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

2021年5月1日,德云社天津分社开业的那天,众多相声界的大腕到场支持,其中还包括相声泰斗马三立的公子马志明。

德云社的弟子们也齐聚天津,上千粉丝挤在天津分社前,气氛热烈火爆。

天津是曲艺之乡,相声这门曲艺文化也是在天津这座城市真正发展繁衍开来的,所以天津对于说相声的艺人来说,总是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2)

为了这次天津分社的顺利开业,德云社准备良久。

对于郭德纲本人来说,这具有非凡的意义。毕竟,曾经天津分社开张过一次,但没多久就关门了。

此番再来过,既代表着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也代表着衣锦还乡了,他心里百感交集。

德云社这几年越来越火,在相声艺术界有了很高的地位,粉丝群体也越来越壮大。

郭德纲不仅在全国各个地方进行商演,把相声演出带到了国外,还把不少弟子捧红进了娱乐圈。

而郭德纲作为德云班主,德云社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需要他深思熟虑,谨慎选择。

哪一步走错了,都可能万劫不复。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3)

于谦曾说,如果是自己,绝对做不了德云班主的位置,就算坐上了,也无法带领德云社走到今天的程度。这件事,只有郭德纲能做。

于谦之所以给郭德纲这么高的评价,并非全因两个人是多年搭档,也因为郭德纲这个人,是真正从夹缝中打拼出来的,是在争议中站起来的。

他曾说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这句话评价他自己一点也不为过。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4)

三进北京的艰难

虽然现在郭德纲经常活跃在综艺节目中,但他的相声功底非常的扎实,从小就开始学习曲艺。

1979年,7岁的郭德纲就拜了天津著名的评书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2年后,拜常宝丰等天津相声大师,学习相声。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5)

15岁的郭德纲,已经学了多年曲艺,对于评书、西河大鼓、传统相声,他已经熟稔于胸。他觉得自己现在的水平并不比同行差,别人混的那么好,他一定也可以。于是他离开天津,去北京打拼。

他考入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但只是个临时工。负责人说让他先干着,有机会再登台表演。当时给郭德纲的活儿叫”检场“,说好听点儿是工作安排,说不好听点儿就是给人打杂,别人登台表演,他在下面端端茶倒倒水扫扫地,连登台的机会都没有。

天真的他对北京满怀憧憬,然而现实却狠狠扇了他一巴掌。

因为交不起房租,房东把他堵在房间里破口大骂,一天没吃饭的他只能躲在房间里,等房东骂累了走了,才敢悄悄翻墙出去找点吃的。

因为错过了回家的公交车,郭德纲走了30公里的路,脚上鞋子磨破了,脚底磨了一串水泡。

后来他坦言,那时候恨不能有一场车祸把自己撞死,一了百了。可见有多绝望。

第一次进京打拼失败了,不久后他又去了第二次。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6)

他对外称自己是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志刚的徒弟,但在圈子里却不被承认。同行认为他是野路子,都欺负他。

第二次进京,身上只带了100多块钱。他在前门外租了个床位,15块钱一天,兜里这点儿钱就够生活一周。他想找找以前文工团的旧识,看看有没有人能给他推荐点儿演出机会,但没人愿意跟他产生联系。依旧没有找到出路的他,不到半个月就回去了。

谁知道回天津以后,发展更不顺利,搞地下剧场赔了个彻底,欠了一屁股债不说,连亲朋好友都躲着他走。

于是他破釜沉舟,带着东拼西凑来的4000块,再次去了北京。他说,这次哪怕头破血流,哪怕折条腿,也要去。回来之后,也能说这辈子不冤。

第三次来北京的时候,郭德纲意识到自己想要生存下去,只能妥协。他说他愿意听话,每个月只要能赚2000块钱够养家糊口就行。

可是被同行排挤的痛苦,让他怒吼“我想当条狗他们都不要我。”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7)

他也到很多名家前辈那里拜访,把姿态放低,只求一个“入门”的机会。可惜,得到的冷眼远比机会多。

看着电视上一个个的明星大腕事业有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在相声、说书、京戏、评戏等方面,他自认自己有能力,不比别人差,没道理出不了头,成不了事儿。

于是他更加努力去找机会。他在小茶馆、小剧场混迹,和一些同行搭档说相声,办起相声大会。最惨的时候只有一位观众。

徒弟们要吃饭,小剧场开办也要花钱,他想尽办法去赚钱,还是入不敷出,最初的几年一直在搭钱办相声大会。他把婚房卖了把钱贴到相声大会来,媳妇看不过去,和他离了婚。他戏称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郭德纲还是把相声大会办了下去。这个相声大会,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

那时候他们租住在一个破院子里,十几个人围着一张小桌子吃饭,桌上大部分时候只有馒头咸菜,没地方坐都得站着吃。

他说他最幸运的,是在一次演出时遇到了于谦。两个人聊得来,一合计,就开始合作说相声。这一说就是二十几年。有了于谦作为搭档以后,他的情况好了一些,但仍然很艰难。他们俩寒冬腊月也要坐大巴车下到农村,在连舞台都是用拖拉机搭的村子里演上三场,冻得满脸通红,手都不听使唤。那段时间,俩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郊县相声天王”。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8)

直到2004年,他遇到了恩师侯耀文。侯耀文力排众议,愿意收他为徒。他喜极而泣。也是至此,他才真正地在北京留了下来。

从15岁到22岁,郭德纲在这几年里遭遍了冷眼,看透了人情冷暖,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在皇城站住脚跟那一刻,他眼含热泪。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9)

48小时橱窗展示背后的坚韧

第三次进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郭德纲还曾涉足过综艺圈。

那时为了把相声事业能做下去,他在安徽当过小主持,主持过《超级大赢家》。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0)

大家对他的印象,也就是“一个挺搞笑的小胖子,能待在玻璃橱窗里48小时给人展览”。

而大家不知道,“48小时橱窗展示”是郭德纲这一生最低谷期的无奈之举,也是他最不愿提及的往事。

那是在《超级大赢家》的综艺节目上,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参加这个节目,毕竟需要在橱窗里待够48小时,一般人都受不了。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1)

郭德纲那时没有什么名气,还在为了剧场的入不敷出四处奔波筹钱,他也不希望跟着他的那些徒弟们演出一天下来连20块都挣不到,所以这个节目他接了。

但是他没想到这个时间那么难熬,橱窗立在街边,是透明玻璃的,但是隔音,外面的人说话他听不到,他说话外面也听不到,想要沟通只能用肢体比划。

外面的人像看猴子一样看他在里面吃喝拉撒,郭德纲觉得浑身上下特别不舒服,精神也备受打击。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2)

节目组给郭德纲准备了睡衣睡袋、泡面饭盒、牙膏牙刷等生活必备物品,还准备了一本织毛衣的书和一块钟表。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3)

白天的时候他就给路人比划表演,晚上的时候和衣而卧。像一个小丑一样,任外面的行人和观众拍摄、模仿、嘲笑。

中途,郭德纲曾一度感到崩溃,想要退出节目录制,但一想到要是退出了,就一分钱都赚不到了,只能咬咬牙继续坚持。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4)

在那个还不足以用相声糊口的时候,郭德纲用这样的方式坚持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郭式传奇”,有了后来的“德云男团”。

对于郭德纲来说,遇到彩虹之前,曾饱经风雨。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5)

一路凯歌一路妒忌

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可能饱受争议。

而郭德纲这一路走来,遭受的非议和流言尤其得多。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也与他所在的行业现状有关。

他的师父侯耀文就曾说他,一路从坎坷中走来,怎能不嫉恶如仇。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6)

在郭德纲闯荡北京的时候,就曾受到同行的排挤。他的段子和演出,总是幽默有趣,比同行更受观众喜欢,票也卖的更好,很多同行就开始嫉妒使绊子。

那段过往,郭德纲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他上台讲,同行就带着墨镜化了妆在下面研究他的演出内容,把可能有问题的词句加以分析,举报给有关部门。

这犹如古代的“文字狱”。如果不是咬着牙,他也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后来得到侯耀文的赏识,要收他为徒,更遭人嫉妒。当时很多同行都劝侯耀文,说郭德纲不是一个合格的徒弟人选,当心他以后反咬一口。还有些同行拿莫须有的事实诋毁郭德纲,说他言辞激烈,对前辈毫无敬意。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7)

幸运的是,侯耀文并没有偏听偏信,本着爱才之心收下了他。

本以为成了相声大师的弟子,日子会好起来,谁知道争议愈演愈烈。

因为郭德纲的德云社票卖得好,他说的相声观众也喜欢,同行们的生意就差了。他们就合起伙来想了个馊主意,大家一起到天安门门前去静坐,借此抗议德云社踩踏同行,希望有关部门能借此封杀这个后起之秀。

还有他和北京卫视之间的那些恩怨纠葛。

当年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病逝时,郭德纲因私怨在微博上晒出一首打油诗。“鸡肠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间报应灵。”

明晃晃的讽刺配上别有用心的红双喜图片,激化了他与北京卫视之间的矛盾,北京卫视告到中广协,呼吁全国400家电视台对其进行抵制。

可真正响应这次封杀令的电视台却没有多少,都不怎么积极。

福祸相依,一边被封杀,一边名声渐长,听他相声的人越来越多,郭德纲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再有郭德纲曾经的爱徒曹云金的叛离,这件事给他带来的打击非常大。

曹云金可以说是陪着他一起把德云社做大做火的人,在郭德纲心里的地位非常的高。

众所周知,郭德纲教徒弟一向是非常严厉的,徒弟们也大多怕他尊敬他。但他对曹云金非常的好。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8)

有一次曹云金心情不好,郭德纲一直陪他开导他,陪他聊到深夜两点。

还有一次曹云金发烧,郭德纲焦急地将他送往医院,护士们还以为这是一对父子。

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郭德纲想过有一天可能会有徒弟离开他,但从没想过那个人会是曹云金,也没想过他会以那样的方式离开。

可曹云金随着名声鹊起,受到观众的喜爱后,人也变得越来越狂妄,他认为半个德云社都是靠他养着的,也渐渐不尊重师父及师兄弟。

在郭德纲生日那天,他的位置在主桌,却姗姗来迟。没有丝毫歉意地饮酒、训师兄弟,大闹师父的生日宴。

临走前,他给郭德纲磕了几个头说,算我对不起你,但我把我所学的,都还给你了。

曹云金冷漠地转身离开,郭德纲在台上唱着不知情的观众点的《未央宫》,心里五味陈杂,眼圈也红了。

离开德云社后,曹云金一再地在公开场合抹黑德云社和曾经的师父师兄弟,也无异于继续在郭德纲心上插刀子。

师徒之情,至此终结。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19)

被人仇恨妒忌,被爱徒背叛,绝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儿。

如果不是心志坚韧,一定会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年里,别人对他的嫉妒从未间断,但郭德纲前行的脚步也从未停止,相声也被他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得现代人的喜欢。

郭德纲在后来的节目中经常会用苏秦的话来形容自己:若我于洛阳有二顷良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呢?

郭德纲曾戏称自己是苦尽甘来的德云班主,是是非不断的独行侠客,是遭人排挤的非著名著名演员。短短几句话,说尽了他前半生的心酸不易。

三进北京,受尽冷眼才找到一块立足之地;事业刚起步就和北京电视台结仇,差点儿被全国封杀;生日宴上,一手栽培的爱徒砸了宴会,背弃而去;也曾因嫉恶如仇的性格,不被许多人接受。

正是早年他那些艰辛的遭遇,才让他成为打不死的“小强”,练成坚忍不拔的意志。

也许正像他说的,若是换一个人遭遇了这些,早就坟头草长了老高。而他郭德纲,硬是靠着一口心气儿,坚持了下来。

凭着一腔孤勇,他走到了今天,成了现代相声艺术的代表人。

郭德纲跟曹云金的恩怨(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20)

想必在最难的那些岁月里,他就像越王勾践一样,每天都卧薪尝胆,心里想着“我是打不死的小强,总有一天我会翻盘的。”

对梦想的执着,让他在最难的时候也从未想过放弃。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郭德纲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熬过去,坚持住,人生终将迎来璀璨。

人这一生,三起三落,正是对梦想的那份坚持,让人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END-

【文 | 张小贝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看过胡军版《天龙八部》,再和黄日华版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刘涛新剧引吐槽:强凹少女感、中年玛丽苏,难道没有年轻演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