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章之治介绍(健康的帝王之家打造出)

东汉明君:健康的帝王之家打造出“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介绍(健康的帝王之家打造出)(1)

诗曰:“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唐.罗隐)

  诗中提到的汉明帝, 就是东汉明帝刘庄。刘庄,字子丽,庙号显宗,东汉第二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阴丽华。在位十九年,死时四十八岁。明帝之世,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汉明帝以及随后的汉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

  刘庄是一个少有的清明皇帝。史书记载,在汉明帝的统治下,东汉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仅为二千一百多万,而至明帝末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人口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从他的身上,我们再一次看到,一个人格健全的帝王,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在古代,一个人格健康的国君背后,一定是有一个健康的帝王家庭。刘庄的父亲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光武帝刘秀,刘庄的母亲是刘秀一生挚爱的阴丽华。在刘秀还是一介草民的时候,他曾经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两人的婚姻生活虽然一波三折,却因为一生相爱而终成正果。

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光烈皇后阴丽华病逝后,与汉光武帝合葬在原陵。

美满的爱情婚姻在帝王中是不多见的,刘庄幸运的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恩爱和睦的一对父母。刘秀和阴丽华的性格也是帝王夫妻不多见的温柔仁爱。阴丽华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是历朝后宫最朴素也最智慧的女子之一。《后汉书.光烈阴皇后》记载:“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说皇后谦恭俭让,不喜笑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爱。

  刘秀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是却爱好儒学,崇尚仁爱,反对争战之事。这是他与许多“马上天子”不同之处。事实上,刘秀自幼就性格温柔仁厚,不似大多数白手起家的马上皇帝那样凌厉刚猛。称帝后曾在家乡对乡亲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又经常与群臣整夜的讨论儒家经典,自称“乐此不疲”。

  在和睦慈爱的父母教育下,刘庄当皇子和太子时,已表现出过人的资质,十岁通晓《春秋》。度田事件中,光武帝看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只有十二岁的东海王刘阳(即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怎么核查土地。光武帝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阳又说,河南是帝乡,南阳是帝城,这两个地方田亩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光武帝也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儿子另眼相看。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十六岁的刘庄被册封为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秀去世,刘庄正式即帝位,是为汉明帝,时年三十岁。

当了皇帝以后,刘庄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深谙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他大刀阔斧地用刚猛手段,代替老爸执政时的“柔”道,对西汉以来外戚专权的流弊,采取风暴的方式进行革除。

他尊重师长,做了皇帝后,对老师桓荣“犹尊桓荣以师礼”。严苛驭下,有效地保证了纲纪整肃、吏治谨严,行政效率提高、中央地方政绩明显。打击宗室。对百姓和下属却是非常仁爱,尊老爱幼,关爱百姓,有过归己。

汉明帝先后派遣各路将领,逐一用武力消除因王莽篡汉引起的周边少数民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对匈奴开战,以班超出使西域,复置西域都护。班超以三十六人征服鄯善、于寘诸国。在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下,当时汉朝以外的很多国家都派遣使节与东汉王朝开展交往。史书上说,曾经有百余个国家向汉明帝称臣纳贡,这和刘庄本人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庄其实拥有了很多二世君主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相对比较温暖、比较健康的家庭,塑造了相对健全的人格,这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明”帝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本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