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感染梭菌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仔猪梭菌性肠炎)

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周龄以内仔猪高度致死性的坏死性肠炎临床上表现腹泻(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仔猪感染梭菌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仔猪感染梭菌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仔猪梭菌性肠炎)

仔猪感染梭菌性肠炎的治疗方法

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

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周龄以内仔猪高度致死性的坏死性肠炎。临床上表现腹泻(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

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发病率100%,病死率一般为20%~70%,最高可达100%。初生仔猪在很短时间内吮吸母猪的奶或从被污染的地面吞下本病菌而发病。细菌主要在肠壁繁殖,不进入血流。

临床症状

体温40~40.5℃。

1.最急性生后一天内即发病,突然下血痢,并污染后躯。仔猪虚弱不愿走动,很快即变为濒死状态。少数不见血痢即昏倒和死亡。

2.急性病程常维持2天,一般在第三天死亡。病程中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和红褐色液体粪便。

3.亚急性不见出血性腹泻。病初排黄色粪便,后成液状,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样,病猪食欲不振,消瘦脱水,一般出生后5~7天死亡。

4.慢性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灰黄色带黏液,肛门外、会阴、尾根有粪污干结物,逐渐消瘦,停止生长,于数周死亡。

病理变化

皮下胶样浸润,胸腔、腹腔、心包积液(樱桃红)。十二指肠不受损害,空肠暗红色,黏膜下广泛出血(有时延及回肠),肠腔内充满血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深红色。病程稍长,肠管出血病变不严重,呈坏死性炎症变化为主要特征,肠壁变厚,弹性消失、僵硬,浆膜可见土黄色或浅黄色坏死肠段,黏膜下有高粱或小米粒大小的气泡,黏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性假膜、容易剥离。肠内容物暗红色,有坏死组织碎片,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其中也有小气泡,肠系膜内也有以肠系膜根作放射形长形气泡。心肌苍白,心外膜有出血点。肾灰白色,皮质部有小出血点,膀胱黏膜也有小出血点。

诊断要点

主要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尤其是1~3日龄内的仔猪,最急性突然下血痢,当日或次日死亡。急性常维持2天,粪便红褐色,亚急性和慢性病程较长,粪稀软黄色,有组织碎片。剖检可见十二指肠无损害,空肠暗红色,黏膜下广泛出血,肠腔内充满血色液体。有坏死性炎症变化为特征,肠壁肥厚,黏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性假膜,浆膜下有小气泡,肠系膜自根呈放射性长气泡。胸腔、腹腔、心包有樱桃红色液体。心肌苍白,肾灰白色,心外膜、肾皮质、膀胱黏膜有小出血点。无菌采取心血、肺、胸水、腹水、肝、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抹片,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钝圆的单个或双个杆菌。C型魏氏梭菌对糖的分解能力极强,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山梨醇、甘油等,能使其产酸产气,不分解菌糖。接种牛乳培养基,37℃培养8~10小时后,分解乳糖并产酸。

类症鉴别

1.仔猪黄痢相似处:有传染性。出生1周内发病,而以1~3日龄为最多见,发病率、病死率均高,拉稀等。不同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生后12小时突然有1~2头发病,以后相继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内含凝乳小片,有腥臭味,肛门松弛,捕捉时因挣扎而排稀粪。剖检胃内容物,充满酸臭的凝乳块,部分黏膜红色有出血斑,十二指肠膨胀变薄,黏膜、浆膜充血、出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的内容物,有时有血液、凝乳块(血痢,胃、十二指肠无变化)。从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可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2.仔猪白痢相似处:有传染性。仔猪突发腹泻,粪便呈浆状、糊状等。不同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多发于10~20日龄仔猪、粪便为乳白色,有特异腥臭味。剖检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前部,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有少量凝乳块,肠壁菲薄,灰白半透明,肠黏膜易剥离,肠内容空虚,有大量气体和少量酸臭的乳白或灰白色粪便,本病多发生于严冬盛夏,肠内容物可分离出大肠杆菌。

3.猪伪狂犬病相似处:有传染性。出生后第二天即病,腹泻病程短,死亡快等。不同处:发病时眼红,闭目,昏睡,流涎,呕吐,两耳后竖,遇响声即兴奋鸣叫,站立不稳,肌肉痉挛,癫痫发作。剖检可见鼻出血性或化脓性炎,喉、咽、会厌有炎性浸润,肺水肿,胃底部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采静脉血、用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盒(华中农业大学生产)进行检验,阳性反应。

4.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处:有传染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腹泻等。不同处:病初有短暂呕吐,粪水样、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恶臭或腥臭。剖检可见整个小肠气性膨胀,内容物稀薄,呈黄色、灰白色或黄绿色,泡沫状液体。胃底潮红充血,并有黏液覆盖,50%有小点或斑点出血点,内容物鲜黄色,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10%有胃溃疡。取腹泻早期病猪空肠、回肠的刮取物或空肠、回肠冰冻切片,经系列处理后,用荧光显微检查上皮细胞及沿着绒毛的胞浆性膜,呈现荧光者为阳性。

5.猪流行性腹泻相似处:有传染性。1周龄内的仔猪发病,腹泻,病程短(2~4天)等。不同处;开始粪色黄黏稠,后变水样,粪中含有黄白色凝乳块。育成猪也得病,但症状较轻。剖检胃有多量黄白色凝乳块,小肠病变有特征性,通常膨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从正常的7·1降为3·1。将病猪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接种实验仔猪,如实验仔猪发病,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即可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

搞好猪圈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产房的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发病机会。用C型魏氏梭菌培养物制成的红痢菌苗,对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怀孕母猪各肌注菌苗2次,第一次在分娩前1个月后,第二次在分娩前半月左右,剂量均为5~10毫升。前两胎已注射过菌苗的母猪,第三胎可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注射一次菌苗3~5毫升,即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A型仔猪红痢用C型仔猪防治措施无效。后经中国兽医监察所确诊为A型仔猪红痢(A型魏氏梭菌病),并用该所研制的A型仔猪红痢菌苗,在母猪产前30~45天和10~15天,接种,保护率可达95.74%。对病猪的治疗可采取如下方法:

1.仔猪出生后立即用高效价的抗毒素3~5毫升注射,可取得好的预防效果。

2.仔猪出生后禁止哺乳,立刻用泻痢宁0.5克、青霉素8万~1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80万~100万国际单位加蜂蜜调制成糊状,抹于仔猪的舌面,12小时1次,连服3天。

3.初生未哺乳仔猪的胃肠pH为5.1~6.8,是青霉素G钾的最适宜范围(C型魏氏梭菌对青霉素G钾敏感,对链霉素耐药,两药合用在体内可协同抗菌),在初生未哺乳前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G钾和链霉素各8万国际单位内服1次,可防止本病的发生。如已发病,每千克体重用两药各10万国际单位给药,内服2次即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