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学室友在哪(大学生你在哪里)

你的大学室友在哪(大学生你在哪里)(1)

那是1999年深冬,我在某金融部门(下为某银行)镇办任储蓄事后监督员。一天,联行柜的联行公章在上班时间丢失了。丢失了联行公章意味着什么?对懂金融业务的行家不用多说、细说、明说,一出事准是大案、要案。因此大小领导惶恐不安。

当时镇办营业室设置联行柜,结算柜,出纳柜,储蓄柜,每柜四人,记账员、复核员各二人。另外设储蓄事后监督柜,置3人,记账员、复核员各一人。内勤主任柜(含综合柜1人)。

1994春,某银行分家,我调到镇办,负责辖属18处储蓄所、柜的账务监管。镇办由于摊子大,人手不足,从县成人中专招收了近80名储蓄代办员顶岗,镇办让我这个“科班出身”教业务、带队伍,管账簿。1995年夏,镇办搬进新办公大楼。由于某银行分家后的新镇办第一任内勤主任(原内勤主任,在审计稽核科时任副股级稽核员,我当时是见习稽核员)在一楼有一间专职内勤主任办公室,因此不常到营业室办公,一些具体业务、事务工作,都是打内线电话交由我代办。

监督柜不临柜台,管辖城区17处网点(储蓄所)和镇办储蓄柜的账务监督,以及镇办全部业务传票装订、保管(平均一天十多本传票,旺季高达二十多本)。“能者多劳”,我既负责监督柜,又为全镇办提供业务技术和报表信息(数据)支持,因此,威信很高,既是业务大拿(权威),何况全镇办五、六十名代办员(那时金融还不像现在这么吃香,代办员流动性很大),业务操作都是我手把手教起来的。又是领导信任,大家公认的公私分明,廉洁勤业,红管家、领头羊。当时镇办是金融机构第一个微机办理业务单位,轰动全县,也是绩效考核最好的金融网点,镇办是副行级网点,主任是副行级级别,支行优化组合,员工都不愿进支行,愿意继续留在大镇办,乡镇网点员工挤破头想进大镇办。镇办以孝治办,上下和谐,领导作风民主,干群亲如一家,全办凝聚向心,一呼云涌,工作齐济,代办员们更是唯我马首是瞻。

后来镇办换了班子,到了银行分家后的第三代,一把手是从乡镇调上来的,年龄大,没有城区工作经验。但那年头,在金融机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庄户路数不说,换进自己考不上学的子女,连储蓄代办员都打心眼里瞧不起。内勤主任就更不用说了,“乌龟对王八,半斤对八两”,真是武大郎卖乌龟,什么人配什么货。员工当面就说不像个人样,业务不精,人品也不咋地,直接压不住阵脚。

储蓄监督柜群众威信高,人缘好,理所当然成为重点排挤对象。就时常把我指派去为辖属网点上下解款,到网点替班,不让坐班去收老一辈子都收不回来的呆账贷款,后来更是换上了公杂员干监管。

据说,党小组碰头会,营业室唯一的“大学生”成了重点怀疑对象。他刚分配到金融部门,与新主任共过事。主任暗中嘱咐接班的员工,不让大学生了解具体业务,隔离他,用时间扼杀他的潜在威胁。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早晚淘汰,别看是“大学生”,还带着理论课题,但在庄户老粗(土)眼里,就是个笑话、书呆子。不让干,就啥也不是。还每每自诩:干过出纳,干过会计,信贷也行,业务围桌转了一圈,无所不精。考过大学的都知道,同一个老师教的,有考上大学的,有考不上大学的。并不是只要学过就懂、就通,有学生只不过就学了一个“唱”罢了,有什么可嘚瑟卖弄的?

“车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大学生”在镇办工作风生云起,难免让新班子油然而生嫉妒之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但新主任喜欢用老眼光看问题,以为知根知底,所以最疼的刀子往往从熟悉人下手,这既是国人的内卷劣根性,也是农民作为底层人的欺弱显威性(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虎落平川被犬欺)。

其时,某银行刚换了新县行长,是上级行下派的年轻干部,不摸底细,出台的治行办法,治标不治本,正是全行内乱时候。行里就地提拔了一个行二代(考大学连预选都选不上的渣滓,成了低分高能,两辈护驾新县行长)。因此,镇办人人自危,只求自保。

“大学生”还算有自知之明,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在丢失公章当天的下班前,众目睽睽下,他当着营业室全体员工和主任、内勤主任的面,把自己的衣兜和办公桌掏空,让大家看了个明白,证明他没拿(联行公章)后,就骑车回家了。他满以为领导会相信他,结果,晚上12点多了,他已在家熟睡,内勤主任打着旗号又打电话把他从被窝里叫醒,要查看他的办公储藏室。从家属院到单位近3里路,路上他实在想不通,骑着车子发急,磕了好几个跌,到了镇办营业室简直快要崩溃了。但是众口铄金,他只有选择沉默。“单位的一粒灰,落在员工头上就是一座山”。事后,他在单位抬不起头,没法工作,只好离开了某银行。

后来,新行长出面到镇办督导,保卫科又层层发动,私访暗查,许愿只要找到,不搞秋后算账。

外松內紧,冷静了几天后,联行公章又竟然从办公大楼的一楼外面的窗台上找到了,(不能说是良心发现,或者本来就是看不起新班子搞的玩笑。但是威压之下,不忍心冤枉老实人之心还是应该有的)。公章总算完璧归赵,据说避免了案件,挽回了损失,皆大欢喜。虽然至今也没能确定作案嫌疑人,但基本上排除了“大学生”,是集体错怪了他。

我在储蓄监督柜推行令行禁止,从来不用三令五申,就在于“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自身正,不令而行。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俗话说: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而认错的是聪明人。在体制内,作为一介浮萍,边缘人,我一直感到问心有愧。但工作归工作,个人感情归感情,一码是一码。今生能在一起共事就是缘分,要珍惜。工作上要感恩朋友,也要感恩敌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因此就想找机会当面跟“大学生”谈个心,认个错,道个歉,只是他离开镇办后,全家就像蒸汽一样消失得无踪无影了。他不是本地人,是从农村硬考学出来的苦学生,在当地举目无亲,在金融部门更没有裙带关系,也没有转折亲,是金融部门这些所谓的干部藉,盲从者毁了他在金融业的前途,最后自己也被耍了大头。

细思极恐,我后悔莫及,有时想起旧事简直痛(悔)不如生,我只是道听途说,知道他还在当地工作,他业余爱好写作,一起共事时就常见有稿件见诸报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如烟”,不知他生活过得好不好?事业顺遂否?家庭还圆满不?“人之将去其言也善”。今天终于鼓足勇气,愿借贵刊一角,向他表示真诚地歉意,不祈求他的谅解,只希望他能看到曾经的一个良心尚存的同仁退休前的悔意和诚心。

另外,也要告知他,“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正如红楼梦探春说的“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后来,镇办终于酿出了大案,新主任,内勤主任开除的开除,停职的停职,没进局子就算是行里出力花钱打点买通了,还不夹着尾巴好好做人,反一副耀武扬威,觉得了不起,有关系、人恶人怕(天不怕)的德行。副行级单位称号也丢了,镇办从此一蹶不振。可见“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

你的大学室友在哪(大学生你在哪里)(2)

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壹点号 文章(单立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