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一个人很欠揍(说一个人很难揍)

怎么说一个人很欠揍(说一个人很难揍)(1)

在北方话语言区,特别是江淮官话区,口语中,“阳货”“嫪毐”“海侯”“猇亭”等,都是有特定含义的,即以特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生成特定语汇,表达特定意义。

说一个本钱大,很豪横,很雄壮,很厉害,甚至比厉害还厉害,叫“嫪毐”(音lào hài),这个“嫪毐”就是秦始皇的继父,《史记》白纸黑字记载的,吕不韦派人在民间搜寻出来的,敬献给秦始皇妈的那个大阴人“嫪毐”。

说一个人玩玩了,没指望了,拉倒了,也熊了,叫“海侯”,也有拆开讲“海了侯了”,这个海侯,就是《汉书》明确记述的,那个即位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废掉的“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说一个人完蛋了,拉稀了,没能力了,老实了,准备后事了,叫“猇亭”(音xiāo tíng),这个“猇亭”,就是《三国志》明确记录的,三国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的战场所在地猇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白帝城托孤,一命呜呼。

说一个人很难对付,很难缠,很难揍,很霸道,很豪横,不听话,不守规矩等,口语中叫很“阳货”,“阳货得很”“真阳货”等。我们重点讨论一下“阳货”,供大家嘲解与评述。

1、阳货确实是个有手段有本事之人,做人豪横、霸气、凶狠、难对付

历史上,阳货确有其人,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姬姓,阳氏,名虎。大体上与孔子同时代同时期。

阳货原本是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身份是士。天子、诸侯、大夫、士,就是周代四个层级的国家构成机构。鲁国是诸侯,但大夫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把持国政。而阳货把持季孙氏的家政,并通过季氏把持国政。以下成功犯上,而且犯了两级,能耐不能耐?厉害不厉害?

好戏还在后面呢。阳货准备杀掉把持鲁国国政的三桓(叔孙氏、孟孙氏、季孙氏)的嫡子,改立他所喜欢的三桓的庶子。结果三桓联合起来反攻阳虎,阳虎兵败,逃往齐国。又辗转到晋国, 最后受到了赵鞅的重用。阳货倾心辅佐赵鞅,就是著名的赵简子。

历史上所谓“陪臣执国政”,主角就是阳货。阳货确实是个人才,有能力,有水壶,不服不行。其实阳货的地位很卑微,说“乱臣贼子”都有点高抬了。

怎么说一个人很欠揍(说一个人很难揍)(2)

2、阳货的名气和人气得益于《论语》和《史记》而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就是《论语》塑造出来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点都不为过。从西汉独尊儒术,到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取士,《论语》一直都是办学和科考的指定教材,而且是主课。古典时期,大凡读书识字之人,没有不熟悉《论语》的。

《论语》有一篇叫“阳货”。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啥意思呢?就是说,孔子很有名气,阳货很爱才,想让孔子来谒见他,就给孔子送了礼物,一只小猪。孔子不想见阳货,所以打听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见他,结果在去的途中遇到了阳货。还被阳货教训了一顿。孔子还当场表示:我要求进步,我要当官。这个故事说明啥?说明孔子敬畏害怕阳货。其实阳货仅是一个家臣。

在《论语》的“先进”篇“子罕”篇里都有:“子畏于匡”的记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是这样说的:“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

啥意思呢?匡是宋国的一个城邑,阳货当政时侵害过匡,所以匡城人都非常憎恨阳货。而孔子长得很像阳货。所以,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到匡地的时候,被匡人困了起来,差点饿死,害怕得不得了。

据说,阳货还直接侮辱过孔子。孔子的母亲去世了,阳虎前来吊丧,告诉孔子说,鲁国大夫季氏设宴招待士人,让孔子也前去赴宴。但孔子去了之后,阳虎却拦住孔子说:“季氏只招待士人,不敢招待你”。孔子只好回去了。

孔子一生,对阳货是又惧又敬,又恨又爱。从内心深处讲,孔子想像阳货一样建立事业功业,但又不容忍阳货的办法和手段。阳货这个人,不守规矩,不讲章法,难缠难对付,豪横霸气,凶狠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算个人物。所以,总体上讲,说一个人很“阳货”、真“阳货”、“阳货”得很,不是一种贬斥,而是一种抬举。

怎么说一个人很欠揍(说一个人很难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