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鉴”,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时常想念魏征,所以便有此感叹。

鉴:镜子、照、观察

这是“鉴”的基本意思,既然有镜子,和照的意思,那么,想象中的“鉴”该是下面的这个样子!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

那你就错了……

上面的是货真价实的铜镜,可不是今天要说的“鉴”,“鉴”虽有镜子的意思,但却与镜有所区别。

《说文解字》里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所以,鉴就相当于大盆。

现在大概不会有人想要用盆作镜了,但是古人在还没有广泛使用铜镜之前,就是用“鉴”作镜子使用。而对于“鉴”的由来,甲骨文的鉴字作了最好的说明。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2)

甲骨文,鉴

甲骨文中“鉴”的字形就是一个人站在一个盆前,并且可以发现这个人的头是明显向前探视的感觉。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3)

象形字典网截图

可以想象最初古人整理仪表妆容的方式无非是“临水照人”、“临井照人”(大概水太深,也太危险),“蓄水为镜”已经算是聪明之举……慢慢发展到后来的“鉴”,已经可以说是一项实用发明了。

而早期的鉴为陶制,到了春秋时期才有了铜制鉴,本期介绍的便是“铜鉴”。

鉴:水器,大型盆状器物、深腹、圈足或平底。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4)

圆鉴,高24.7、口径51.7cm,战国湖北省博物馆

除了圆鉴,还有方鉴。方鉴的棱角更有美感。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5)

蔡侯申方鉴,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6)

吴王光鉴,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7)

吴王夫差鉴,高45厘米、口径73厘米、重45公斤,上海博物馆

铜鉴作为镜子使用了一段时间(大约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终被小巧方便的铜镜取代。

鉴既然是水器,那么用来盛洗澡水也是可以理解的。《庄子》里有一句话就明确了这一点:“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想想这个画面也是很美丽呢)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8)

上图为四环无铭大鉴,战国,安徽博物院。有推测说“四环无铭大鉴”便是洗浴时盛水之用。

鉴的功用除了上面所说的作镜子用、浴盆用,还能用来温酒或冰酒,有鉴 缶的组合,名曰“鉴缶”。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9)

上图为青铜方鉴缶、青铜圆鉴缶,战国,湖北省博物馆

这两件铜鉴组合出土于湖北九连墩楚国贵族夫妻墓,可谓是“夫妻鉴”。有意思的是“方”和“圆”的甲骨文、金文与这一方一圆的形制倒是有点不谋而合。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0)

甲骨文、圆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1)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2)

甲骨文,方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3)

从字的构成来看,圆=口 鼎,古时,“鼎”是最能代表权利与身份的;方=剃发刺字的犯人 锁劲的枷锁,这似乎无形中表达着古时的男尊女卑。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4)

曾侯乙铜冰鉴,通高61.5、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战国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细节图: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5)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6)

古代铜跟现代铜的区别(以铜为鉴中鉴的起源)(17)

可以看到曾侯乙铜冰鉴不仅大,细节之处也很到位,它以四兽为鉴足,器身有八个拱身龙形耳钮,钮尾均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小花点缀其上。

曾侯乙铜冰鉴内为缶,外为鉴,二者之间留有缝隙用来置水或置冰,借以温酒或冰酒。所以曾侯乙铜冰鉴不仅实用,造型也精美……考虑到他的体量……额……还是称它巨!美!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