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学海无涯苦作舟提问(学海无涯苦做舟)

周末开家长会,会上很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大问题,那就是幼小衔接。虽然我们刚刚进入中班,教育局也一再强调小学一年级要0起点教学,但是身在这个被焦虑裹挟的社会,老母亲们总是不免想要为孩子做的更多一些,比如提前为幼小接衔做准备…

也有朋友认为学习知识太过于枯燥,且不想这么早就让孩子开始枯燥的生活。确实是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的事情,它枯燥乏味、艰辛漫长,极力榨干每一个学习者的脑细胞。

这可能还不是最苦的,最让人郁闷的可能是学习后期要被灌输各种晦涩难懂的知识,密度之大、跨度之长,也是美名其曰为学习。

还有最最让人郁闷的是,这些知识不仅需要你学习,还要求你学会、弄懂,能考高分,因为这关系着你的未来……

很多教育家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就有了快乐学习的概念。素质教育也是其中的概念之一。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身处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习的资料足够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可以变得非常容易,它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工具,甚至是老师的授课水平,让学习变得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比如学龄前甚至于小学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寓教于乐,很多都可以做到与生活结合。很简单的例子:学古诗就一定要背吗?可以通过古诗游戏,古诗儿歌,生活穿插来学习。串一趟亲,想爸爸妈妈了,就可以吟《静夜思》;春天到了,柳条抽绿芽,那便是“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雨落叶就可以问“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数学启蒙也完全可以来源于生活,融入游戏。最近七七痴迷于草丛里找蜗牛,那我就会跟他说,现在有两个了,你去找10只蜗牛来,于是玩的过程中就知道了2只蜗牛还得找几只才能够10只…当然这是最简单的算数。但是要知道,数学这门学科本身不也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的么。

当然,很多人会说等到初中、高中,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做游戏、做引导增加兴趣,学习只能规规矩矩的去学去记去刷题。是的,随着知识体量的增大,学习的枯燥性会慢慢增加,那这里就有一个内驱力的问题。

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Angela Duckworth 在 TED 论坛发表了关于 Grit(坚毅)的演讲,这个视频随即风靡全世界。Grit 是指对长期目标的持久热情与坚持。根据 Angela 的研究,Grit 是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比 IQ、考试成绩、家庭收入或者社交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更大。但 Angela 在那时的演讲中也坦承:“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 Grit,我还不知道。”

如何向学海无涯苦作舟提问(学海无涯苦做舟)(1)

三年后,Angela 终于对这个问题做了系统的回答。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Angela Duckworth著,中英文版《GRIT: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这本书一问世,就迅速成为亚马逊教育类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在美国亚马逊的网站上,这本书的评论有700多条——这是我在亚马逊见过的评论最多的教育类新书。

如何向学海无涯苦作舟提问(学海无涯苦做舟)(2)

简单梳理而言,作者认为培养坚毅力,要遵循几个原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原则有:

原则一:坚毅不只是坚持

很多人看过 Angela 的演讲视频,会说:“Grit 我知道,就是坚持努力不放弃呗。”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Grit 的含义中,不止包含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重要的是驱动努力的热情,也就是内驱力。

简单来说:Grit=热情+坚持

为什么热情如此重要呢?如果说,坚持是一种状态,那么热情就是驱动坚持的燃料。

原则二:寻找和“试错”,依然重要

有一件感兴趣的事,并一直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喜欢,成为“真爱”吗?那可不一定。Angela 告诉我们,寻找和“试错”的阶段,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对于早期培养兴趣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广泛尝试很重要。孩子们不关心未来的成功,更关心当下的快乐。因此,秉持坚毅作风的 Angela,却呼吁天下父母:游戏先于努力;而且,鼓励至关重要尤其在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孩子们更需要鼓励和自由,才能弄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

而我们前期所做的所有的引导都是为了让孩子感兴趣,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有了兴趣点孩子就会有热情,自己愿意去钻研,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去看相关的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广度,就像海绵一样,去吸收所有他未知的知识。而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在这个阶段来之前,陪伴孩子,给他前行推一把力。

原则三:坚持之道,刻意练习

所以,父母之道,在于平衡。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们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坚持投入一段时间的努力,然后再谈“喜不喜欢”。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们自由,让他们广泛的尝试,才能找到孩子们愿意为之长期努力的方向

Angela 家里有一条家规:“难事原则”。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难事”,但要承诺坚持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放弃,之后可以选择退出或继续。

对于热情有余,坚持不足的我来说,努力坚持练习,是最挑战的部分。相信和我有相同感受到人,不在少数。

通向成就的道路上,成倍的努力坚持是绕不过去的。那么如何坚持呢?很多人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即在一件事上投入的时间达到1万小时(或10年)就会成为这件事的专家。

事实证明,1万小时定律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坊间有些厨艺达人,并没有真的做过1万小时的饭菜,却厨艺精湛。然而,更多普通人做饭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但并没有成为名厨。所以,对于坚持这件事来说,投入足够的时间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练习的方式

Angela 援引心理学家 Ericsson 的研究,告诉我们要想走向卓越,需要“刻意练习”。首先,要专注于整体表现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方面,设立一个改进目标。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努力。最后,积极寻求外界的反馈,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直到达到目标。

刻意练习是件一时的苦差,但其回报是丰厚的。首先,经过刻意练习实现技能的提升,会带来成就感,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随着刻意练习的增加,一种神奇的“心流(Flow)体验”也会不断地造访。

心流出现在面临高水平的挑战而且自己认为能“应对自如”的情况下。很多音乐家、画家、运动员都体验过这样的感受:“仿佛自己不存在,无需思考,只是行动。时间一晃而过,一切都那么美好。”

Angela 还告诉我们,坚持刻意练习的不二“法宝”,就是培养习惯。大量研究发现,当你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练习的习惯时,自然就会坚持下去,无所谓痛苦或者快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一位作家,记录了161位艺术家、科学家和其它创作者的普通一天,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每天习惯于用数小时进行刻意练习。

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告诉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确实无涯,但是不一定所有的船都要由苦来做。游戏以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的生活要素,都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而苦这个词本身就是主观的词。

当孩子沉浸其中的时候,你觉得他苦吗?不是的,沉浸其中的他是最快乐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