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

"赤壁"、"夷陵"两大战役获胜的为什么都是"孙权"?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1)

三国三大战役简介

三国有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

巧合的是,三大战役都关系到弱势一方的国运,而最后都是弱势一方获得了胜利。其中,孙权获得了两场胜利,即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2)

三国三大战役,孙权取胜两场

孙权能取得两场关乎国运的决战胜利,决不是巧合,而是有其必然原因。具体原因简单分析如下:

首先,孙权善于防守。

发现孙权善于防守才能的,是他哥哥小霸王孙策。孙策临终前的遗言说明孙策善于进攻,孙权善于防守: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孙权接掌江东之时,年方18周岁,也不知道他的防守才能是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反正孙策早早就看出来孙权两大优点:

  • 其一,举贤任能
  • 其二,保江东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3)

孙策临终传位孙权,让他举贤任能,保守江东

可怕的是孙策的预言最终都兑现了。孙权一生经历两大决战,赤壁和夷陵,都是防守一方,最后都获胜了。

而孙权进攻的战役,除了偷袭荆州和平定闵越以外,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比如进攻合肥也好,以及多次伐魏,都是失败而告终,并且合肥之战,还被张辽打得小儿不敢夜啼!

孙权善守,这可能是两大战役都能获胜的基础吧。

其次,孙权善于授权。

孙权不像曹操和刘备,打仗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他善于授权,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情。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4)

赤壁之战,孙权授权周瑜全权指挥抗曹

赤壁之战时,全面授权周瑜负责指挥东吴所有军事力量,对抗曹操,最终周瑜不负所望,大冬天都能用火烧了曹操战船,让曹操大败而归,不仅保住了江东,而且得到了一部分荆州。国土和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

夷陵之战时,周瑜、鲁肃、吕蒙都已经死了,表面上江东无人可用。但是关键时候,冒出来一个陆逊,孙权又全权授权陆逊指挥夷陵之战。并且可以临机决断,先斩后奏!

陆逊上任后分析了蜀吴双方的优劣势,认为山地不适合吴军作战,因此实行了战略退却,把崎岖的山地留给了刘备,然后在山地的出口宜都、猇亭一线坚守,迫使刘备连营数百里,然后又利用天时,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5)

夷陵之战,孙权授权陆逊全权指挥抗击刘备

甚至在孙权的侄儿孙桓被刘备围困的时候,陆逊从全局出发都不派兵援救。体现了孙权对军事统帅的充分信任,正是这种信任,才能让周瑜和陆逊从全局考虑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最终取得战役胜利。

孙策说孙权善于用人,在两次大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三,孙权善于结盟。

两次大战,孙权都不是独立作战,都有盟友。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6)

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大战时,孙权和刘备结成了同盟,双方共同对抗曹操,合力的结果是一场大火,把曹操下江南的梦想烧成了飞灰。

夷陵之战前,孙权放下面子,派人给曹丕上表,愿意称臣,希望曹丕攻蜀或者中立,曹丕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坐观孙刘恶斗,想坐收渔翁之利。

曹丕不参战,对孙权来说就是支持,这样他避免了两面作战,可以一心一意对付刘备。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7)

夷陵之战时,曹丕坐山观虎斗

反观刘备,赤壁大战时和孙权联合,才取得战争胜利,并借机获取荆州一部,取得了立足之地。而伐吴时,又要防备魏的进攻,所以不能尽全力一战,诸葛亮这么重要的谋士因为要留守成都不能出征,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其四,孙权善用地利。

东吴的最大地利是长江,因为依靠长江,又训练出了一支最优势的军队水军。可以说,水军,东吴最强!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8)

长江天险和强大水军是东吴的绝对军事优势

曹操没有水军,赤壁之战时要训练水军,所以拖延了时间,被孙刘联盟瞅准机会一把火烧了战船,大败亏输。

刘备本来是有水军的,那就是关羽在荆州训练的精锐水军,关羽也依靠这支水军水淹七军时大显神威,活捉庞德、于禁。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荆州水军大部分归了东吴。刘备伐吴,只能临时训练水军,这样重蹈了曹操没有水军的覆辙。

赤壁之战火攻分布图(34赤壁)(9)

夷陵之战示意图

陆逊之所以放弃山地,而退至宜都、猇亭一带坚守,有两个目的:

  • 其一,分散刘备兵力。因为山路崎岖曲折,部队不可能屯积在一起,只能摆起长蛇阵,结成连营,这是没办法的事,并非刘备不知兵。只是刘备的长蛇阵摆得太长了,绵延几百里,决战时很难集中兵力。同时,也给了陆逊火攻的机会。
  • 其二,万一需要水上决战,可以发挥东吴水军的优势。

两次大战,东吴都充分的利用了地利优势,也是最后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另外,孙权善于利用人和,通过保家卫国的宣传,充分调动了吴人的防守积极性,合全国之力进行防御,终于打赢了两次防御战的胜利。

而反观曹操和刘备,失败的原因几乎相同:

其一,均不善于水战。

其二,均轻视孙权。曹操轻视孙权很正常,连续胜利加上已得三分之二天下的绝对优势,轻视谁都可以理解。但刘备轻视孙权的底气不知道来自哪里,虽然刘备接连获得了蜀中和汉中的胜利,但是荆州丢了以后,蜀中汉中地盘依然很小,对孙权仇恨可以,轻视不应该。

其三,智力不足。曹操的顶级谋士荀彧当时留守许昌,刘备的顶级谋士诸葛亮留守成都,而陆逊的智力又不输周瑜,曹刘都不带顶级谋士,斗智就斗不过东吴。

其四,后方均不稳。曹操的后方有马腾韩遂隐患,并且荆州新归附,人心还没完全归曹,所以没有形成合力。刘备的后方是曹魏,并且益州、汉中刚打下不久,同样人心不稳。因为曹操、刘备后方均不稳,导致都无法倾尽全力攻打东吴,而东吴是防御,可以举全国之力防御。

曹刘的劣势与孙权的优势相互作用,必然造成此消彼长,最后综合力量反转,结果也就逆转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