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帝的资料(爱新觉罗清德宗-光绪帝简介)

清光绪帝的资料(爱新觉罗清德宗-光绪帝简介)(1)

#历史#​#历史真相官#​清德宗,爱新觉罗氏~载湉,清代第十一位皇帝,可以说是清军入关至今第九位皇帝,国号光绪。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安宁河畔醇王藩邸槐荫斋,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第二子,母为孝钦显王后之胞妹叶赫那拉氏。 当政34年(1875-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崩于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里,长年38岁。 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的景陵。 庙号:德宗。 溢号:同一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明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人事档案

国号:光绪

名字:爱新觉罗氏~载湉

出世: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

出生地点:北京市太平河醇王藩邸槐荫斋

生肖:羊

爸爸:爱新觉罗氏奕譞(即醇亲王)

妈妈:叶赫那拉氏(即孝钦显王后之胞妹)

排名: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氏~奕譞之第二子

初婚:18岁

正室:叶赫那拉氏

配偶:皇后1人,贵妃2人

儿女:无

继位时长:光绪年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

继位年纪:4岁

当政年限:34年

卒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

寿终:38岁

身亡地: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庙号:德宗

溢号:同一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明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陵墓:崇陵

继位者:爱新觉罗氏~溥仪(即宣统帝)

最得意:组织维新变法

最消沉:甲午海战大败

最悲剧:监禁瀛台

最悲痛:签署《马关条约》

最拿手:忍辱负重

光绪个人介绍

光绪皇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生于北京宣武门安宁河畔醇王爷府,父亲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这类特殊的家庭自然环境,使她在顺治病逝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当政34年,光绪三十四年病亡,长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景陵。

同治十三年1874年皇帝载淳病亡,无子嗣继承大统。 按基本嗣皇帝需从载淳下一辈近支列侯中择立,但是慈禧太后却一意孤行,选了载淳的叔伯兄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她变成当然的养父母,从而使得她可以再次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安排也注定载湉悲剧的一生。

自光绪二年(1876年),载湉先是在毓庆宫入校念书,老师傅翁同龢试图将他打造成一位有所作为的年轻人皇帝。

光绪十三年1887年,载湉举办了继位庆典,但是慈禧太后又戏弄政冶招数训政了一年多,才容许载湉继位。 以便再次操纵光绪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大女儿为王后,(即隆裕皇后)使光绪帝在继位和大结婚后依然如同傀偶。

载湉继位后深受震撼人心的莫过甲午海战和维新变法。 中日辛亥对决,光绪帝竭力主场,抵制让步,但终因朝中腐坏,而清代兵败结束。 吸取教训,他竭力适用维新派变法维新以奋发,施行明定国是诏公布变法维新。 因为变法维新立即点燃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权益,而光绪帝为代表的帝党因无整体实力又无法操纵民政局,反遭后党启动戊戌政变,造成变法维新不成功。 叛乱后实权再度掉入慈禧太后手上,声称光绪帝罹病不可以理事长,实将其囚禁于西苑瀛台,变成无枷之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市失陷。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到西安市。 适用变法维新的光绪爱妃珍妃,主张皇帝需留京抗日战争,慈禧太后对他早已有切肤之恨,临走之前让人把她送入井里溺亡,之后被留守儿童宫腔内的宦官捞起来,葬于西直门外。 慈禧太后为了能钳制网络舆论,虚伪地声称珍妃因随扈不如,为国捐躯宫里,并封号也意思恪顺皇后。 而此时的光绪帝竟只有跪地乞求而乏力阻拦慈禧太后的席卷!第二年自西安市回銮后,光绪帝仍居瀛台,如同废帝,惟行光绪国号罢了。

光绪帝本身体素质弱不禁风,加上多年来的抑郁症与悲愤,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先慈禧太后一天过世。 谥同一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明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庙号德宗。 葬河北省易县清西陵之景陵。

光绪大事件

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取得成功占领领土。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中国清朝咸丰县皇帝的皇后孝贞显皇后暴崩。

光绪十年(1885年)中法战争暴发,左宗棠意味着签攻守同盟。

光绪十三年(1888年)光绪帝大婚,第二年继位。 北洋舰队创立。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暴发。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不平等条约签署,孙中山领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变产生,六君子被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禁城,光绪帝、慈禧皇太后等西迁逃荒。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署《辛丑条约》,同一年,组织和议,在北京帮助庆亲王申请办理抚局李鸿章病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立宪改革创新。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病逝。

光绪死亡原因谜团

光绪帝在慈禧皇太后死前一日去世,时长过度偶然,大众对其死亡原因历年来有着许多揣摩。 官方网史料记载光绪帝为当然病亡。 但光绪帝系遭残害这样的说法也广为流传,针对主使者还有慈禧皇太后说、黎元洪说及其李莲英说。

自然病亡一说

清朝官方网参考文献和皇宫档案资料记述光绪帝为病亡。 民国时期以后,据光绪帝的太医表露,皇帝死前确实人体并不是非常健康,根本原因是看不到天日、人体欠健身运动、情绪不佳,造成饮食搭配异常,却亦无病危之征兆。

1980年,梳理景陵光绪帝尸骨时没有发现创伤及中毒征兆,再加上近几年来通过对清代档案科学研究,觉得光绪帝在死前得病早已相当严重,不仅勃起障碍并且早射,频繁遗精史将近二十年,光绪三十四年自叙:耳呜脑响,遗精滑泄,虚热上冒,下边萎冷,中老年以后已经到了病入骨髓之步,当然病亡一说逐步形成学界主流思想。

被害一说

《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两书强调:慈禧皇太后病重期内,曾迟疑对光绪帝应该怎么处理,遂以个人没多久人世间的信息泄露给光绪帝了解,事至内侍收益,帝曾半掩媚娇,故慈禧决心自身病终前,帝须在于自身命终,以防皇帝有再一次继位、否认慈禧死前之规划的很有可能。 称光绪帝为黎元洪所弑者,以袁负恩倒戈,陷帝于穷途末路,帝在瀛台,日书项城(指袁)名以志其愤。 袁既知帝衔议者深,则不得不惧皇太后死而帝独生子女,故进行暗害(常见于光绪侄、末帝溥仪著作我的前半生及其它)。 《瀛台泣血记》认为着手者系李莲英,颇不符合李莲英素常侍上以敬,待下以宽的踪迹。 亚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

2003年逐渐,清西陵珍贵文物管理办与CCTV导演钟里满试着利用当代法医鉴定技巧,由光绪所遗留下头发与残骸中检验出销量高砷成分,表明死前是被毒药危害的概率。 花掉了5年的时间,不断认证光绪遗体里的秀发、衣服,2008年11月1日,北京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清西陵珍贵文物管理办与央视协同举办记者招待会,发布清光绪皇帝死亡原因调查报告,明确光绪是由于砒霜中毒而死。 对于对光绪投毒的凶犯,仍待进一步调查,有学者认为那时候除开慈禧皇太后外,从未有过别人具有授意对皇帝投毒能力。 报告显示,权威专家自2003年起对光绪尸体头发、尸骨、衣服裤子及墓里外环境样品,展开了不断的检测、科学研究与分析。 权威专家发觉,光绪头发截段和衣服上带有有毒毒药,染上在一些衣服和头发上毒药总产量便已高达约201mg。 平常人内服毒药60至200mg便会中毒身亡。

光绪婚姻生活-连姻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9岁光绪皇帝举办结婚庆典。 光绪的一位皇后2个嫔妃全是慈禧作主挑的,皇后不是别人,恰好是慈禧亲弟桂祥的大女儿叶赫那拉氏。 慈禧选自已的小侄女为皇后,目的是在将朝廷交到光绪后,还可以运用皇后来调节和控制皇帝,至少能够监控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名嫔妃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姊妹,但长相性情却大不一样。 瑾妃长相一般,并且性情敏感;珍妃美若天仙庄重,性格机警。 珍妃对光绪的同情贴心,激发了光绪憧憬未来与热情,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他想要政治理念摆脱束缚大有作为的冲动。 大结婚后的数年里,他和珍妃共同渡过了一生中看起来比较轻轻松松的美好时光。 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亲弟总兵桂祥的大女儿,便是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看起来长得不好看,既柔弱,又弯腰驼背。 这方面婚事是慈禧太后懿旨给定的,光绪虽不太满意,但也无可奈何。 皇后叶赫那拉氏与光绪皇帝的婚姻生活,完全就是连姻。 慈禧把自己小侄女嫁给自己侄子,目的就是为了在深宫椒房,探悉皇帝的内幕,控制与控制皇帝,并且为而后母族秉政、皇太后垂帘听政做好铺垫。 光绪皇帝同皇后叶赫那拉氏大结婚后,情不投,意不符合,自始至终是一门不幸福的婚姻。 光绪去世后,宣统称帝,上光绪皇后徽号为隆裕,是为了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在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十七日,丧生于太极殿。

受宠与治罪

光绪结婚以后,隆裕皇后慢慢打入冷宫,而瑾妃与光绪共处寂寂。 惟珍妃天性聪明、通情达理,工书画会下象棋,日侍皇帝上下,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针对羞羞的事满不在乎,“德宗尤宠溺之,与皇后不是很亲睦”。 1901年春清王朝与八国联军媾和,慈禧、光绪等提前准备还朝。 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此,便差人将遗骨被捕捞出去,收殓封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婢女公墓,并妄图以“深明大义殉节名义”掩众人耳口。 民国二年1913年,其姊瑾妃(中为端康皇太妃)将珍妃迁葬光绪景陵妃子园寝,并给她建造了一个小灵棚以敬奉珍妃的灵位,灵棚上挂置一额纸匾,奏疏精卫填海通诚,赞颂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珍妃的大姐瑾妃最终的结局比她亲妹妹强很多。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瑾妃随慈禧也逃离了京都,一年多之后才回到宫廷。 光绪帝去世后,宣统帝溥仪尊封她为皇考瑾妃。 1913年3月,溥仪又尊封她为端康皇贵皇贵妃。

光绪重大事件-甲午海战

1894年(光绪二十四年),中日甲午海战暴发,光绪帝主场。 光绪帝早就看得出这也是日本的陷阱,他立马指令北朝鲜牙山大道北叶志超与进到北朝鲜北部地区明军夹攻侵朝日军。 并多次一声令下加兵饷,终止慈禧皇太后侵吞南海舰队军费开支。 李鸿章并没有征求光绪的建议。 结论初败牙山,继败汉城。 日本趁势内侵,连陷九连,金凤凰诸城市。 大连市、锦州陆续遗失。 复据威海卫、刘公岛。 夺我军舰,南海舰队覆灭。 当迫不得已准许《马关条约》时,并以朱笔写出一段话,规定军队左右不遗余力一心,兴革自立,说明他振新我国决心。 甲午海战失败决不是主场的罪行,是战之不力的罪行,是光绪负不到责的腐坏的清代专制制度所造成的。

但是,又有一种分析认为:光绪爷当政三十四年多,然几无所为而却了一生,除去客观性广为人知之因外,也无法避其庸懦之性!当初,光绪爷痛切陈言,意味着翰院愚昧秀才、庸儒翁同龢、徐桐等腐流,力责李中堂(李鸿章)不能与日轻言开战一说。 然,愚昧致软弱无能,未知生不明白。 终遭惨败!国势从此,一坠至底。 同治中兴至今的国势,终无再如同恭忠郡王临终前所说:大一点的有起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暴发。 光绪曾参与是不是对同盟军开战。 光绪要在清代虚落,帝国主义强劲的情形下挑选求合。 慈禧皇太后只因本人原因而不顾大局,轻率开战。 结论,清代兵败,签署《辛丑条约》。 1908年10月21日(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病逝,葬河北省永宁山景陵,庙号德宗,“谥同一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明智端俭宽勤景皇帝”,通称景皇帝。

维新变法

甲午海战失败之后,我国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了,进入半封建社会统治的谷底。 第二年,俄罗斯取东北地区通行权,攻占旅大,英租威海卫,法取广州湾,举国上下吃惊。 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困境中,孙中山奏疏光绪帝,规定变法维新。 民族危机激发光绪帝的爱国精神,公车上书启迪他变法维新决心。 光绪帝的这一举动必定造成慈禧太后的抵制,最终变法维新不成功,光绪被监禁,孙中山、康有为逃跑,其他六人殉难于北京菜市场。

1898年,光绪帝在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维新派所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观点打动下适用变法维新的,其适用变法维新主要是为了:夯实清朝统治,希望大有作为而不合理亡国之君,运用变法维新从慈禧手上抢回最大领导权。 从光绪在百日康梁期内出台的康梁谕旨看,尽管他采纳了维新派所提出的官与民奏疏言事、维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学习培训西方国家、改革创新教育体制等认为,对旧制度展开了许多改革创新,但从根本上并没有涉及到设议院、建国会、定我国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理念,闭口不谈转型官制这一关键难题。 因而可以这么说光绪帝的变法维新不是在推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特性的变革。 光绪帝并不是什么维新派的皇帝。 尽管他依靠维新派同慈禧抵抗,但是都是一个封建社会君王,阶级本质取决于他不会意味着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光绪角色危害

光绪帝是封建王朝倒数第二个皇帝。 同治帝病故后,做为慈禧太后的侄儿兼侄子的载湉称帝,是谓光绪帝,那时候他只有4岁。 光绪帝当政34年,38岁过世。 光绪帝是一个充斥着不幸性格上的皇帝。 他的一生自始至终笼罩着慈禧太后的权利和催残当中。 光绪帝尽管经历过中法战争、洋务派、中日战事、维新变法、义和团、清末新政和筹划立宪等清朝晚期重大重大事件,但早期年龄还很小,中后期被拘禁瀛台,因而,他具体参加并主持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健身运动,前面一种即中日战事,后面一种即维新变法。

光绪帝继位仅5年,于1894年,日本全面侵华,暴发了其日甲午海战。 24岁光绪帝果断主场,积极备战,表达了它的爱国情操。 但终因规章制度落伍,综合国力不好,打败战。 在签订条约时,光绪帝旨命李鸿章同日本强词夺理,以象尽量降低损害。 但是迫不得已签署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光绪点评

有关光绪皇帝,一直以来史学界的描述不一,大致有四种见解:一是洋务派的皇帝说;二是接纳新发展理念的年轻人皇帝说;三是热爱祖国贤明皇帝说;四是康梁皇帝说。 洋务派的皇帝说是初期这样的说法,对光绪帝趋于否认。 如今持这个观点的专家已逐渐式微,可以不必讨论。 接纳新发展理念的年轻人皇帝说,是历史学家范文澜老爷子的说法。 他说道:光绪帝是满州皇族成员中较为可以接受新发展理念的年轻人皇帝,颇大有作为。 历史学家陈旭麓老先生还认为光绪帝是向西方学习的年轻人皇帝。 这个说法对光绪帝是柔性的认可。 热爱祖国贤明皇帝说和康梁皇帝说,是含义一致的不一样描述,是近几年的新说法,获得了史学界的赞成。 历史学家李时岳先生说:从百日康梁中他早已保证总和正在进行的、想做的来说,绝对是试图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康梁皇帝。 严峻的挑战驱使载湉选择,他选择改革创新的路。 这一挑选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她投奔了具备发展前途和期望的新型的资产阶级革命阵营。 也是有专家学者说:那对于具体实行并公开领导干部这一革新运动的光绪帝,说他是一个康梁皇帝理所应当。 光绪皇帝,真不愧是一个在特定里外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热爱祖国贤明皇帝。 光绪帝19岁亲政,他颇具年轻人开拓精神,能够接受新发展理念,不甘心作亡国之君,全力支持变法维新,一度成为维新派心里的救世。 但变法维新严重危害封建社会墨守成规势力权益,遭受以慈禧为主体的清室贵族的阻碍。 维新变法失败,使清朝更改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抹杀。 光绪帝没有什么勇气打破封建社会环境伦理学的桎梏,天颜萦怀,常若不爽,心情悲沧,终其一生是耻辱和凄楚的不幸运势。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只能挟光绪帝仓惶逃往西安市。 义和团后,全国各地抗清大革命时期此起彼落,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各地不断发展,清朝濒临灭亡边缘。

光绪妃子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叶赫那拉静芬,慈禧皇太后小侄女,光绪帝的表姊,父为桂祥。 后称之为宣统帝的兼祧母妃,誉为隆裕太后。

端康皇后(1874年-1924年):瑾妃,他拉氏,长叙的女儿。 宣统继位后称之为皇考瑾妃,清逊国后被誉为端康皇后,为四大皇贵妃居首。 谥端康皇贵妃。

恪顺皇后(1876年-1900年):珍妃,他拉氏,长叙的女儿,瑾妃之妹。 因其家人多适用康梁,在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候被慈禧皇太后迫使投井而亡,清逊国后把它祔葬光绪帝的景陵,追封为恪顺贵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