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生批了多少字的奏折(堪称史上最不严肃)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圣旨,大家对此也有印象,圣旨的开头一般都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正真的圣旨是什么样的呢?是否真如作品中展现的那样?

雍正一生批了多少字的奏折(堪称史上最不严肃)(1)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圣旨。凡皇帝下达的命令或是指示,都可叫做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指示。

圣旨的高度一般是一尺,长度则不限,明朝一般一两米,一米的圣旨展开读双臂还能承受,两米的话就费劲了,必须要两人协助才能宣读。到了清朝,因为是满汉双文,从最右端往左写的是汉文,从最左端往右写满文,中间盖上大印。所以相比较而言,清朝的圣旨是明朝的两倍,最长的达到六七米。

明朝圣旨一般是卷轴形式,从轴的材质能看出级别:有玉、动物角、镀金等,而页面材料清朝用的江宁织造出品的绫锦,背景图案多为祥云瑞鹤。页面两端有银龙作为防伪。深度防伪的做法是:圣旨开头第一个字要压在银龙上。

圣旨的颜色也能区分级别。根据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有三、五、七色区别,官阶越高颜色越多。五品以下一般就是用纯白绫。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圣旨的颜色不是染上去的,也不是布料拼接而成,而是一气呵成直接制造出来的。所以电视中我们所见的圣旨都是纯黄色的,那纯属扯淡。

圣旨的书写格式也很有讲究,圣旨第一行要定格写,以示皇帝的崇高无比,行文中若有提到“先帝”或“圣”“神”字样也要顶格写,这是尊重。书写结束后盖章、签署日期。

雍正一生批了多少字的奏折(堪称史上最不严肃)(2)

明清时代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是六二不是四四,这句话乃朱元璋专利,意思是:天派下来的皇上在发言。这在之前的朝代并不固定,汉朝时开头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晋南北朝用“应天顺时,受兹命命”;唐朝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皇帝圣旨在措辞方面会因内容不同而不同,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制”主要用于国家大政,科举殿试、封官授爵这类文书。“诏”就是“告”的意思,是颁布全国使之家喻户晓,它主要用于朝廷大典,皇帝登基或亲政。“敕”主要用于训诫百官以申明职守。

雍正一生批了多少字的奏折(堪称史上最不严肃)(3)

圣旨一般是由翰林院庶吉士来书写,这是不成文的规定,而宣读圣旨就没那么严格的规定,只要是皇上派的就行。太监读圣旨并不是普遍现象,这群人素质不高没啥文化,圣旨内容又艰涩难懂念起来磕磕巴巴,甚至有很多字不认识,这难免误会其圣旨的意思。

并不是所有的圣旨内容都是那么严肃。清朝有一份圣旨是关于剩饭剩菜的。

雍正一生批了多少字的奏折(堪称史上最不严肃)(4)

雍正二年,雍正帝下旨:“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意思是说:规定御膳房剩下的饭菜不能扔,留给猫狗吃,猫狗吃剩也不能扔,晒干喂鸟吃。雍正帝这道圣旨岁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不过从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很窥视出这个帝王的勤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