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亲力亲为的皇帝(为什么皇帝的名儿多是生僻字)

自从秦始皇做了“皇帝”后,尽管朝代屡次更迭,皇帝出了几百个,不过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他们总是说“君权神授”,不可觊觎,尽管披上了“龙袍”,到底还是凡人之躯。

当然了,不管是刘家天子、李家天子还是赵家天子,都得给自己起个名儿。但天子和凡夫俗子不一样,他们的名儿,哪怕再普通的一个字,一旦御用,就成了专属。旁人别说不能用来做名字,就是在其他地方用到也得避讳。

既然说到避讳,就得说说避讳的起源。

历史上亲力亲为的皇帝(为什么皇帝的名儿多是生僻字)(1)

明朝皇帝

避讳大概起源于商周时期,至迟是春秋时期,因为孔子在编纂《春秋公羊传》时,有一个态度,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句话也出自本书。另外,在宋代周密《齐东野语》等书中,也都说到了“至周始讳”的话。

孔子讲学

如果皇帝的名字是常用字,问题会很严重。对于当年的广大老百姓来说,连小学教育程度都没普及,认识的字估计比手指头都多,皇帝占用一个常用字,得让多少老百姓没名儿或者阿三四娃啊!

要想做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就不能抢老百姓的名儿了,于是皇帝的名儿中,就有很多生僻字。

汉元帝刘奭(音是);汉平帝刘衎(音看)汉章帝刘炟(音达);北周宣帝宇文赟(音晕);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儁(音俊);唐僖宗李儇(音宣);宋端宗赵昰(音是);雍正帝名胤祯,嘉庆帝名喁琰……

历史上亲力亲为的皇帝(为什么皇帝的名儿多是生僻字)(2)

雍正帝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皇帝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皇帝啊,怎么就知道要用个生僻字做名了?

问得好!一方面,人家既然是皇(太)子,将来自然要做皇帝,所以出生时就起个生僻字的名儿。比如汉宣帝刘洵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刘奭的儿子汉成帝刘骜,他们兄弟的名儿就没那么生僻。

另一方面,皇帝也会为了老百姓改名的,汉宣帝刘询就是。先不说他流落民间、坐过牢,受过无数罪,就说改名。当他看到很多臣民因为避讳他的名而获罪时,主动改名刘询,并赦免了这些人。

历史上亲力亲为的皇帝(为什么皇帝的名儿多是生僻字)(3)

影视剧中的刘询

单凭这一点,就不奇怪为何刘询能成为一代名君、开创盛世。

嘉庆皇帝本叫永琰,他的兄弟也都是永字辈,做皇帝后,为了不让大家改名,就自己改名为颙琰了。

不是普通老百姓才避讳,连皇帝的至亲也得避讳。比如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匡义,因为避哥哥赵匡胤的名讳,改为赵光义。最可怜的是老三赵匡美,先避大哥讳改名赵光美,后避二哥赵光义讳改名赵廷美。

历史上亲力亲为的皇帝(为什么皇帝的名儿多是生僻字)(4)

陈建斌版赵匡胤

避讳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比如唐朝为了避讳李渊的爷爷李虎名讳,把原来的虎子(尿尿的东西)改名为马子,后来就成了马桶。同样是唐朝,由于皇帝姓李,所以见到鲤鱼不能叫鲤鱼,得叫“赤鯶公”。

清朝时期,避讳尤其严厉,其范围不止名,还有皇帝的年号、庙号,甚至生肖、陵名都要避讳,还因此发生了悲剧。

比如雍正时期,查嗣廷任考官时,他将《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考题。这话原是颂扬王者的,谁知有人告发,说“维”“止”二字,是将“雍正”二字去了头。雍正大怒之下,把查嗣廷关入大牢,最终查嗣廷死于狱中。

参考文献

①王俊渊《谈中国人姓名中的避讳》

②赵增越《清代皇帝的起名与避讳》

③朱富铭;高月娟;车轩玉《古代避讳的文化探析》

④单有方《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

⑤王建《中国文化中的避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