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带给我的思考(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备课方法)

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备课内容

——“教育科研常态化”系列谈之二十八

备课方法,是指为达到备课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把握好六个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

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

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

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其实作业布置,应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次布置作业。

三、具体要求

1.分析教材,确立目标重点

每学期教学计划在熟悉课标、通读教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特点、学校课程安排及现有条件制定包括教材分析(版本、体系结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全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学时分配、教学总目标及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的重难点

2.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组统一制定,开学一周内完成)。

3.每单元或每课教案的要求

⑴课题。

⑵课型(综合课、实践课、互动课、开放课、创新课、探究课……)。

⑶教学目标及任务。

⑷教学中的重难点。

⑸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教具准备。

⑹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围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学生活动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协助学生活动,体现学法指导)。

⑺作业或课后思考题。

⑻板书设计 (主板书,副板书)。

⑼写好教后信息反馈。

教研活动带给我的思考(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备课方法)(1)

(蒋振远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吕达〈中〉在一起)

●作者简介: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墨子研究学者。曾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课题批准编号:13010488B ),山东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有《适时施教的艺术》、《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墨子寓言故事选》、《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等。第一个提出墨子为世界首倡“义务教育”的观点,编著的《墨子箴言九十条》、《墨子寓言故事选》填补了墨学研究的空白。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研究(适时施教)”(课题编号:中基课2016197)课题组组长,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适时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研究,墨子思想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