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陈国在什么地方(三千年前西周的陈国在哪里)

西周初期建立的诸侯国,直到东周后期战国时期被灭,存在大概六百多年。

其大致地理位置在今天的淮河以北,颍河中游,即河南淮阳、拓城和安徽亳州。

春秋战国陈国在什么地方(三千年前西周的陈国在哪里)(1)

陈国地理位置图

武王伐纣成功建立西周政权后,开始寻找上古先贤的后代,即尧舜的后人。后来找到了舜的后裔,将陈国这个地方封为诸侯国给了舜的后人。

陈国的国都即在今天的河南拓城,今天隶属商丘市。

拓城是一个古城,上古时称株野。因为其地拓树繁茂而得城名。而且在上古时期,其地多低矮丘陵,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拓城也名叫宛丘。

《诗经·陈风》就是出自西周时期的陈国,描述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婚嫁、祭祀等习俗。

《诗经》里的歌曲多是采自民间,很多已经在西周时期流传多年,后来到了孔子时代,将这些歌曲收集整理成书《诗经》

《诗经·陈风》收录有《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十首诗歌。

今天开始这十首诗歌的学习,让诗歌将我们带到三千年前的中国-陈国以窥究竟。

春秋战国陈国在什么地方(三千年前西周的陈国在哪里)(2)

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鷺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鷺翿。

三千年前的语言和词汇跟今天相比肯定变化很大,单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看,只能猜出个大概,但是细究起来还是很不清楚。

春秋战国陈国在什么地方(三千年前西周的陈国在哪里)(3)

子之汤(dàng)兮,宛丘之上兮。

青年男子在繁华的宛丘城中游荡。

汤:通假字,即“荡”,这里可以理解为游荡。

子:青年男子

宛丘:本意小山坡,宛丘亦是当时陈国的首都名称,这里应是指宛丘城。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真的是对游动城里街上的青年男子钟情呀,却没有认识他的可能性。

洵:确实,这个字念xún。

西周时,建立了一套礼仪制度来治理国家,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已经有了后代儒家提倡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场景,一青春女子坐在窗前,看见街市上人来人往,突然有个靓丽华服的英俊男子慢慢走来,女子眼前一亮,心情一荡,但是不可能走出门去主动跟公子攀谈认识。换作是今天也是不会这么做的,所以说“无望”。

由此也可以侧面看出诗作者的视角是一个青年待字闺中的女子。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城外有击鼓声传来。

宛丘之下,宛丘之上,后人对此有多种理解,如果将宛丘视作小山岗,丘陵,那就是在山岗之上,之下。如果将其视为陈国的首都宛丘,即今天的河南拓城,那么可以理解为城内、城外,或者,闹市中心或者郊外。两三千前的古城应该不大,有城墙,陈国这里的地质情况是处于颍河与淮河流域,洪水期会内涝,因此人们建城多是建在高一些的小丘陵或者山岗上,在皖西北一带称作“台子”。因此拓城在陈国时被称为宛丘,也因为城池是建立在台子上的,城内在台子上,城外就是在台子下。因此诗词中才会出现“宛丘之上”,“宛丘之下”

坎:这里应该古象征词,击鼓的声音。

古人祭祀仪式时一般都有乐队击鼓,祭祀场所通常都是在城郊。三千年前的陈国国都应该不大,城外的鼓声自然会传进城里来。

无冬无夏,值其鷺羽。

不管春夏秋冬,城里街中都有头戴羽饰、穿着华丽的靓丽人物穿城而过。

这个可以看出三千年前的西周陈国都城宛丘是一个繁华、人烟稠密、生活富足的地方。

日常街上行走的有穿着漂亮服饰的贵族富户,也有翩翩青年公子,城外经常有乐队鼓声传来。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通常城里的大路上经常有巫女伴随鼓声在舞蹈,为百姓驱鬼除魔。场面热闹。

宛丘之道,应该是指通常城里的大路上。

宛丘城外进城的大路上经常有鼓乐声响起,那是人们在祭祀或者舞女在舞蹈,这些舞女通常是巫女,古人迷信鬼神,有人家经常请神婆来驱鬼除魔,所以会有巫女在大路边舞蹈,伴随鼓声阵阵。这可能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无冬无夏,值其鷺羽。

这句是诗歌的节奏重复,为了应和韵律。其意义已经在前叙述过。

要知道《诗经》里的很多诗词都是歌词,配有旋律,遗憾,很多古曲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是文字。

总结

这首诗里描述了西周诸侯国陈国的国都宛丘的生活场景,视角是一个年轻女子。描述了着装靓丽盛装的人们在闹市中游逛,描述了城外传来的祭祀的钟声,城外大路上人们热闹地驱邪活动场景。通过这首诗,让今天的人们了解了三千年前的古陈国,不再是历史文献中冰冷没有温度的文字记载,而是充满了烟火气息的人间繁景。

春秋战国陈国在什么地方(三千年前西周的陈国在哪里)(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