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口最少10个县(江西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

江西省,省会南昌,简称“赣。对于江西这个省名及其简称,在历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分别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其中,就余干县来说,人口超100万,隶属于上饶市。在历史上,余干县这一建制始于秦朝时期,因为一条河而得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江西人口最少10个县(江西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1)

首先,余干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在地理位置上,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48”~ 116°54’24”,北纬28°21′36” ~29°3’24” ,南北长87公里,东西宽38公里,呈南北狭长状,全县总面积为2336平方公里。就余干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吴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今江西省余干县一带先属越国,后成为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在该地区设立余干县,以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余水,在今江西余干县南。为安仁江(今信江)支流。

江西人口最少10个县(江西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2)

由此,对于余干县来说,因为一条河而得名。该建制始于秦朝时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将余干县更名为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公元9年,王莽将余汗县改名治干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余干县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在三国时期,东吴将治干县更名为余汗县,改属鄱阳郡。鄱阳郡,一开始的治所在鄱阳县,县治在今古县渡镇,公元 245年,东吴将鄱阳郡迁至今鄱阳镇。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今余干县一带仍属鄱阳郡余汗县这一建制。

江西人口最少10个县(江西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3)

南朝宋时期,将余汗县改名余干县。南朝齐时期,又将余干县该改名为余汗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今余干县一带,在历史上的名字经常发生变化。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又将余汗县改称余干县,属饶州这一建制。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余干县属江南道饶州。江南道,辖境在长江之南,故名,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到了唐朝中期,余干县改属江南西道饶州。五代十国时期,余干县依然隶属于饶州这一建制。

江西人口最少10个县(江西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4)

最后,宋朝时期,余干县属江南西路饶州。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余干县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余干州改为余干县,隶属于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饶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后,余干县属江西省饶州府。到了1914年,余干县属浔阳道。到了1928年,余干县直属于江西省。1968年4月,余干县属上饶地区。到了2000年10月,撤销上饶地区,设立地级上饶市,余干县属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余干县总面积达233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07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