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1)

文丨舞雩

他是一名谪仙人,不御剑,御的是风。

他不为世间纷杂而忧心,无论疾苦还是欢乐,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他飞到云端,俯仰天地,没在装,人家是真的高冷。

列御寇,列子,一个仙气十足的名字,一个逍遥无我的人。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2)

/冲虚之名,世已久忘

世人只闻老庄之名,早已忘却列子御风的事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列氏,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子孙氏焉,郑有隐者列御寇著书八篇,号列子。

列子的出身应是显赫至极,但具体的出生年代已不可考,据推测大约生于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75岁。

毫无疑问,这在当时绝对是高寿。

他著书立作,存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便是赫赫有名的《列子》。

唐玄宗天宝年间,他被诏封为“冲虚真人”,为四大真人之一,宋宣和年间又被加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所以《列子》一书被道教奉为《冲虚至德真经》。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3)

其中可读者,一篇天瑞,知晓万物化生;一篇汤问,道尽仙神轶事,余者力命,黄帝,仲尼,周穆王,杨朱,说符,无外乎“无为”二字。

而今回溯,列子的这些思想,对华夏民族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家“无为”的相关理论在他手上渐渐清晰,他是第一位将道家学派发扬光大之人。

老庄之间,当有冲虚列子。

/等风来,天地清明

谈论起道家之书所包罗的哲思,除却“无为”这个核心观之外,往浅显了说,总是那番论调:人当顺应自然,乐天知命,求得真正的自我,超然物外,不要为空洞的名利所困。

道家以出世而入世,入世的由始便是“以达观、磊落的态度去生活”这句。

在著书立作的诸多道家先贤中,对生命表现出最达观、最洒脱、最磊落的,当非列子莫属。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4)

列子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列子的贫穷,连不认识他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你若资助列子,既是做了一件好事,救了一位有学问的人,又能博个“好士”之名。

子阳听了便派人送去十车粮食,不料被列子严词拒绝。

曰:“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答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

妻子没他那么“潇洒”,家里经常断粮,作为女主人的她也有“责任”。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5)

于是埋怨丈夫说:我听说有道之人,首先是对家庭负责的人,至少能够让妻子和孩子快乐地生活,你却经常让我和孩子挨饿,快乐地生活更是谈不上,你的道在哪里?宰相送的粮食你都不接受,嫁给你这样的男人,真是倒了十辈子霉!”

列子却笑笑说:“你不懂,这个宰相并非真的了解我,他自己并不知道咱们家穷,是别人告诉他的,他是听了别人的话才这么做的,以后他若是听见有人说我的坏话,他也会信的。”

说完这话,他饿着肚子,继续“清静修道”去了。

一年后,郑国有人叛乱,作为宰相的子阳被杀,众多党众受株连而丢命,列子却因“不是他的人”而没人找他麻烦。

“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无论世事多么纷繁,无论尘世多么热闹,仿佛都与他无关。

列子,摆脱了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故能清静而修道。

譬如有风,才能望见云的浮动,还有人心的浮动。

下雪有下雪的有趣,春风有春风的和煦。能随时、处处体会到当下的好,夜夜是春宵,日日是好日,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所以,重要的是当下、即刻,正在他喜欢做的事,这般,静静地等风来,吹散云雾,则天地清明。

/在云端种下翅膀

列子之学,本于黄帝、宗于老子。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

《淮南子·缪称训》:“ 列子学壶子,观景柱(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而知持后矣。”

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6)

这种说法不管是真是假,在当时就唬住了不少人。

他说他在飞行时感受到身体和灵魂的交融,心神凝聚,五官和肉体都不复存在,不知不觉便飘起,只听见风从耳边呼呼作响。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人是不可能做到御风而行的。

但道家认为,当人修炼到一个高度时,应该是可以完成心身的净化。当心灵上升到一个高度后,就会感觉身体在飘。

何谓“御风而行”?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于列子洒脱不羁的性格,来自于道家血液中与世无争、淡然处世的基因。

这个有生活情趣的人,经常约朋友等风来,边等边喝酒,与天斗,其乐无穷。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7)

/风乘于我,驶向逍遥

在《列子·黄帝》中,一则有人向列子请教御风之术的故事,很值得回味。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

尹生听说了,想学他御风而行的绝技,就住在他家,甘心情愿地做起了杂役……

“请教我御风的绝技吧”,尹生一再恳切地央求,可是列子总是默然不理。最后尹生实在没有了耐心,便愤然离去。

几个月后,尹生又回来了。列子问:“为何去而又复返呢?”尹生说:“我知道自己太急切、太鲁莽了。”

“以前我以为你很通达,所以未跟你多说。”列子平静地告诉他。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8)

“自从我拜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了三年时间的磨练,变成了心中不敢有是非念头,口里不敢说利害得失,才勉强赢得老师多看我一眼而已。”

“五年以后,我又变成了另一种心想是非、口言利害的心境,才勉强博得老师会心的一笑。”

“七年以后,已经达到从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所言而无利害得失了,老师才要我跟他并席而坐。”

“九年以后,任由我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是非利害了。”

“那时只觉内外如一,体光通明,可以把眼睛当耳朵,耳朵当鼻子,鼻子当嘴巴,都没有差别。”

“于是心神凝聚,形体消释,骨肉融化,不知不觉随风飘浮,忽东忽西,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 ”

“而你现在要拜我门下为弟子,却怨愤不满,牢骚满腹,那么,你的身体天地都不会接受,四肢任何部分都无法载动,又怎能飘浮起来呢?”

尹生悟,再拜。

风乘我,我乘风,蝶梦我,我梦蝶……无非就是虚实之间的生死物化之事。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9)

《吕氏春秋》载:“子列子贵虚。”

列子之虚,尚清净,兼具老聃之朴,庄周之玄,佛家之幻。自然一齐,体道合真。

最终,至臻无心,即大逍遥。

/风行风止,天地无为

列子向关尹子学射箭,已经能够射中了,就去向关尹子汇报。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关尹子说:“还不行。”

列子回去继续学习,过了三年,将自己学射箭的情况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

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好,一定要记住这其中的道理,不要轻易地荒废了。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个道理。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10)

列子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

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从简单的射箭就可以发现,不要只在乎射箭的射中,还要掌握射箭的规律,知道为什么会射中。

在做任何事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精益求精,切忌急功近利。

这其实就是一种“无为”思想的体现。

所谓“无为”,都是顺应自然,让“诸法如义”,断尽分别妄想,抱中守一。

古代最有智慧的人庄子(他为古帝王之后)(11)

是故风行风止,在乎天地,归于无为。估计,这便是列子能够御风而行的心得所在。

有人说,列子生来会飞,是天才。他笑着说,我那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酒的时间,用做等风来罢了。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心有所定,御风而行。听从内心,无问东西。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