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

有一位画家,他出言惊世骇俗:

他评莫言:“没有读过莫言的东西,但我知道他获诺奖与作品无关。”

他评姜文:“憋了太久,想法都熬馊掉了。”

他评艺术:“中国当代艺术都是垃圾。”

他评文凭:“单位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

他评看画:“看画的时候,最好跟条狗一样,不要有知识,不要有脑子。”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2)

他以初中文凭考上研究生,却辞去清华博导职位;

他是一个画家,却在绘画、书法、文学、时评、演讲、主持等诸多领域摇旗呐喊。

爱他的人,称他为“中国当代鲁迅。”

不爱他的人,骂他“当婊子还立牌坊。”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3)

他就是陈丹青,一个很难被定义的60岁“年轻人”。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4)

1953年的上海弄堂里,张爱玲的余韵还没有散去,陈丹青就出生了。

自幼喜欢绘画的他,14岁便跟着老师在好几米大的铁皮或墙面上画。

16岁的时候,他收拾行囊,到农村插队。

从上海的弄堂到破旧农民房,说没有落差都是骗人的。

在那里,三个男孩挤到一张床上,醒着的时候抱着半本《战争与和平》,睡下的时候还要和几斤重的老鼠斗智斗勇。

忙时插秧、挑谷子,闲下来他便拿烟盒画小画。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5)

挨到20岁的时候,陈丹青的命运也随着一家骨灰盒厂的建立发生了改变,他被分配到火葬场画骨灰盒了!

手里抱着骨灰盒,陈丹青的心却没限在这小小的匣子上。同年底,《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册,让他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知青画家。

同时自己也争取到了,从农村调回省里,参加油画创作班的机会。

自此,这个年轻人便像打开了任督二脉:

他以青年人才的身份被借调到西藏,画出了《泪水洒满丰收田》,轰动了整个展览;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6)

他以初中生的文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他二次进藏画的《西藏组画》,直接震撼中国美术界,余韵飘绕到现在。

随后,他也拿到了留校执教的资格。

陈丹青将这一系列的成功,归因于少年时代的“开口奶”,带着这份“开口奶”的浑厚与营养,陈丹青辞去了央美的工作,开始了在纽约的闯荡。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7)

这份“开口奶”的后劲儿够大,到纽约后不久,陈丹青就在美国举办个人展览,这是首个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个展。

此后的二十年,陈丹青在美国取得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成就后,重新回到中国。回国之后,他便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连骂他“当婊子立牌坊”的简繁,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毋庸置疑”。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8)

陈丹青因清华,变得更加出名了,虽然这个名声是饱受争议的。

他招生的第一年,五名学生入围。然而,在随后的考试中,五人全部落榜,全部因为英语分数不够。

后来,五名学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陈丹青门下学习一年,同时也积极备战第二年的考试。

结果,第二年,五名学生又全部落败,又是因为英语。这五个心怀绘画梦的年轻人不得不从清华离开。

这之后的三年,陈丹青无法招收到一位学生。然而,压垮他的清华职业生涯的却是另外一个学生。

2002年,一位硕士研究生绘画第一,英语和政治均差一分,因此落榜。

陈丹青觉得这个学生很有天赋,便向学校求情,未果。好在这名考生没有放弃,搬到北京,专心攻读政治和英语。

结果,还是败了,又是败在了英语上。

想当年,陈丹青自己考研究生时,在英语试卷上写着:“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会英语。”最后他以英语0分,专业课高分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9)

如今,报考自己的学生英语水平不知比自己高了多少,却无缘清华。

此时的陈丹青,比那位落榜的考生还要心灰意冷。他不想玩了。于是,一封辞呈便递了上去。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

这封辞呈也如一枚重磅炸弹,炸出了人们对于高校机制的反思与争论,也炸出了陈丹青声誉的“冰火两重天”。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0)

与此同时,和他的争议一样大的,还有他绘画写作两开花的事业。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1)

《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退步集》……他的作品早已经迈出了绘画领域,迈向了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文学、人物、音乐、建筑、两性等领域。

其中,《退步集》已经19次印刷,售出10万册;《荒废集》也成为香港2008年最受欢迎的50本书之一。

“画家陈丹青”也成为了“作家陈丹青”、“演讲家陈丹青”“评论家陈丹青”……

陈丹青的武器,不仅有手中的一支画笔,还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一张犀利的嘴巴:

“中国两千年文脉已断”。

“中国当代艺术是垃圾。”

“民国是美好的,是一个童话般的王国。”

“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2)

陈丹青自己也评价自己:“我嘴很臭,乱说粗口,但是我看到孩子现在正在听比粗口更糟糕的话。”

文化圈的文争武斗,似乎从没有停止过。更何况像陈丹青这种“常在河边走的”,湿鞋是必然的。

不用等太久,“嘴臭”的陈丹青就能收到“姜文手撕陈丹青”的新闻报道。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3)

这件事,还要从导演郭文景的一篇文章说起。在这篇文章中,郭导开怼已故著名文化人木心。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4)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5)

而木心,除了那句广为人知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还和陈丹青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6)

陈丹青曾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会结识木心先生。”

于陈丹青而言,木心是他在美国期间乃至一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木心而言,陈丹青更像是自己的宣传推广大使——陈丹青在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多次力推木心的著作。

郭导的文章发出来的时候,木心已经病故。但是木心的朋友兼追随者陈丹青还在,且气势汹汹。

毫不例外地,陈丹青回应了郭文景一篇文章。

“辞气如是之污秽,面目如是之难看”、“悍然骂街”,“赞人也好,骂人也罢,说出的都是自己”。

后来,针对木心的音乐,二人又有一次交锋,陈丹青道:“你我都是六十好几的老狼羔子,装成艺术家混世,浪得虚名,遇事遇人,不可轻易破相露底。”

此时,姜文出场,熟悉姜文电影风格的观众一定对下面的风格不陌生:

“惊闻郭陈二老新近有染。

染在哪里?

染在音乐上:

三线谱不是五线谱,

他师傅不是他师傅什么的……”

最后还附上小诗一首:

陈木可观不可雕,勤能补陋难补骚。

東施代有东施效,秋泯夏虫子莫号。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7)

文人“打架”,都是以文交锋,功夫都在笔头上,字字有玄机,句句要穿心。“陈”“木”的暗讽,嬉笑怒骂一切都在诗中。

在这场掐架文化中,坐不住的网友也回了一首小诗:

姜汤自信能袪寒

却笑陈皮不止痰

木叶清香君未觉

只缘生在烂泥田

这首小诗,初看在讲“姜汤”、“陈皮”、“木叶”。细品下去,“姜汤”笑“陈皮”,不正是暗讽姜文笑陈丹青嘛。

同时以“木叶”暗指木心。在作者看来,木心清香,而“姜汤”不知,是因为姜自己“生在烂泥田”。

文采有了,水平就有了,“骂魂”也有了。

只是在这散落了一地鸡毛的骂战中,围绕在陈丹青身边的争议也可见一斑。

在陈丹青的“黑粉”中,有一个网友写着:“我就是不喜欢他那双充满欲望的眼睛。”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8)

托尔斯泰在《宽以待人》中说: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决定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愚者还是贤者。人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

陈丹青亦是如此。

他有着一分秀气、三分流氓气,六分才气,却拼凑出了十分的英气。

他随时给人以“我告别了理想,就能黄金万两”的错觉,却又固执地坚守着什么。他如一道芒刺直挺挺地竖着,显眼、尴尬、而又幸运。

张艺谋对陈丹青的评价(评莫言斗姜文批艺术)(19)

他有着艺术家的真性情,敏锐锋利,蔑视温吞,锋芒毕露,特立独行、放浪形骸、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但是却让人疑惑:究竟是他不合时宜,还是时宜不合他?陈丹青算得上是当代的鲁迅吗?

陈丹青最尊敬的人物木心,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看文章末尾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 END .

【文| 罗蚂蚱】

【编辑| 丹尼尔李】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木心被禁22年,66页纸写65万字,没有一字抱怨人生

79岁老人5年手抄328万字四大名著,只因为怀念亡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