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听觉描写春天的4字成语(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而惯用的成语)

对于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联,用一句成语表达一下,你会脱口而出哪一句呢?

没错,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现在我们经常会用到。但是有很多人还停留在简单的应用层面,没搞懂真实的意思,如果要追本逐源,实际上这个成语很古老,今天我们就用古老原始的思想解读一下你不知道的风马牛不相及。

用听觉描写春天的4字成语(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而惯用的成语)(1)

为什么要聊这个呢,因为现下春天到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这让我想起了《人与自然》节目中那句赵老师的经典读白,“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你看到这段台词会怎么想呢?别想歪了,你想错了,入戏太早了。

其实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战争和解:

早在春秋时期,管仲以自己出色的管理带队能力,把齐国打造成一方霸主,那是兵强马壮,国库丰盈。春秋时期那是弱肉强食,各国之间经常有战争,大国兼并小国是常有的事,此时,齐国就想联合北方其他国家攻打楚国,灭掉一个强有力的的劲敌。但是,如果大张旗鼓的进军,楚国必有防备。

用听觉描写春天的4字成语(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而惯用的成语)(2)

于是,就为了掩人耳目,齐国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先把各国兵力集中,找个理由,佯攻楚国的邻居蔡国,然后顺势端掉楚国,攻其不备,办法听起来不错。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泄露,被楚国知道了;那还得了,楚人一想快打到家门口了,而且敌军还不少呢,七个国家来势汹汹,于是乎,楚国就做足了防御的准备。

正所谓有备无患,打不动楚国啊,两军对峙了一个月,打吧,没啥意思,有防备打不进去;退兵吧,没面子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不是大国风范,更何况七个国的部队都在呢,不好交代。

用听觉描写春天的4字成语(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而惯用的成语)(3)

久经战场的春秋人很聪明的,把捭阖之术应用德非常到位,知道了各自的难处,这样对峙也不是个事,那就谈判呗;楚国使者毕竟也是大国之臣,谈判要不卑不亢,还不失风度地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古人的谈判技巧既要严肃又不失风趣,一问一答之间聊了一会,楚国承认了自己的过失,赔了对方一些粮草,这场本要大动干戈的战争不了了之,结果是这个成语比这场仗出名的多,流传至今。

风马牛不相及也到底作何解呢?

这就要回归到人与自然了。众所周知,牛和马都是动物,而且是哺乳动物,想象一下在原始的草原上,春天来了,牛和牛,马和马很自然地就走到了一块,牛和马肯定是不会走到一起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不同类,是异类;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原因。

用听觉描写春天的4字成语(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而惯用的成语)(4)

草原上的动物一般都有特殊的繁殖时期,在这个时期,雌性动物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个气味也是求偶的气味,是找对象的信号。

此时就有个疑问了,雄性动物又没有接到电话,怎么知道雌性动物发出了这个信号的呢?你可能会说是闻到的,没错,肯定是闻到了,怎么闻到的呢?

雌性发出的这个特殊的气味,在空气中,随风飘过来的。

比如雌性动物牛发出的特殊气味随风四处游走,如果它飘到雄性的马鼻子里,这匹马是不能识别牛发出的这种特殊气味的。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的,无线连接不成功,识别不了,触动不了荷尔蒙,更谈不上对话,接近啦。

用听觉描写春天的4字成语(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而惯用的成语)(5)

如果这个气味飘到雄性牛的鼻子里,牛可以识别,而且一闻就来劲;这就好比无线连接有效,能识别。OK,两动物有共同语言,该干嘛干嘛去了。

另外要说的是,草原上那么广阔,牛马等动物的一个同伴走失了怎么找群呢?

比如狗会闻自己的尿找路,牛马之类的群居动物怎么办,除了听到叫声之外,那就只能靠闻气味了,风就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再来看“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言下之意是你在北边,我们在南边,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的,可能是你找错地方了;潜在意思就是咱们对峙了那么久,你们没啥成果,就是因为找错了人,还是讲和吧。

对方一听,刚好是个台阶,那就下来呗,面子是互相给的,所以,就此作罢,各自领神会,最好不过的收场。

所以,风马牛三者是构不成一个完整的连接,只有马 风 马或者牛 风 牛才是一个对的组合; 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的背后是互相不能建立有效的连接,起不到良好的连续反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