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言论之三(王朔在锵锵三人行中说汉武帝刘彻是祸国殃民的君主等观点)

王朔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所表达的那些观点不但肤浅而且错漏百出,如今文人的思想为什么都这么幼稚?明显就是一个愤青,在节目里还自诩为攻击性人格,因此观点通常比较极端对于历史的一知半解才喜欢口出狂言,说汉武帝祸国殃民,并表示人民的幸福比国家的功绩更重要等,明显是属于正确的废话因为犯了历史认知的典型错误,使用上帝视角去看待历史,用今天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历史的对错本身就非常荒谬也只有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情况下,才会关注人民的公民权和幸福而古代社会全世界都一样,底层人民根本不可能拥有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和幸福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朔的言论之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朔的言论之三(王朔在锵锵三人行中说汉武帝刘彻是祸国殃民的君主等观点)

王朔的言论之三

王朔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所表达的那些观点不但肤浅而且错漏百出,如今文人的思想为什么都这么幼稚?明显就是一个愤青,在节目里还自诩为攻击性人格,因此观点通常比较极端。对于历史的一知半解才喜欢口出狂言,说汉武帝祸国殃民,并表示人民的幸福比国家的功绩更重要等,明显是属于正确的废话。因为犯了历史认知的典型错误,使用上帝视角去看待历史,用今天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历史的对错本身就非常荒谬。也只有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情况下,才会关注人民的公民权和幸福。而古代社会全世界都一样,底层人民根本不可能拥有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和幸福观。

中国2000多年一直延续着大一统家天下的统治模式,今日的国家概念就是那时的天下观。而天下本身就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就算祸国殃民,那也是皇帝祸害自己家的财产,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中国历史一直延续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事实,就算汉武帝不穷兵黩武搞领土扩张,如南宋一样委曲求全,在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老百姓也不可能拥有哪怕一丁点获得幸福的权利和机会。对于旧中国三千年以来的老百姓而言,能吃饱饭就是天上人间的天堂,而这样的最低要求完全不符合人类对于幸福的定义,仅仅是动物生存的本能而已。因此说汉武帝祸国殃民的这种言论表明王朔是一个历史文盲。

在西汉的野蛮时代,虽然有了民族的意识,但并没有国家的概念。家天下的中国,汉武帝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是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因为没有国家和公民的概念,自然没有人民幸福的基础,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人民虽然不都是奴隶,但也根本没有宪法保护的公民权,何来幸福的可能性?所以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殃民?虽然口口声声喊着爱民如子,但在儒家孝道理论的统治下,哪个子女不是父母奴役和剥削的对象?而且爱民如子的目的也只是让人民更加心甘情愿地被奴役和剥削,包括鼓励生育,因为没有人口数量就没有足够的赋税,来满足皇帝及权贵们的穷奢极欲。

历史上匈奴屡次侵犯汉朝,这是从高祖刘邦就开始的战争,才有了白登之围差点全军覆没。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力昌盛终于可以与匈奴决战。“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是留给汉民族最高贵的精神馈赠。结果是匈奴从历史上消失了,传说北匈奴进入欧洲成为上帝之鞭,阿提拉差一点灭亡了整个欧洲,然后有了今日的匈牙利。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武力,就没有今日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须知即使是清朝最终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也是因为有汉武帝的武功所留下的地域遗产。中国北方领土有很大部分都是从少数民族那里抢来的,在明清以前,汉民族并不是只会温良恭俭让,软弱和奴性十足的民族。

西汉的汉武帝发动战争对于国内经济带来了困难,但是却为汉民族争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这样的付出,汉民族今日的版图至少会减少一半,这是王朔这种浅薄的文人根本无法理解的历史伟大功绩。正如同,没有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勒紧裤腰带研制出“两弹一星”,就不可能有直到今日的和平环境。没有毛泽东开创的工业化基础,就根本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可能性。因为没有工业基础如何引进外资?美国就算想把制造业转移给中国也承接不住,外资不可能来中国种地吧?所以那些说毛泽东时代全国人民生活艰难是毛泽东的错误,这种论调不但忘恩负义,而且有第五纵队汉奸的嫌疑。

王朔还说西汉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这又是典型的胡说八道。事实上,汉武帝与后来的五胡乱华没有一毛钱关系。根源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后,诸葛亮和姜维引入少数民族与魏国作战,这才是少数民族参与中原战争的开始。尤其是氐族人在姜维的帮助下,才从一盘散沙凝聚成为了一个整体民族。后来西晋统一后的八王之乱,继续引入少数民族打内战,才形成了五胡乱华的客观条件。五胡第一个在蜀建国的就是氐族人李雄,这也是诸葛亮及姜维种下的恶果。所以王朔作为文人有着中国文人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喜欢发表哗众取宠的言论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空谈误国,例如康有为等。殊不知,其浅薄的知识和思想暴露了智力堪忧。在21世纪的今天,王朔先生是怎么活在媒体上的?这种水平应该没资格登上大雅之堂。

在视频里王朔还说盛唐民不聊生,痛苦不堪等言论,这又是历史知识匮乏的表现。中国家天下的专制统治,对于老百姓从来就不友好,甚至是敌对的关系。但唐朝之所以是盛唐,原因完全在于李世民治国水平低下的缘故,属于纯属意外造成的盛世。从隋朝开始,杨坚不愧是历史上治理国家的楷模,与杨坚相比李世民打仗有一套,但治国能力非常缺乏。而杨坚打仗不行,但论行政管理能力非常突出。因此唐朝完整地继承了隋朝的行政制度,但却没有学会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在隋朝高效率的治理之下,按照每户纳税,鼎盛时期高达八百多万户,人口几千万全部纳入征税的范围。由于过度征税造成国富民贫的局面,政府的富裕程度造成修仓库的数量赶不上税收,导致粮仓严重缺乏。如此横征暴敛逼迫民间起义不断,贵族乘机崛起,李渊成为最后的赢家,最终葬送了隋朝。

而到了李世民统治时期征税的户籍,只有隋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因为唐朝政府的征税明显入不敷出,导致整个唐朝一直延续着财政的困境。即使到了武则天时期征税的户籍大量增加,也只能勉强达到隋朝时期的三分之一,所以武则天的统治能力也有相当大的水分。而三分之二的唐朝老百姓因为逃脱了沉重的赋税,导致民间商贸发达人民富足,这足以表明李世民的治国水平远低于杨坚,才有了民富国贫的特殊历史现象。

唐朝多数人民因为逃脱了沉重的赋税,才有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盛世,民间的富足超过历朝历代。这一弊病到了李隆基时期财政赤字更加严重,于是不得已下放几乎所有权力,允许地方节度使自行筹措军费。导致地方势力不断做大,枝强干弱,才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的掘墓人。这与清末因为太平天国内乱,朝廷财政入不敷出不得已允许封疆大吏自行办理团练,下放行政权和征税的权力才有了汉人势力做大的机会。这种局面同样造成枝强干弱的困境,于是就有了袁世凯的崛起和逼宫的客观条件,权力和平交接。在大一统的中国,一旦出现枝强干弱的局面,必定会亡国。不同于欧美和日本,中国人人都想当皇帝,因此战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就是只有中国才有的历史周期律。

李隆基前半生是英明的皇帝,后半生成为葬送祖宗基业的罪魁祸首。因此王朔说唐朝的老百姓生活有多苦,完全是因为这位根本不懂历朝历代的财政、经济与金融的历史。笔者实在看不起像王朔这种愤青文人,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哗众取宠,但又缺乏哲学、历史、政府财政、经济和金融的常识。

结论:汉武帝是值得汉民族尊重的雄才伟略的皇帝,而除此之外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在外族的侵略下,表现出软弱无能,苟且偷生和摇尾乞怜?也只有在汉武帝时期,汉民族才是真正有血性的民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