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5年的变化(数说南沙十年蝶变)

2012年以来,南沙区作为广东省唯一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围绕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目标定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进展和成效,经济承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南沙5年的变化(数说南沙十年蝶变)(1)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两个台阶。南沙区突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导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GDP总量在2015年突破千亿元,2021年踏上2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7%,增速领跑广州各区。

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南沙港铁路,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凤凰一、二、三桥,明珠湾大桥(主线)建成通车;南沙港区三、四期建成投入使用,蕉门河中心区“城市客厅”功能不断完善,近1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6000亿元,年均增长21.9%。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每年10件民生实事兑现到位,就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优势不断凸显,201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区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南沙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2.1倍和1.9倍。

市场经济主体快速增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权威机构评估显示,南沙投资贸易便利化、综合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前三。至2021年,南沙区市场主体数量突破30万家,是2012年的10.1倍。

高质量的政策支持企业落户成长。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定位和政策优势,南沙持续开展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招商工作,并于2017年搭建全国首个“1 1 10 N”产业政策体系(2022年已升级为“四链”融合政策体系),累计投入超15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发展。至2021年,南沙累计落户总部企业10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230个。“四上”企业从578家增长至2288家,推动全区税收总额从251亿元增长至725.66亿元。

贸易活跃度提升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南沙汽车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物流枢纽岛,粤海小虎石化码头是珠三角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专业石油化工码头,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粮食、钢铁、成套设备物流基地和纸浆贸易中转分拨基地。以此为基础,南沙吸引了众多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落户,推动全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大幅增长,2021年商品销售额达4576亿元,是2012年的13.8倍,年均增长达30%。

推动旅游休闲成为消费新增长点。南沙已建成南沙滨海湿地、百万葵园等特色生态游览区,南沙游艇会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和档次最高的游艇会之一,成功创建南沙天后宫等3个国家4A级景区,建成亚洲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打造万达金街、合景悠方等一批夜间消费示范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较2012年实现翻番。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港口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南沙港是广州唯一的天然深水港,可接卸世界上最大型的集装箱船,目前,南沙港区已建成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内贸港口。2021年,南沙龙穴岛港区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62万标箱,高于世界第11大港口荷兰鹿特丹港(1530万标箱),与世界第10的香港港(1779万标箱)仅有17万标箱的差距。

班轮航线通达全球。2019年南沙港区入选国家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2021年南沙港区共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47条,其中“一带一路”方向航线超过116条,是非洲、东南亚、地中海集装箱运输枢纽港。截至2022年6月,南沙港区已开辟194条班轮航线,其中149条外贸航线,覆盖中东、欧洲、南美、东南亚、中北美等全球主要贸易区。2021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600.3亿元,是2012年的18.8倍。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南沙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了云从科技、小马智行等“独角兽”企业,涌现了晶科电子、暗物智能、博雅辑因、卫视博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8家跃升至2021年的744家,增长26.57倍。

南沙5年的变化(数说南沙十年蝶变)(2)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柳时强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