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男女平均寿命(5个因素与之有关)

近期许多省份相继公布了2021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从17个已经公布的省份数据看,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在疫情大环境下,世界多国人均寿命下降,美国比2019年下降2.26岁,而我国却增长了0.9岁。

今年以来我国男女平均寿命(5个因素与之有关)(1)

二、人均寿命逐步增长,上海增长较快,以人均84.11岁居于首位。

三、女性人均寿命显著高于男性,并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差值最大的是广西,男女相差达到7.28岁。

不同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同,主要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

一是GDP,总的来看,各省的GDP水平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全国GDP排名前10的省份中,有6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也排在前10名之内,比较显著的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城市,但GDP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比如天津GDP虽然较低,但人均寿命却明显增高。

今年以来我国男女平均寿命(5个因素与之有关)(2)

二、健康意识及公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自然会加强,相关部门对健康投入的相对较多,大众健康宣传等更容易普及。当人重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的预防管理后,人的平均寿命自然会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男女平均寿命(5个因素与之有关)(3)

三、文化水平与知识层次。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城市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好,人们的健康素养较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就较高,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健康文化普及相对较差,农村的老百姓很少“三高”的控制,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居多,对人均寿命有负面影响。

四、气候环境影响。寒冷、缺氧、干旱等自然环境,同样影响人均寿命,不同省份的空气污染、水源质量、各种饮食的污染程度,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的人均寿命明显偏低和气候环境影响有关。

今年以来我国男女平均寿命(5个因素与之有关)(4)

五、医疗资源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人均寿命排名靠前的省市,均有着较为丰富的医疗资源,三甲医院云集,医疗水平领先,能大幅延长慢性病的生存时间。大城市的急救体系健全,大大提高了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

今年以来我国男女平均寿命(5个因素与之有关)(5)

从数据分析看,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2015年女性人均寿命较2010年增长2.66%,而男性仅增长1.74%。2021年上海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6.56岁,而男性只有81.76岁。女性“活的长”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是在家庭承担的责任与压力不同。在我国家庭分工上,男性要承担更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所承受的负担更重,各种工作压力、房贷压力、子女上学压力等,对男性的影响更为明显,男性的“三高”发病率、肿瘤发病率较高,对预期寿命有直接影响。

二是健康保健意识不同。总的来说,男性对健康的意识弱于女性,更多的男性抽烟喝酒,经常聚餐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心脑血管病,影响男性的预期寿命。

人均预期寿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健康的意识,良好的生活环境,正确的生活习惯等,有时比经济的影响更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