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郭笑笑没死吧(青未了郭里的郭)

郭里的“郭”

文/焦庆福

在朋友圈听到一首叫《梁祝情》的歌:“小时候有个美丽传说,懵懵懂懂的故事很多,以为经典的爱情很远,其实就在身边传唱着,长大了老人依旧诉说,有个祝英台和梁山伯,女扮男装峄山共读过。……英雄不问出处,爱情不分传说。济宁的济,马坡的坡,传说的传,郭里的郭。”听到此,我顿生疑惑。且不说后几句歌词写得对不对,梁祝的故事我知道,马坡发现过梁祝墓碑我也知道,却唯独不知梁祝与郭里有着怎样的故事。

如今发掘宣传地方文化是很时髦的事。而因为学识不足,对文化现象张冠李戴的不在少数。郭里这几年也搞得颇为热闹。先有朝圣广场的修建,又有一年一度的伏羲女娲祭祀大典。现在伏羲文化园也开工了。甚至还别出心裁,弄出了一个“核桃文化节”。这无非是想说,郭里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古镇。我心里因此打上了问号:这事虽做得轰轰烈烈,是否也人云亦云,是否都做过严肃的考证?而这类炒作愈演愈烈,让人不免有些糊涂。

电视剧里郭笑笑没死吧(青未了郭里的郭)(1)

先说说郭里的“郭”。据说郭里原名“廓里”。 廓即城廓。镇驻地郭里集村北有一处古城遗址,有人考证为古高平县治所。但郭里集是不是古高平县治所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古高平县治所在微山的两城,也有人认为是邹城太平镇的陶城。山西高平县自北齐时就存在,一直沿用至今。最近,我在博客里又看到北魏王皓墓铭志和墓地证券的拓片,该博主据此推断古高平县治所就在陶城。后周皇帝郭威还插进了一杠子。传说郭威曾在郭里集练兵称王,并建有金銮殿。有一片叫“郭家场”的空旷地,是郭威的练兵场。既然如此,郭威应该在此筑过城池,取名廓里似乎也就很有道理。然而没有任何史料显示,郭威曾涉足郭里。郭里到底是不是古高平治所,凭古籍中只言片语是不足为据的。既然拿不出过硬的证据,这样地争来绕去,就有了故弄玄虚的嫌疑。

《诗经》里有这样几句诗:“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毛传》里这样注解:“凫,山也。绎,山也。”原来凫山很早就进入了古人的视野。不少人便拿这几句诗说事了。其实鲁国是个地盘不大的诸侯国,凫山被写进《诗经》不一定是因其名气。有人还举例说,苏辙在《送颜复赴阙》写到:“箪瓢未改安贫性,凫绎犹传直道馀。”晁补之的《谒岱祠即事》、武攸暨的《为定王武攸暨请降王位表》、王瑄的《陵水八景诗》,也都提到了凫山。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苏辙诗中的凫峄是指凫峄先生颜太初。据苏轼记载,苏氏父子与凫绎先生都有很深的交往。苏洵曾以凫绎先生的文风与诗风教子,苏轼为其诗集写过序,而苏辙的《送颜复赴阙》对其更是充满了溢美之情。事实上,这些文人皆未到过凫山,与郭里也并无瓜葛。

提到凫山就不能不说爷娘庙。爷娘庙又叫伏羲庙、羲皇庙、人祖庙,供奉的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庙建在凫山的西山坡上,占地约三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建筑42座。庙内碑碣如林,较早的有后唐长兴二年的和宋乾德二年的。庙内曾古柏参天,“凫岭双柏” 和“十八罗汉柏”就很有名。郭里尚有一首古民谣在传唱:“东凫山、西凫山,天连水来水连天,多咱哭到洪水干,洪水干了立人烟……”由此可见爷娘庙历史之悠久。但爷娘庙何时修建,历代地方志皆无确切记载。最令人挠头的是关于人祖文化起源地的争论。郭里的爷娘庙早已成废墟。甘肃天水的羲皇庙保存良好,规模并不比凫山的小,河南等地羲皇庙的祭祀活动也如火如荼。郭里还有什么呢?司马迁为写《史记》游历全国,曾到过曲阜,《史记》中却没提到秦峄山碑和凫山爷娘庙。如果凫山是人祖文化起源地,爷娘庙西汉时已经香火旺盛,司马迁会不前来拜祭吗?司马迁治史严谨,对于伏羲传女娲说,在《太史公自序》和《封禅书》中仅以数语记之。如果你仅能从故纸堆里寻找证据,就不要瞎参乎了吧。

电视剧里郭笑笑没死吧(青未了郭里的郭)(2)

有趣的是,有人把“郭”戏说成“锅”。“ 郭里”即“锅里”。郭里整体地势低洼,南部丘陵绵延,西部和北部又为白马河、石墙河环绕。这地形就像一口大锅,镇驻地郭里集村正处在“锅底”。通往东部石墙镇的那条路像个“炒瓢把子”,旧时是郭里重要的陆路出口。文革末期,在卧牛村北建了白马河大桥,让郭里有了另一条出路。前几年白马河大桥成了危桥,郭里的出路又成了问题,只好再走石墙的“炒瓢把子”。郭里再次变回了“锅里”。郭里的这种地势和交通,让贫穷的郭里继续贫穷着,却也让郭里避免了工业污染,成了鲁西南的天然氧吧。

郭里还争论出了几个悬案。莱子侯石刻出自郭里卧虎山本已成定论,可有人又考证它是出自石墙镇的某山。证据是一张手绘古地图。但如果这张地图也错了呢?何以保证这张地图的权威性?刘表、王叔和、刘宝、王粲皆为高平人,王粲还居建安七子之首。因行政区划的缘故,邹城和微山对其争来争去,让这些名人无家可归,成了一桩糊涂官司。

再说说梁祝吧。查阅相关材料,全国自称“梁祝”故里的有十多个,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这事本来与郭里无关。梁祝在峄山书院读过书,才与大邹城有了联系。微山的马坡挖出了梁祝的墓碑,其墓铭志是关于梁祝最早的文字记录,马坡也因此加入了梁祝故事起源地的争夺。而歌者的一句“济宁的济,马坡的马,传说的传,郭里的郭”,硬是让梁祝与郭里也扯上了关系。

(修改于2021年2月18日)

【作者简介】

焦庆福,中学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山东文学》、《羊城晚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天池小小说》等数十家报刊。已出版有小说集《曾经的希望》,散文集《风筝飞满天》。2017年1月,获第四届乔羽文艺奖创作奖。同年7月,散文《我对边城有过承诺》获《扬子晚报》和金陵书馆联袂举办的第二届“那书与我”征文三等奖。曾获第二、三、四届孟子文学奖。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壹点号焦庆福文字平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