼻音重的具体条件,撷取了金派唱法中软硬鼻音兼用的特点,形成了比乃父更为圆熟含蓄的唱法。表演方面则兼采郝、侯两派之长,并借鉴于周信芳,丰富自己刻画人物的手段,同时迷弥补自己身材瘦小的不利条件,在脸谱、腿装和舞台的调度上下功夫。

裘盛戎的勾脸方式与裘桂仙有明显不同,如《草桥关》之铫期,以扩大脑门、眼窝,线条尽量上扬的手法使面庞加大。服装采用在肩部绣花以提高视觉中心点的方法使上身的比重增加。舞台演出时,尽量较同台的演员向台口趋前一步,等等,更主要的,是努力刻画人物,以发自内心的表演使观众的目光集于己身,以突出剧中人的形象,这些方法都获得很大的成功。裘派的唱腔与表演艺术成熟于50年代。唱腔特色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在传统的唱法中,注意吐字、发音、气口听安排与情绪的配合,对各种板式均有特殊的处理;一方面是创新,与琴师结合,共同创制许多新腔,包括板式、旋律和韵味。他的嗓音高亮甜醇,润中略有沙音,善于运用较高部位如头腔、鼻腔和胸腔的共鸣,偶用炸音和宽半,也能饱满响堂。润腔方法细腻,气息运用合理,且从不平均地使用气力,而是突出抑扬顿挫的对比变化经,在唱腔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经地创造的一些新腔中,增加了低回宛转的“柔”的一面,如《将相和》、《除三害》等,而在《赵氏孤儿》中吸收传统剧目,七擒孟获》的汉调唱腔,创造了“汉调二黄”,更为脍炙人口。裘派唱腔大大地丰富了净行铜锤与架子花的表现力。他的念白最大特点是“口甜”,常带有笑的味道,晚期趋于苍劲,更显得醇厚沉筝,尤以韵白为佳,如《将相和》中大段独白,含蓄传情。他的做工精细深沉,工架俏美大方,脆率洒脱,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使粗犷豪壮的花脸风格增加了细致秀密的成分,开拓了净行表演的新境界。他所演的包拯、魏绛、铫期、窦尔敦、单雄信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由于他在唱腔和表演方面的成就,50年代以后,取代了金派30年一统天下的状况而雄踞净行之首。

裘派剧目丰富,传统戏有《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法门寺》、《连环套》、《盗御马》、《刺王僚》、《断密涧》、《铡美案》、《探阴山》、《白良关》、《断太后》、《打龙袍》、《捉放曹》、《群英会》、《空城计》、《审潘洪》、《打严嵩》、《锁五龙》、《御果园》等。新排及改编慢目有《赵氏孤儿》、《赤桑镇》、《将相和》、《除三害》、《林则徐》及现代戏《杜鹃山》等。

裘盛戎很早就开始收徒传艺,弟子有方荣翔、王正屏、夏韵龙、钳韵宠、李长春、郝庆海、吴鲸章、李欣、孟俊泉、杨博森等,私淑者尤众。其中方荣翔于裘派神韵所得独多。弟世戎、子少戎,均工花脸。

袁世海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原名瑞麟,北京人。祖父以饲养大象为生,父亲在北京城内为有钱人赶轿车,家境贫寒。袁世海幼年经常随四伯去天桥的戏园子听戏,开始了最早的艺术熏陶。从那时起戏曲艺术开始深深的吸引他,他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由于他经常到离家不远的梨园公会去看教戏,一看就是半天,如痴如醉,被著名武二花演员徐得意看中,收做徒弟,给他开了"坯子",教他基本功。

1927年袁世海考入富连成科班,取名盛钟。坐科的第一年他学习老生,后经萧长华提议,改学架子花脸,改名世海。在科班中他练功、学戏非常刻苦,还经常观摩名家的演唱,边演边学,他深深的迷恋上了郝寿臣的演唱艺术,在自己的表演中,着意的宗法"郝派"。在坐科的架子花脸一行中,他能独当一面,与高盛麟、李盛藻、李世芳等合作演出了《连环套》、《除三害》、《霸王别姬》等,得到北京观众的好评和前辈艺术家的肯定。1934年袁世海出科,搭尚小云的重庆社,演出于全国许多大城市。后于搭李盛藻的文杏社,演出生、净并重的"对儿戏",由于他崇尚郝寿臣的演唱风格,所以在他的创作角色当中,多以郝派的手法进行表演。1940年经马富禄介绍终于拜郝寿臣为师,得偿夙愿,经师傅指点,他的演技得到了飞速提高,受益匪浅,进入了更完美的艺术境界。后来他应邀参加了李世芳的承芳社,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主要剧目有《霸王别姬》等,他还经常被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等名家邀请配戏。1948年他加入了李少春创办的起社,开始了他与李少春长期的合作,在京剧《野猪林》中袁世海对鲁智深的唱、念、做、舞进行了精心设计,丰富了花和尚的艺术形象(此剧后被拍摄为戏曲艺术片)。

建国后,经田汉、马彦祥倡导,李少春、袁世海与叶盛章的金升社合并,成立了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成功的排演了翁偶虹改编的将相和。1952年全体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建立京剧实验工作三团,袁世海任副团长,后并入中国京剧团,1955年1月成立中国京剧院,袁世海历任三团、一团副团长,剧院副院长,他与李少春合演了《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等;与杜近芳合演了《霸王别姬》、《桃花村》、《大蝴蝶杯》等;以他为主演了《黑旋风》、《九江口》、《西门豹》等剧目,丰富了架子花脸的唱腔和表演,他还与马连良合演了《群英会》、《借东风》(此剧也被拍摄成舞台艺术片)。他还热心参与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他在《白毛女》和《红灯记》中分别塑造了恶霸地主黄世仁和日寇鸠山两个反面角色,在全国乃至海外深有影响,他还在《林海雪原》、《柯山红日》、《平原作战》中饰演过解放军战士、少数民族头人、日本军官等角色。袁世海曾多次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国外演出,他的演唱征服了海外的观众,为中国戏曲在国外的传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袁世海的舞台形象魁梧,工架丰满,嗓音高亢而浑厚,念白讲究而有力度,台步规矩而豪放。他的唱腔吸收了铜锤花脸的发声方法,充分调动共鸣部位,他在继承郝派的剧目和演唱风格同时,又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理解,创造了众多的剧目和角色,把握人物内心冲突,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尤其突出的表现于他对曹操这一人物的理解和塑造:他设计了许多曹操在不同环境下的步伐、身段和唱腔,更好的突出和表现曹操奸诈、枭雄,同时由表现曹操既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文学家、诗人这一复杂人物的特殊心态和特征。他在《群英会》中,曹操上场时踌躇满志的台步、《横槊赋诗》中半醉半醒、吟诗作赋的政治家风度和《华容道》中层次分明的"三笑",足以使广大观众为之雀跃、倾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