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

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变异”

近日,据媒体报道,《进化应用》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切尔诺贝利辐射区域的树蛙颜色比其它区域的颜色要深得多,有些甚至已经完全黑化。据科学家表示,这些树蛙有可能已经适应了辐射并成功繁衍后代,而这也意味着它们正快速进化,以应对辐射。

众所周知,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其所造成的经济影响高达两千亿美元,数以万计的人逃离此地。然而今天,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了各种动物的“天堂”,连濒危动物的身影都可捕捉到。一般而言,辐射有可能会给生物带来不良突变,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自然选择,或许某些动物已经适应了这种辐射,例如现在生活在切尔比诺贝利的树蛙。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1)

随着“树蛙进化”这则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有网友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树蛙的进化属于一种自然规律,只有不断适应环境才能存活下来。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树蛙黑化应该用“变异”来形容更为贴切,虽说生物进化必须经过变异,但是变异并不代表着进化。然而,树蛙黑化究竟是好是坏?它们又为何变成黑色而不是其它颜色呢?关注探物馆,带你一起网罗全球科学趣事。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2)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了一场爆炸,该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全部炸毁,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据资料记载,事故发生后前3个月内有31人因放射性物质死亡,之后15年内陆续有6-8万人死亡,更是有13.4万受到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的折磨。除此之外,“禁区内的动植物如何适应高辐射环境”也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尤为关注的问题。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3)

“变异”的树蛙

2016年,一个研究小组在核辐射禁区发现了几只东部树蛙,与普通鲜绿色树蛙不同的是,这些东部树蛙的身上带有部分黑色。为了解开“树蛙黑化”之谜,该研究小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定期返回禁区,并从12个不同放射性污染水平的池塘中收集约200只东部树蛙。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越靠近辐射水平高的地区,生活在那里的树蛙肤色就越黑。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禁区的人平均比禁区外的人黑43.6%,甚至有些人的肤色看起来几乎是黑色的焦油。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4)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地球上任何动物都在一直不断进化,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动物进化的好坏由环境决定,例如一类环境中的不利变异在另一类环境中却是有利变异,比如上面提到的黑色树蛙。若是在其它地方看到黑色树蛙,人们肯定会觉得是“异类”,因为它的肤色与正常鲜绿色树蛙不一样。

但若是在核辐射禁区,人们又会觉得“黑色树蛙”的出现是正常现象,因为本身它们生活的地方具有高辐射,它们必须通过“进化”来让自己适应环境。只不过,这种“进化”是好还是坏,只能说交给大自然和时间去判定,演化从来都是随机且漫长的。可话说回来,为何树蛙会“进化”成黑色而不是其它颜色?难道说黑色更具有保护性吗?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5)

为何切尔诺贝利树蛙会变成“黑色”?

我们知道,皮肤之所以会变黑是因为体内产生了黑色素,它存在于皮肤和毛发中,而这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呈现深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黑色素可以减少紫外线辐射带来的影响,相信大家多少都曾听说过“黑人不怕晒”的言论,一来是黑人从心理上就不怕晒黑,因为他们的肤色已经够黑了,再怎么晒也不用担心晒黑这个问题;二来是由于黑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已经产生了防晒的基因,所以也就不怕太阳晒。但实际上,这一言论不是绝对的,黑人也是怕晒的,因为紫外线会把人的皮肤晒伤,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得皮肤癌。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6)

鲜为人知的是,黑色除了能减少紫外线带来的伤害,它的保护作用还能吸收并消散部分核辐射的能量,这使得暴露在核辐射下的个体细胞遭受的几率大大减少,并增加生存的机会。生活在切尔诺贝利的树蛙为了存活下来让自己进化出黑色的皮肤,据了解,上述的研究团队在检测完第一批黑色树蛙后,从2017到2019这三年时间里,分析了12个不同繁殖池塘雄性树蛙的背部皮肤颜色,发现这些树蛙的颜色由浅到深对标着反射性污染的梯度分布,比如在核辐射禁区内的树蛙是漆黑色,而最外边的树蛙略带黑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区域的树蛙正在经历“适者生存”的阶段。

切尔诺贝利变异鼠事件(切尔诺贝利树蛙发生)(7)

目前,科学家正对切尔诺贝利的黑色树蛙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黑色素在反射性污染影响的环境中所起到的保护作用。可话说回来,这一作用对人类是否也起到作用,这个我们还不得而知,毕竟没人想或者没人敢去做这个实验。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