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确认黄疸(教您如何辨认黄疸)

文/李增烈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正确的确认黄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正确的确认黄疸(教您如何辨认黄疸)

如何正确的确认黄疸

文/李增烈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黄”的来龙去脉

笔者听说法文黄疸的表述中只有黄的意思。可见在黄疸中“黄”是核心,为什么呢?

血液内的一种正常色素成分——胆红素如果超过正常值(1.0毫克/分升)两倍以上,身体的某些特殊组织与部位就可以显示淡黄色;胆红素含量越高,可呈现深黄、墨绿甚至古铜色。所以说,黄疸是胆汁代表成分——胆红素在血液中超标或堆积的表现。有一种误解以为胆汁是胆囊生产的,错也!身体内只有肝脏(细胞)能昼夜不停生产胆汁!而原材料乃是红细胞(红血球),生成的胆汁经由从细到粗的胆管系统离开肝脏贮存到胆囊里,在运送与贮存中不断被改造、浓缩。当消化食物需要时,胆囊将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发挥作用,胆红素的代谢产物随大便与尿排出体外。

这个系统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它只在肝细胞生产胆汁的最初阶段,与肝内血液系统(血窦)相通,一旦进入了自己的胆管系统就“井水不犯河水”。不过“河水”如果倒流,胆汁还是可以进入血液的。

其次,胆管有细粗之分,但更重要的是界限的划分。胆道位于肝脏内称为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细,一旦出肝就成为较粗的肝外胆管。这种区分在临床上十分重要,牵涉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台排水泵能正常运转把水排出,至少有两个条件:一是机器结构、功能要正常;二是排水管道要畅通无阻。同样,胆汁要顺利排出,也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制造胆汁的机器—肝脏的结构与功能正常;二是输送胆汁的大小管道畅通无阻。水泵发生故障,会“水漫金山”,把机器、管道全都毁了;肝脏与胆管病变,倒流入血液的胆红素给身体组织染色,黄疸就登台表演了!

观察黄疸的“三个窗口”

人是否有黄疸出现,可以通过“三个窗口”来查看,既准确、快速,又方便、简单。

一号窗口:巩膜 俗称白眼珠,因为有白色作底,所以对比鲜明,而且观察方便,只要转动眼珠健康一目了然。更因为巩膜的黄色出现最早,超前尿、大便颜色改变数天,故得头签!

二号窗口:尿液 肾脏是胆红素及其代谢物排出的重要通道,因血液中胆红素量与质的不同,黄疸患者的尿液可从油黄、深黄乃至浓茶色不等。现今多用白瓷便器,细心者不难发现尿颜色的改变。

三号窗口:大便 胆红素及其代谢产物一部分随大便排出,因为病变不同,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质与量有很大差异,故大便颜色可从深褐色至陶土色。

黄疸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患者的皮肤、黏膜呈黄色,但若胆红素浓度极高,可以呈古铜甚至墨绿色,但黄疸大名不改。不过此时的色素已经不只是胆红素,还有家族其他成员如胆绿素等也参加进来了。

黄疸疾病的“两大族群”

血清是胆红素的大本营,有趣的是,同是体液,眼泪、胃肠液体拒绝黄疸,而汗液、精液、乳汁、眼房水却乐意接受黄疸。人体组织或体液对黄疸的亲疏,可能与它们蛋白质、脂类与弹力组织含量不同有关,由此演绎出不少稀奇古怪的黄疸故事……

出现黄疸的疾病甚多,比较常见的也在两位数。如果按照前面所说的发病机理加以概括,可以归纳为三群,但主要是两群,即以“机器故障”为主的肝细胞性黄疸(LJ)群和以“通道阻塞”为主的梗阻性黄疸群(OJ)。

即便是消化专科医生,区分LJ与OJ也不容易。这里避开特殊检查,提供一些简单易行、可信度较高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1.患者年龄:一般来说,患者小50岁,应多考虑LJ;OJ多见于50岁以上。但非绝对。

2.起病急慢:相对而言,LJ急的多, OJ慢的多。

3.主要症状:食欲不振、疲乏衰弱、恶心多提示LJ;较剧腹痛、发烧、重病感多提示OJ。

4.体格检查:LJ黄疸程度较轻,肝及/或脾大,蜘蛛痣、腹水、下肢色素沉着;腹部压痛,能摸到包块,黄疸一般较深,多见于OJ。

5.有关病因:肝炎史、服用伤肝药物史、嗜酒和家族黄疸病、自身免疫病等提示LJ,以内科疾病偏多;胆结石、胆道手术或癌症、胰腺炎或癌症、壶腹癌、艾滋病等提示OJ可能性大,以外科疾病为多。

6.尿色:颜色均可变深,但OJ较LJ深的比较多。

7.大便颜色:OJ可以正常,重度梗阻时颜色变浅可至陶土色;LJ变化不明显,或略深。

以上这些重点,患者与家属只要仔细询问病史和观察,都能得到结果。加上在医院检查下面的内容,黄疸的种类和病因比较容易确诊了。

★全国邮发代号: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网址:www.jtyxzz.com

★邮购地址:郑州市经二路13号 家庭医学刊社

★健康是福|关爱家人|关注家庭医学|健康一手掌握

我们是您的家庭小卫士|欢迎致电我们!

0371-65968289/ 65954441

扫一扫 健康一手掌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