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郑州的老街道(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朋冲 通讯员 申航/文 记者 邓万里 图/视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回忆郑州的老街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回忆郑州的老街道(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

回忆郑州的老街道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朋冲 通讯员 申航/文 记者 邓万里 图/视频

寻味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在郑州金水区有不少惊喜。

以杜岭街及周边街区为例,3000多年前,这里是商朝王城所在地,40多年前,杜岭方鼎在此出土,如今,通过文化墙、雕塑、老照片、展览亭等特色化的标识,展示着街区的历史文化情怀,被市民游客所喜爱。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这里曾出土杜岭方鼎,助推郑州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郑州如何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 之一,要从一座鼎、一条街说起。

自商代遗址于1950年发现后,郑州有了“商城”的称呼,但郑州是普通的商朝城池还是王都,一直不能确定。直到1974年,两座青铜方鼎出土,答案真正分明。

经考证,两座方鼎的年代为公元前1400年左右,被司母戊大方鼎还要早近300年。

在商代,方鼎代表了王权和地位,在郑州挖出商代青铜方鼎,直接坐实郑州就是商代王都。当年挖出方鼎的地方就在杜岭街张寨南街,对于杜岭方鼎被发现时的轰动情况,杜岭街上的八旬老人刘桂兰至今记忆犹深。

4月21日,刘桂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当年她住在杜岭街上,刚开始只是听说现场挖出了文物,很多人还跑过去看,后来才知道挖出了国宝。

两座方鼎的出土地点,距离她家只有四百多米,这也让她自豪不已,“家门口挖出了国宝,跟谁说起来都自豪。”

刘桂兰回忆,其中一座方鼎被存放在当时还位于人民路、金水路交叉口的河南博物院,机关、工厂、学校经常组织单位人员去博物院看展览,还有很多市民自发去看,人经常是围了一层又一层,很多外地人来郑州后,也会提出去博物院看一看。

作为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完美、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重器,杜岭方鼎1号在国家博物馆收藏、展览,杜岭方鼎2号则从河南博物院13万件藏品中的576件国家一级藏品中,被评为“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杜岭方鼎广受欢迎的同时,杜岭街也名扬天下。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名人、名建筑,千年历史浓缩在这条街上】

如今,郑州市杜岭街西里路交叉口,“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 的镏金行书镌刻在数米高的墙体上,分外醒目。

下方一排排记载杜岭街历史传承的文化墙,以古老竹简的形式讲述街区悠久的历史。

郑州金水区杜岭街道党工委书记花磊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商代在此建亳都;宋代苏轼、苏辙兄弟在此话别;明代李自成的起义军在此大战明军;民国时期,冯玉祥在此建平民村;市民豫剧“须生泰斗”周海水在此创办戏曲培训学校,杜岭街成为“豫剧圣地”;新中国成立后,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过杜岭街辖区,杜岭街也成为郑州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河南人民剧院的招牌

花磊介绍,近年来,街区上还增加了许多文化景观,比如郑州地标性建筑的新老照片对比,二七塔、百货大楼、人民公园东门、河南人民剧院等,市民游客可以在此感受不同时代、郑州不同的风景和文化。

以河南人民剧院为例, 1954年10月建成后,长期作为省会郑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曾先后在此接见会议代表或观看文艺演出。2005年前后,因旧城改造,河南人民剧院被拆除,但这段历史仍被许多市民津津乐道,也构成了周边街区文化历史的一部分。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为打造文化街区,有沿街商户捐出珍藏多年的“老物件”】

西里路上,一座“幸福生活”展示亭中,展示了十多件老式摄影设备,制造时代跨越百年,很多市民游客到此后,感受着斑斓的光影故事,打卡留念。

他们不知道,展览亭中不少老物件都是街区“光影部落”店主李勇专门提供用于展览的。

4月21日,李勇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里路逐渐形成以摄影文化、婚纱文化为主的产业聚集街区,近几年,为进一步打造街区特色文化,辖区计划在西里路上突出摄影文化符号,市民商户踊跃参与。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李勇从事摄影行业近20年,收藏的摄影设备数百件,在圈内小有名气,“在辖区倡议下,最终我们选择用一个小型的、博物展览性质的空间,呈现我们的摄影文化,让来到街区的每个人都能欣赏,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

李勇说,“每个喜欢收藏的人,看着一件件收藏品,都是‘心头好’,有很深的感情,我们选择展示的都是精品,能全方位展现我们的摄影文化。相机设备在户外展览,受温度、光线等因素,更容易受损,我们也定期保养,不断更新,给每个来到这儿的市民游客呈现最好的状态。

在李勇看来,文化街区打造,跟每个居住、工作在这儿的人都相关,街区打造好了,各种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来这儿的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想想都有成就感。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如今西里路上,除上述展览厅外,人行道上亲吻的布朗熊和可妮兔、胶片长椅、布满脚印的“星光大道”,孩子们最爱的“朗读亭”,拍摄婚纱照的铜雕塑,还有新潮的网红三维针雕墙,各种景观设置透露着浪漫的文化情怀,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成了街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打造特色文化历史街区,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展现】

4月22日,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副区长闵武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金水区正在持续打造、提升一系列高品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具体如何打造?

闵武杰提到,首先还是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故事,做好普及宣传工作,让更多人知道发生在街区、辖区区、发生在郑州的这些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增强自豪感。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具体呈现形式上,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例如老照片、彩绘等市民喜爱的方式,让文化可欣赏、可触摸,让文化不仅仅是浮在书本和传说中,能被近距离地感受,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文化街区打造中,更要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结合地方志、历史图册和见证者的讲述等,尽可能恢复原貌,“修旧如故”,展现老建筑特有的风貌肌理,还要提取有特色的元素,融入树篦、座椅、护栏等细节,形成金水固有品质风格,或建设一些标志性的人文景观,让人们更好地融入、感受。

郑州市西里路是婚纱照材特色街

在闵武杰看来,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都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

比如金水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在沿街居民楼院的外墙上增加特色的文化景观,在沿街道路提升中订做透水砖,设计不同的图案和花纹,和谐又有温度,再比如,老建筑妥善保护后,掩映在梧桐树下,光影斑驳,一派静谧,都呈现出品质感。

闵武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是一个不断积累、久久为功的过程,也不是孤立地开展,结合郑州市目前正开展的“双改”工作,接下来金水区也将重点找寻街区的历史感,打造文化味儿。

(编辑:刘梦鸽 吕瑞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