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家的水井(小时候老家的水井)

上次和爸爸通完电话说起老家已经彻底通了马路,才想起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对于老家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家的两口水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时候老家的水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时候老家的水井(小时候老家的水井)

小时候老家的水井

上次和爸爸通完电话说起老家已经彻底通了马路,才想起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对于老家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家的两口水井。

  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上学,我家门前有一道小石阶,小石阶下去往右有一条长满了青草的小路,小路左边有两颗樱桃树,还有一颗枇杷树,一颗梨树,梨树每到一年春天最早的时候就开花了,白白的花叶带点褐色的芯,印衬着深青色的枝丫,显得特别好看。等梨花开完樱桃树的花又开了,粉粉的,衬着草绿色的嫩叶,比梨花还好看。右边是一面斜斜的土坡,我的堂姐堂妹伯母们在坡上种了好多种类的菜,我家也种了,记得种过苦瓜,丝瓜,峨眉豆,玉米,大豆,还有绿豆苗和豇豆苗,对了,还种过辣椒。其实那块土坡是向阳的,土质特别容易干,能把这些菜种活都要归功于土坡尽头小路上的两口井。

  一口吃水的井,一口浑水井,吃水的井挖的比浑水井要高一些,处于上游,所以平时大家用水都很少把吃井水里的水弄脏,两口井其实不大,差不多三米长两米宽的面积,井的中间是泥土沙石隔开来了的,水位的上面沿着洗东西的井沿放了好几块些许平整的青冈岩石,最大的一块横在两口井中间,方便挑水的人放桶。

  那时候,我们整个组的人都是靠着这两口井来生活的,浑水井说是浑水井,其实也就是没有吃水井那么清澈,但是用处可不比吃水井少,当时我们洗衣服洗水桶浇菜洗猪草洗手洗脚都是用的浑水井的水,旁边的土坡上的菜也是靠这口井浇灌才能长的果实累累。

  相比于浑水井,吃水井当时是我们活命的根本,我的老家地处山腰旮旯里,没有河水,吃水井的水是从山顶的几处泉沟一路流下来的,如果碰到几个月不下雨,吃水井的水位也会相对降低,真正的靠天喝水。

  吃水井的井底有很多丝草,水底还能清晰的看到有好多不同颜色椭圆的小石头,水深处有很多小虾小鱼,有时候大人们用桶打水还能打上来一些,记得有一次我的堂哥好像还钓上来一只小螃蟹,然后拿回来放到火堆里烤,结果出去玩忘记了,回来拨开余灰一找,只烧的剩一条焦焦的蟹腿。

  这两口水井离我家都很近,跑起来两分钟就到了,我们家是用水坛装水的,只能装五木桶水,那时候我爸好像在外面做工,很少回家,妈妈有时候忙的没时间挑水,临到做菜的时候发现没水了,就会让我拿个水瓢去吃水井打一勺水来应急,每次干这样的活我不知道为什么都特别欢乐,以至于后来这件事在我印象里特别深刻。

  对于这两口井的回忆我干过两件特别丢人和危险的事,一件是有一次我从井上边的小路经过,那路边有一从青色的长得和韭菜一样的草,滑溜溜的,又是个斜坡,我记得当时好像在和谁说话来着,一不小心踩塌了,从路边滚下来了,要不是水井上面有几从茂盛的茅草挡着,我差点掉到井里去了,当时居然没觉得害怕,就是被茅草在脸上手上小腿上割了几个口子,疼的哇哇叫,幸好后来被路过的大人拉了上来。

  还有一件是小时候我们都是用木盆洗各种家里的东西,然后洗完了放在太阳底下晒,晒久了木盆缩水,再次洗东西的时候就容易漏水,也没法去补,大人们就喜欢把木盆放在水里浸泡,让木盆吸了水发胀来解决漏水的问题,当时我对木盆特别有同情心,特别怕它们会沉到水里溺死,所以大人放到浑水井里的木盆我都会想办法把它给捞上来,有一次还串掇着我堂妹一起捞,两个人差点掉水里去了,恰好被我三伯母看到了,拉着我两就是一顿打,然后告诉我妈,我妈气的又把我一顿打,当时我可委屈了,一直哭,跟妈妈说是怕木盆会掉到水里死掉才去救它的,我妈哭笑不得跟我解释那木盆是东西不是人,也不会沉下去,我才没有再干这类傻事。

  后来随着村组的发展,组里的领导想要修路,就说服我们全组的人要把这两口井填了,当时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争执了很久,在我差不多小升初的时候,还是把井填了,把路加宽也把我大伯家的樱桃树和那颗梨树给挖了,只留了一颗矮矮的枇杷树,而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童年好像也就从那时候结束了。

  后来我上了初中,组里的好多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爸妈也出来佛山打工了,留下一些中老年人在家里,每一次周末回家都能感觉老家一次比一比萧条,组里的老人也一个个老去不见了,而那条把井填了的小路,路边依然长满了杂草,大家喝水换到了小路下边一个用水泥砌起来的井,水质也不如以前的吃水井的水,没有丝草没有椭圆的石头,看不到井底,之前的两口井再也没有回来了,就如我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