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1)

中国四大古书院——岳麓书院

堂堂岳麓书院讲堂上的匾额,为什么会由一个东安人来题写呢?让我们透过历史,来了解宾步程其人以及他题写“实事求是”匾额的根由。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2)

岳麓书院讲堂

  宾步程(1879一1943),又名孝聪,字敏陔,号艺庐。永州东安县山口铺人。宾步程少读私塾,以颖悟见称,每到年终放假回家,父亲要他依次背诵所学课文,竟然能做到没有一字遗误,其用功程度可见一斑。14岁时,他从家乡大树脚村风餐露宿,步行千里,走到武汉两湖书院读书,其职志深为书院创立者、湖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张之洞便给他取了一个学名“步程”,以示嘉许。后来,宾步程一直使用这个学名,表示不忘恩师提携。去武汉临行前,父亲就告诫过他:“我家贫穷,衣食不支,如今倾家中所有,为你交学费,学不成,你就不要来见我。”他诚恳接受父亲的教诲,丝毫不曾懈怠。在两湖书院,他与黄兴、张知本等同窗,“每日闻鼓上堂,挟书上课,课余高谈雄辩,极尽青年之乐境”。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3)

宾步程故乡东安风光

  1902年,张之洞兼管全国学务,选派黄兴等为留日师范生。宾步程因不愿意去日本,次年3月由端方选拔留学德国,学习陆军(骑兵)。他深知“兵战不如商战”,决心改入柏林帝国工科大学,利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中崛起、工业技术雄踞世界前列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习机械工程,着意于“兵学制造”。他刻苦攻读八年,其间还参加实习和考察,足迹遍及欧洲20余国。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4)

宾步程留学德国时留影

  宾步程在学生时代深受维新思想影响,追随民主革命。留学第二年,他被选为留德学生会会长。1905年,孙中山赴德发展革命组织,宾步程以学生会会长的身份参与接待,留住寓所三天,并秘密加入同盟会。离别时,孙中山指定宾步程的寓所为同盟会驻德通讯联络处,以便集合同志者入会。但革命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孙中山经德国到达巴黎后,动摇分子王楚湘、王发科等趁孙中山外出之机,潜入孙中山居所窃取组织名单,并密报清朝政府驻法公使,欧洲同盟会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活动几陷停顿。后来,孙中山从法国寄信给宾步程,要他筹措归国资金。他接信后,急忙与留德学生商量,邮去2000法郎。但孙中山还是感到旅费不足,宾步程又借当时任留德学生会会长之便,拿出会金2000余马克,合成3000法郎,汇给孙中山,使之得以成行,脱离险境。后来,宾步程在两年内节省膳费,才陆陆续续还清会金。如今,在台北市信义路的“国民党中央党史馆”内,还保留着宾步程的一份珍贵的档案资料《记总理在欧洲组织同盟会事》,它记载着宾步程等一批青年才俊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为挽救濒于危亡的祖国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积极参与创建欧洲同盟会组织,进而成为腐朽的清朝政府的掘墓人的史实。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5)

孙中山同宾步程等德国留学生合影

  1910年,宾步程学成归国。这时,他在德国已经成家,夫人是德国人,生有两个儿子。一家人本可在德国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宾步程志在报效祖国,而他的夫人却不愿意,觉得中国实在太贫穷落后,夫妻之间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心意已决的宾步程独自踏上了归程,自此与妻儿远隔千山万水,后因国内国际战乱颗仍,终至完全失去联系,留下了无尽的牵挂和遗憾。回国后,宾步程遵照恩师张之洞兴办实业为民谋利的教诲,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他担任的第一项职务是粤汉铁路长沙——株洲段工程师。当时,中国的铁路上使用的火车头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拆散运到国内以后,还要高价聘请外国人重新安装。宾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和研究后,发现此项工作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后来,他果然成功地装配起进口的火车头,并将火车头成功地驶出车站一段路程,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也赢得了众人的称赞,故人们赠他一个绰号——“火车头”。再后来,因为他对中国机械工业的巨大贡献,大家根据这个绰号加以演变,称他为“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6)

宾步程近照

  中华民国建立后,宾步程受孙中山委托,主持金陵制造局事务,殚精竭虑,致力于改良枪炮。有资料表明,他还自行设计过“七五式山炮”,此款山炮后来由上海兵工厂生产。

  清末实施新政,废书院而兴学堂,岳麓书院于1897年改为长沙时务学堂,1899年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湖南省城大学堂与岳麓书院合并,改为湖南省高等学堂。1912年,湖南高等学堂奉命停办,改成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命停办。同年,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学校迁入时,时任校长宾步程(任期为1914一1924年)为学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匾额,作为该校的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该校进入岳麓书院时,还接收了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校产和部分教师,后来发展成为湖南大学。因此,宾步程也可以算作湖南大学最早的校长之一。许康等编著的《湖南大学校长评传》一书,就专门列有他的评传。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7)

“实事求是”出处

  “实事求是”是一句古语,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之弟,封河间献王。早在私塾和两湖书院学习期间,宾步程就对《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论述烂熟于心;清末的新学思潮,也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德国这样一个注重工业技术的国家攻读,以及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更加深了他对“务得事实,每求是也”的思想的认知和理解。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观念层出不穷,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校之长,宾步程深知“实事求是”这一理念对陶冶、铸造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追求真理的做人做事原则的重要作用,因而大加倡导,并亲笔题写了“实事求是”。如今,走近岳麓书院讲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悬于檐下的“实事求是”匾额,在讲堂两旁,还有宾步程写的一副楹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副楹联与上述“实事求是”的匾额相呼应,告诫工专学校学生在做人和处事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方能学有所成。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8)

宾步程为岳麓书院题写的“实事求是”牌匾

  宾步程在担任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期间,对中学教育也很关注。1922年,他与曹典球、杨卓新、唐艺菁、黄士衡、胡庶华以及军政界知名人士唐生智等,组织在长沙创办湖南私立明宪女子中学。该校与周南、福湘、艺芳、稻田号称五朵女校“金花”,曾被认为是长沙实力最强的女子初中之一。此外,宾步程还先后主持湖南造币厂、河南焦作煤矿、湖南水口山矿务局、湖南黑铅炼厂等工矿事业,为发展民族工业尽心  尽力。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9)

中华民国委任状

  1925年,宾步程辞去湖南黑铅炼厂厂长职务以后的一段时间息影长沙回龙山,潜心著述,介绍欧美科学,以启迪后人。其中,有《中德字典》《艺庐言论集》《无线电报简单机器学》《机算集要》等刊行于世。他先后被选为湖南宪法会议议员、湖南省自治筹备会委员、湖南公路监察委员、湖南省银行监理委员、团款稽核委员、国民座谈会代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会专员等;担任过南京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军政部兵工研究委员会专任委员等。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10)

宾步程手稿

  1932年,宾步程从南京返湘,在长沙创办《霹雳报》,致力于新闻事业,“以在野之眼光,本之天理人情风俗历史,发为议论,以奉献于当道之前”。他在报上因时立论,匡济当世,嬉笑怒骂,毫无讳忌,从而以敢言闻名于时。正因为如此,该报累被查封,但每当启封之后,其风格依然不改。1934年11月,该报因发表社论,抨击国民党军队在追击红军时实行“坚壁清野”政策,触怒当局,被勒令停刊。1938年1月,湖南国民日报社改组,他被委任为社长,继续致力于新闻舆论工作。

  抗战初期,他担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救济总署主任,设难民救济所于各城市,并囊助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创办浦市、东安两所教养院,使难民免冻馁之苦,儿童得教养之所。卸职后,旋被聘为湖南临时参议会参事、湖南省高等顾问、军事委员会政治顾问,后又被推为湖南省参议会常任参议。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11)

宾步程故居

  1942年,宾步程在零陵县创办省立第七高级中学,开学后即因日军侵湘逼近,学校辗转流离,迁到零陵乌鸦山。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他因地制宜,惨淡经营,学校的一砖一瓦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

  1943年12月27日,宾步程因积劳成疾,在长沙湖南私立明宪女子中学病逝,终年64岁。

岳麓书院大殿人物(东安骄子宾步程)(12)

宾步程家乡东安县山口铺大树脚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