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

这就是山东|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也成就了张大千的青山秀水文|月上西楼图|网络截图当我每次经过这里时,记忆就像重新翻开了那本泛黄褪色的城南笔记,一座座,一条条,一行行的老街旧巷里的故事!那些可能已被人们所忘记。历史如同两位相互搀扶,结伴而来的老人,他们用颤抖的拐杖再次轻敲几下儿时走过的石板路,多少陈年往事已成老屋旧瓦上慢慢苍老的苔藓;耳畔多想再次听见深巷中传来的那些铿锵有力的吆喝声“红枣江米大切糕来”“磨剪子来嗨——镪菜刀”,,,现在这些已随岁月变迁而悄然飘散。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

回想那年冬天,老院门口来了位陌生的先生。扣门后,他没进院子,便问道:“吴老板在家吗?”当时我的祖父还年轻,见来人穿戴整齐,一身粗布长褂,一顶黑色礼帽下是一张清瘦白净的笑脸,他言谈时表情生动,一口非常流利的老北京话。祖父忙还礼问道:“先生要找西屋说相声的吴老板吗?”“对,劳驾您招呼一声,我就在对门的茶棚等他。”祖父感觉那人健谈好聊,文化人懂礼呗,知道进门不方便,所以没进院。当时也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吴老板拿来一张报纸给介绍:“看,这就老舍。”当年,那座方方正正的池子静卧在圩子城里四条老街的中央,这便是饮虎池。倘若从空中俯视而下,池子好像一枚外圆内方的古钱平放在十字路的中间,回想曾有多少为谋生计而疲于奔命的身影,每天都围着它转。已在20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这里的街巷,因街口这处上涌的清泉,据说南山中的猛“虎”曾下山来此饮过水,顾取名为饮虎池。后因饮虎池声名远扬,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庙街干脆改名饮虎池街,想当初,西青龙街、永长街、饮虎池街的居民多是从青海、宁夏等地过来的穆斯林同胞们以“烹羊宰牛为生计”且羊肉的膻气和牛肉的芳香,以及去城外放牧时留下的痕迹,常会把南山中的“马虎”吸引了过来,老济南西关话管狼不叫狼,叫马虎,而留下很多民间趣事。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2)

在石板路变成柏油路之前,我们家就在饮虎池南面的上新街,也就是西关老人们常说的“半边甸街”。其余三条老街分别是:池北面是饮虎池前街、仓巷、大庙、土街、斜街等;池西面则是西青龙街(又称:桥里后街),再往西出永绥門过杆石桥后就出了老济南的圩子城。古往今来,老西关多数居民在此做点小买卖,且大槐树下聚族而居。饮虎池东面有文屏街,街南是国货商场(劝业场),街北为民国时旧军阀张怀芝的府邸(万竹园),继续向东又见十字街口,北有花墙子街、剪子巷、篦子街等,多数为小手工五金作坊;东面是东青龙街,双龙街至山水沟一带为棚户区多数是编制竹帘,竹席,笼屉,和制作风箱的小作坊。旧时,常有走街换洋火做小买卖的向西进入西关或转入南新街。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3)

过去南新街这条狭长普通的小街上,不知为什么?云集了很多达官显贵们在此修府建宅,老舍先生当年来济南教书时,就住在这里一处幽静别致的四合院里。也许因城南地势高,便没有“河水缭绕,长桥临波,岸边杨柳,芰荷清幽,怡情悦目”的风景。在这条老街上便有了舍前有画友,舍后有虫友,不知何时?墙头上的猫儿跳进了先生,济南的家。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4)

图为老舍先生济南的家

当年的齐鲁大学坐落于老济南外城南圩子门外,校园阔大幽邃,树木葱茏、洋楼参差,十分典雅漂亮,被老舍称为“非正式的公园”。这座投巨资兴建于1917年的齐鲁大学,曾是中国14所教会大学中历史最悠久者之一。当时的齐大有“华北第一学府”之称,与燕京大学并称为“北燕南齐”。

后来,在护城河上架起木桥,城墙下修建了一排新校舍。校院外还有一小片藕塘和数亩稻田,每到夏日绿荷红莲,秋天阵阵稻花香......

每天桌前椅中,几本书,一壶茶,老舍先生面窗而坐,听风赏雨,会友醉月,品着院中花香,且做自在风流逍遥客,足矣!这就是老舍先生在南新街58号小院里的家,当年在那座小四合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先生曾在此四度书写家春秋。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5)

先生曾说过济南的城墙没那么高,比北京的南京的都要低。低到快能接近泉水的体温了,更像是特意为众泉砌成的家;也低到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每每先生走在老街巷道里,总能联想起京城高高的城墙,悠长的胡同,却不曾有这种泉水人家的生活;或许在先生的眼里,这座城里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故事来自它的每一处角落,来自他们普通生活和脚下一条条石板路,这些都在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每当写累了,便用小院老井里的泉水泡壶茉莉花茶,再搬把藤椅天井里坐,“小院清秀径通幽,天地方寸真快活”。先生是有讲究的人,种几盆清闲花儿,养几缸自在鱼儿;下班后,泉水沏茶井边坐,抱抱猫球乐呵呵远远观看大门外两条癞狗瞎胡闹;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6)

图为老舍与济南好友关友声拍摄于千佛山

“朋友”二字对老舍先生来说,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而在当年,正是老舍走出老北京旗人文化圈,由海外英伦三岛携西方人文自由思想归来,在其文学创作中将多元文化熔炼于一炉并臻于成熟。作为一位穷旗人出身的平民作家,如果没有这段生活经历、没有这些济南朋友,大概老舍就不是如今我们眼中的老舍了。

“老舍成就了济南,济南也成就了老舍。”听一位老人讲述另一位历史老人的故事,大明湖老舍纪念馆大门南侧在一片茂林修竹前有一块形如火炬的太湖石,大概是济南人对老舍先生的一种追思怀念吧。它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儒家骨气!而老舍先生的儒生骨气中还加入了自己的幽默元素。幽默,总能在他的文章中找到,或许是来自他的性格;或许是他观得人间百态,且有笑看世间风云变幻的感悟吧!或许里面有更多来自他在济南的生活经历。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7)

先生有真性情!有时下班回到家,便撂下书本提上鸟笼,大褂里揣着朋友送的精美蝈蝈葫芦,悠哉!游哉地走老街过旧巷,不常坐洋车却喜欢踩着旧胡同里“咯吱,咯吱”的鹅卵石,兴起时还在一条条苔藓斑斑的青石板路上寻找着藏在下面的涓涓泉水;此时,路左临街茶棚里老灶下炉火正旺;右边街旁忽的传来“来,这位先生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呀,,,”听着,本无心逗留我便左右来躲,紧走两步,回头正瞧见板桥边歪柳下几个光屁股的顽童瞅着自己呵呵直乐。听书,看戏,喝茶还得去老残茶棚里坐坐;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8)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9)

俗话说入乡随俗,“言谈举止”中先生仍保留有老北京的“范儿”。平日里,他瘦瘦的身形一身考究的长褂穿着得体,因是出自西门外估衣市“隆祥”布庄上“花剪章”的手艺; 先生本最爱京城“内联升”的布鞋,可来咱济南府后没事时常去西门大街“普华”鞋店和“永盛东”帽庄上转转,掖下还加几本线装典籍,以后来回路过多了便成了熟客。

日子总是过出来的。 当年夫妻俩在这院子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两年后,他们的女儿降生了,给这个家带来无与伦比的欢乐和热闹,先生给孩子起名叫“舒济”,看得出先生对济南有多么的热爱。

先生很喜欢孩子,将窗台上摆着的一盆盆花移到一边,放满了孩子的瓶子罐子。等孩子大些后,调皮的舒济看见桌子上的稿件,拿起就在稿子上横竖地画,让他看见哭笑不得。有时先生刚刚坐下提起笔写作,舒济不知何时跑过来拉拉他的胳膊,低声说:“爸,上中山公园看猴去?”先生赶紧放下笔,陪着孩子玩一番。然后顺道在西城商埠地买两串冰糖葫芦,山东烤地瓜,父女俩兴高采烈的学着“猴样”互相逗乐;或在路过劝业场时小听会儿书,再买几样好玩的玩具哄孩子,回家后又坐下来写作。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0)

想当年,先生出了家门若朝北走不多时便到了“国货商场”(劝业场),若经过吕祖庙即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西南门,国货商场内有撂地说相声,打把式卖艺的场子,还有唱大鼓书的棚子。隔街向西是饮虎池,记得老池子里侧壁上有清道光年的楷书碑刻。另外,还有老舍的两位书画界名流好友:关松坪和关友声先生的家也在这条街,当年老舍先生经常出入关家。老舍先生虽是文人,他本人始终有一种侠儒兼修的情怀,所谓江湖义气。他对这个回民武术家形象似乎始终念念不忘。后来,他写了四幕抗战话剧《国家至上》,该剧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那位驰名冀鲁的回民老拳师“张老师”,先生曾明确说:“剧中的张老师是我在济南交往四五年的一位回民拳师的化身”。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1)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可老舍先生却是没有名人架子。老舍在济南广交民间朋友。教员、记者、画家,茶房、厨子、车夫,撂地的说唱艺人,走江湖的镖客拳师,七行八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当年济南报纸上登过一篇花边新闻,叫《老舍的老师是济南两个说相声的》老舍常去国货商场听吴景春,吴景松的相声,后来吴氏兄弟二人也成了老舍的朋友。再说吴氏弟兄当年在老济南劝业场相声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当年他们租住在和劝业场一街之隔的上新街,也就是我们家老院的西屋。记得童年听祖父提起:西屋的吴老大,吴老二每天都要去劝业场赶书场,起初听书的人不多,有时冬天风雪天总有冷场没人的时候,他哥俩就等,就靠,于是空着肚子对着凳子们说;嗨,苦呀! 等后来发迹(生意好)之后,满场也多了。那时关先生常到街上的清真熟肉铺买些熟牛肉,羊肚什么的便用荷叶包了送到他的府上,招待客人。岁寒三友齐聚一院中,当时这些客人里面就有老舍,张大千,李苦禅等。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2)

据说,民国书画大师张大千曾于1937年来过济南,即农历五月时,已是日本侵华“七七事变”的前夕。此时左次修已与关友声是至交好友,时往友声的嘤园论画谈艺,当因此有机会结识张大千并观赏《陵图》而有《题诗》。这次张大千来济南与关友声、左次修等人的交游是齐鲁画坛一件盛事,也是张大千一生艺术活动的重要片断。左次修,字熙,名次修,号熙庆,安徽桐城人。明清时,桐城左氏与方、姚、张、马并称的五大望族之一。这个家族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是其十一世祖左光斗,他是明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官至佥都御史,为著名东林党领袖之一,因受阉党迫害而死,南明弘光朝追谥“忠毅”,是明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忠臣义士之一。左次修早年随父宦游齐鲁,数经辗转而僦居济南。早年曾就学于济南杆石桥某校,与晚清民国名人孙念希、秦文炳等同学。民国初大约因当时在市政府任职的孙念希的援引,曾短暂入北京市府做文员。后又回济南,贫无立锥之地,而他的好友世为盐商的书画家关友声(回族)有风景秀美的嘤园,是当时济南文人画家聚会之所,便应关友声之邀携家暂住其间为嘤园之客,而后在济南才有了自己的居处。“七七”事变后,他在济南曾与友人共同发起筹办张自忠学校和工厂。济南沦陷后,他即蓄须明志,拒与日伪合作,保持了一位传统文化人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因此生计艰难,只好卖画为生,并在其叔丈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的帮助下创办了同康药房,悬壶济世,是中成药“六一油”的发明者。1945年后受聘齐鲁大学,教授文化史、诗词等课。晚年居陋室于大明湖畔,与孙念希、秦文炳等组偕老会,平时游湖赏景,诗酒风流,是民国间颇有声望的济南名士。左次修与张大千共同的好友关友声。关友声原名际颐,号嘤园主人。山东济南泺口镇人(回族实业家),现当代著名书画家。1928年就读齐鲁大学国学系,1931年与兄颂平在济南共创国画学社与齐鲁画社。先后执教于齐鲁大学等。与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人为友,而与大千最为莫逆,画艺亦受大千影响甚大。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3)

因1938年张大千在北平以拒任伪职等被捕入狱,友声筹资入京联络友人大力营救,终使大千很快出狱,二人遂结为性命之交。友声极慕大千之才,大千亦颇重友声之画与为人,每来济南,必住友声之嘤园。关友声有《黄山画册》,张大千作《济南题〈黄山画册〉》曰:古人写黄山者,渐江得其性;石涛得其奇;瞿山得其变,友声先生新从黄山游归,以近作黄山册见示。清新雅逸,于三家以外别树一帜,所谓的其运也。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4)

古往今来,百花洲头垂柳婆娑,几只体肥油光的水鸭“呱呱,呱”争食于游人们的欢笑间;若寻古树,旧径,泉水人家?几张风景,几首雅诗都汇于流杯池中曲水亭前,时光在晨钟暮鼓中随着浣纱捣依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被投放在窗边的纺车上;生活,如梦似幻般被一针一线的光影交织在那片波光滟潋中,,,若仰望宝蓝色的天空,俯视翡翠般缠绵着的水草,所有让人瞬间产生的儿女情长悄悄地被大明湖一往情深的波涛骗走了!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5)

或许先生喝过了泉水大碗茶,回到京城久久不能够忘记,才有了后来萌发创作《茶馆》。济南在先生的心里是有份量的,这份量里是一支有骨气的笔与一方底蕴厚重古砚的缘分!这缘分,能把对一座城和城里那些人的那些情愫凝于笔端,聚在了方寸稿纸上。当年的老城里,有泉水的地方就有茶馆(茶楼、茶房、茶舫),有茶地方就有书场和戏棚,有说山东快书、大鼓书、老相声、和吕剧等曲艺杂耍的地方,都能找得到先生的身影。先生喜欢过普通人的生活,在他眼里总是那么有滋有味的!过去的茶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不可缺少的场所,这里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生旦净末丑什么人都有。这里有小人物们的舞台,谁会知道一脸和善与他们面对面而坐的原来是位文坛大人物呢?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6)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茶馆的客人,有谈买卖说事的、说媒定日子的,,,方桌条凳间,伙计肩头搭着手巾,手里提着大铜壶来回沏茶倒水,烟雾萦绕中,再瞧瞧那些拉呱聊天的里面有什么济南方言、北京方言、天津方言、章丘方言等。这里便成了他们的“舞台和战场”,什么茶棚方桌,小桌凳坐,大小鸟笼挂檐下;老舍先生爱听戏、相声 、鼓书,且最爱老济南的书了,俗话说的好:“曲山艺海,听书闻天下”。先生喜欢这座城、喜欢这里的泉水、喜欢这里的人、喜欢泉水泡的茶、喜欢泉水人家的生活,更喜欢济南家里的春夏秋冬!经过了这些年,回家吧,老舍先生,这座崭新的城市在等着你,或许您始终不曾离开过这里的家。

1938张大千在哪居住(这里是老舍的风水宝地)(17)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