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与吴国决战(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与吴王夫差交战兵败后)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年越王勾践自我膨胀,不听范蠡之言,轻易与吴国发生战争,结果吴王分分钟教勾践作人,没有办法就好求和。好在吴王没听伍子胥的话,接受了越国的臣服。这才有了后面越王“卧薪尝胆”打败吴国称霸的事,但是越王是怎么把自己的家底搞殷实的,《史记》等史书并无详细记载。

越王勾践与吴国决战(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与吴王夫差交战兵败后)(1)

勾践剧照

但随着《清华简》的释读,终于揭开了越王成功翻身的秘密。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之后,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总的来说归为“五政”,也就是:好农,好信,征人,好兵,饬民。而对于“五政”之说,其实并不是个新鲜玩艺,与《逸周书·文酌》中的五大十分相似,五大是为:一、大智率谋,二、大武剑勇,三、大功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而且在后代的史书中也有相似记载,如东汉旬悦的《申鉴》中就有说“兴农桑以养基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这两者其实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越国的“五政”之首为“好农”。

王思邦游民三年,乃作五政。五政之初,王好农功。王亲自耕,有私畦。——清华简 越公其事

在实施“五政”之前先是无为而治了三年,对于百姓不以赋役等事劳民,与民休息,让其自然增长,所以三年之后“邦乃暇安,民乃蕃滋”。所谓“好农”其实就是发展经济,因为我国过去一直是一个农业的国家,要搞好经济,在当时看来就得搞好农业,夯实国家的基础。越王这时亲自下田耕作,有这么一个表率的作用,下面的人当然更是努力。因为越国战败,所以这时越国的公田其实已经和越田没什么关系了,所有的产出都得归吴国所有。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私畦”,所谓的“私畦”就是自己开荒而来的田地。换句话说这时越王除了干好给吴国免费打工的活,还要自己加班加点开荒。

越王勾践与吴国决战(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与吴王夫差交战兵败后)(2)

勾践剧照

越王不仅自己开垦私田,而且每日下田视察农事,不辞辛劳,并且勉励百姓多从事农作,对于这些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王放下身段与他们一起进食或奖励一些食物给他们。正是这样,所以“凡王左右、大臣,乃莫不耕,人有私畦。举越庶民,乃夫妇皆耕,至于边县,小大远迩,亦夫妇皆耕”,以致于“越邦乃大多食”。

所以“五政”之首的“好农”是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了,这时差不多是人人有田耕,户户有余粮。

解决了粮食的问题,越王开始解决诚信或者说公信力的问题。

越邦备农,多食,王乃好信,乃修市政。——清华简 越公其事

对于解决“好信”的问题,越王分两两部分处理,对于民间的信用或诚信问题直接从市场贸易上下手。对于市场上的缺斤少两,或所售物件等级不匹配,或者有欺诈等的行为都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除了对民间的诚信问题,越王对于政府的诚信或者公信力也大力整治。对于各级政府下发的政令,如果出现政令前后相背而被百姓告发的,一经查实则会受到惩罚;对于一些高级的官僚,如果出现了说话不算,欺诈百姓的情况,越王会亲自过问,不管你什么身份,只要查实,一律严惩。经过这一番的整治,“凡越庶民交接、言语、货资、市贾,乃无敢反倍欺诒。越则无狱,王则闲闲,唯信是趣,习于左右,举越邦乃皆好信。”

人为国之本,所以越王在解决了诚信公信力之后,就开始想办法解决人口问题,也就是“征人”。

越邦备信,王乃好登人——清华简 越公其事

对于人口问题越王发动身边的人向一些周边的城市征人,也就是征集人才。对于征收到的人才进行品鉴,对于好的有用的人才则加以任用,而不好的则废弃。而且越王会亲自对于征收到人才进行考察,对于征收人才的执事人,也会进行赏赐。

除了征集人才之外,还对生育进行奖励。为此颁布了相关的法律。

越王勾践与吴国决战(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与吴王夫差交战兵败后)(3)

从上面可以看越国对于人口渴望,人家汉惠帝时晚结婚的还只是收下税而已: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越国此时更狠,规定了子女到了年纪不婚的话就连父母都要追责,而对于生育的奖励也规定的很是详细,既有物质的奖励,如奖酒,犬,猪;如果生育多胞胎还可享受国家公费的养育;在快要生育时通报给官方,官方还会派医生过去守着。

正是在这种人口生育的奖励及人才的征集下以及诸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政策刺激下,“东夷、西夷、姑蔑、句吴四方之民乃皆闻越地之多食、政薄而好信,乃颇往归之,越地乃大多人。”

第四就是好兵

越邦皆备登人,多人,王乃好兵。——清华简 越公其事

越王勾践与吴国决战(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与吴王夫差交战兵败后)(4)

越王剑

人有了,就得操练军队了。越国于是开始强军。首先是对于兵器的准备,储存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不但如此,越国日夜研究各种兵器的利弊及使用方法,并且实操之。然后又像当初征集人才一样到处去收集治兵之道,这样全国上下都形成了一股“好兵”之风。

对于平时操练的成果,越王还是不放心,有心要测试一番。 “

越王勾践与吴国决战(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与吴王夫差交战兵败后)(5)

而在《尹文子·大道上》也有记载:“越王句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

这时的越国国民简直就是悍不畏死了,听到了鼓声前面那怕是火山,哪怕是深水也一样勇往直前,以这样的士气这样严明的军纪,后面进攻吴国那简直就是无往不利了。

五政最后一政就是“饬民”。

所谓“饬民”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使用法律和刑罚使民众服从。对于尊敬王室的给予奖赏,而对于不遵守越国法律的则给予惩罚,对于一些作歌诗讽刺国家政策的的或不执行的,或不尊等级制度的,统统要受到惩罚。

如果王自己没有遵守自己发布的政令,小的过失则减少饮食,如果是大的过失则要受墨刑。如完严恪的发令,差不多可以说是“天子犯法与民同罪”了,所以“越邦庶民,则皆震动,怃畏句践,无敢不敬。徇命若命,禁御莫叛,民乃敕齐”。

越国的“五政”将一个被吴国战败几乎灭国的境地一下子发展成为一个强国,而吴国对于越国放松了警惕,又北上争霸,国力耗损严重。在吴国仅留下太子及一帮老弱病残守国之时,越国看准机会一举击败吴国,最终听取范蠡之言,一举灭了吴国,而这才是掩藏在“卧薪尝胆”灭吴背面的真相。
关注我,史你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