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

虎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在晋南多数乡镇,乡村集市也开始逐渐热闹起来。对于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每年春节前的集市是拍摄民俗和纪实照片的最佳去处,摄影师当然得去逛逛。一到集市上,就看到售卖生活物品、农产品和衣帽鞋袜的商贩,早早就开着汽车、三轮车在集市上找好了位置,铺开了摊子,等待着四邻八乡的村民赶来选购春节物资。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1)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摄影师发现一位老人头戴毛绒绒的护耳罩,坐在一把竹椅上,悠闲地看着面前来来往往的人。在他的面前,摆着五六把崭新的笤帚,身旁放着一把小钢锯和一些木制的专用工具。老人是卖笤帚的吗?可在摄影师观察的几分钟内,却发现即便有人询价,老人也只是摆手拒绝,并没有将笤帚卖出去。这是怎么回事?好奇心很重的摄影师决定去和老人聊聊。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2)

“我虽然把笤帚摆出来,但我只是展示,你给钱我也不能卖。”看到摄影师走过来,这位大爷脸露笑容,故意卖了个关子,似乎要逗一下摄影师。“这些笤帚都是有主的,你想要,我也不敢卖,否则主家来拿时没有了可咋办。”原来,老人是帮人绑笤帚的,笤帚的原料是主家拿过来,老人不摊本,只挣手工费。这种生意,在当地农村跑了多年的摄影师还是第一次遇到。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3)

在和老人进一步聊天时得知,老人姓李,今年82岁,老伴早几年去世,他现在跟着儿子一家生活。李大爷的身体不错,年轻时一直在当地的私企打工,60岁时给自己“退了休”,回到农村的家里继续种地。“现在,我啥啥都好着呢,就是耳朵不行了,你声音小点我就听不见。”李大爷说,他为此专门买了一个助听器,但戴上后发现比不戴还受罪,“汽车太多了,一鸣笛,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就震得脑袋疼,可咱又不能不让人家叫唤,所以后来也就不戴了。”图为一位同村来赶集的大妈在和李大爷说话,李大爷怕听不见,赶紧用手挡着耳朵。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4)

李大爷告诉摄影师,耳朵听不清并不影响干农活,而且现在种地全是机械化,耕种、浇水、收获都不用人,雇机器一会就干完了,“我干的活就是除除草,一点不累。”在家的空闲时间多了,李大爷闲不住了,他开始用高粱穗和黍米穗绑笤帚,算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刚开始,他绑的笤帚主要是自己家用,用不完的就送给街坊邻居,慢慢地,他绑笤帚的名声就传开了。“都说我绑的笤帚好,耐用,就有人拿着下好的高粱穗或者黍米穗来家里,让我帮忙绑。”图为李大爷身边放着的两捆黍米穗,这是赶集人拿过来让他绑笤帚的。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5)

刚开始的时候,李大爷纯粹是帮忙,后来求帮忙的人越来越多。“我没有跟着谁真正学过,就是自己瞎玩学会的,人家之所以说我绑得好,主要是我干活细心。”李大爷说,找上门的人多了,他就开始收费,绑一个笤帚收取手工费13块钱,逢集的时候,他会到集市上现场绑,有时也直接去客户家里绑,“我绑一个笤帚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铆足劲干,一天能绑七八个,挣百十块钱。”李大爷说着说着,就拿出了自己绑笤帚的工具,把一端固定在腰上,准备现场绑一把笤帚。“看你拿个照相机,是不是就想看我绑?那我就给你绑一个看看。”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6)

在李大爷忙碌着绑笤帚的时候,摄影师也赶紧举着相机拍了一些照片。期间,李大爷介绍,他之所以只接来料加工的活,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高粱穗和黍米穗不好找,因为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种这两样庄稼,他自己也不能为了绑笤帚而专门用两亩地去种,那样也不划算。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并不是靠绑笤帚挣钱生活,主要精力还是在种庄稼方面,“这就是捎带着干,挣个零花钱就行了。”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7)

“跟着儿子过日子,啥都是他给出,可我有手有脚还能动,抽空绑几个笤帚,挣几个零花钱,不就不用找孩子要了嘛。最近我算了一下帐,2020年从9月开始,到年底一共4个月时间,我大概挣了三千多块钱,挺知足的。”李大爷绑笤帚的动作很娴熟,固定笤帚把儿的时候,劲道也很足,他说,能找来让他绑笤帚的,基本都是四邻八乡熟悉的人,不管主家拿来的材料是啥样的,自己都要认真地绑好,“名声很重要,坏掉就不好捡起来了。”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8)

摄影师在和李大爷聊天的过程中,不时有人路过给他打招呼,也有人买完东西后过来取笤帚。“赶集来的时候,把材料放到这里,赶完集过来取,挺方便的。”李大爷笑着说,大家都知道他耳朵不好,送材料时比划一下手指头,他就知道要绑几个笤帚,取的时候,相互笑一笑,挥挥手,就完成了交易,相互之间都很信任。图为一位大姐专门来到摊位前,给了李大爷一个手机号,约他在春节前去家里绑几把笤帚。

农村78岁老人摆摊(82岁老人摆出若干笤帚)(9)

手头的活做完后,李大爷还会和相熟的朋友坐下来说说话,天南海北地聊聊天,他觉得这是在集市上最为享受的时刻。“现在村里没啥人,年轻人都外出挣钱去了,想找个人说说话都难,但集市上就不一样了,四邻八乡的都往这里聚,说不定就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了呢。”李大爷说,能坐在一起的基本都是年龄相仿的人,说的也都是大家想听的,哈哈一笑,不知不觉间一天就过去了,“零花钱也挣了,朋友也会了,多好啊。”你羡慕李大爷的生活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