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

患者中老年男性,54岁,以“右侧下肢体肿胀伴疼痛20余天”为主诉于2019.3.11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行右侧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术后一直卧床休息,逐渐出现右侧肢体肿胀、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无破溃,无心慌、胸闷、咳嗽咳痰症状,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但皮温较健侧偏高,测得左侧健肢髌骨下10cm腿围为31.5cm,右侧髌骨下10cm腿围为36cm;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1)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2)

患者抽血化验D-Dimer结果为4.50mg/L,辅助检查彩超显示:右侧股总、股深、股浅(部分)及腘静脉内血栓形成,被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3)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4)

经于患者家属沟通签署手术协议后于2019.3.13 为患者行“经皮静脉内造影 滤网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除给予患者常规抗凝药物应用外,在患侧肢体脚踝处大隐静脉留置20G留置针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 注射用尿激酶40万单位在50—60分钟内滴注完毕。

结合之前类似病例术后给予患者尿激酶溶栓效果并不理想,药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深静脉血栓部位的量并不能够完全溶解血栓,尿激酶延续使用时间较长,且增加了病人其他部位出血的风险,所以我们多方查阅资料后大胆设想——患者留置针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通过阻断浅表静脉建立侧支循环使药液到达深静脉有血栓的部位是否会事半功倍?其原理是药液通过浅静脉,由于踝上止血带阻断了浅静脉,只有通过足背及踝部交通支静脉进入小腿深静脉,同样深静脉压力升高部分药液又可以通过交通静脉逆流入浅静脉(止血带尽可能的接近留置针穿刺处,但要以患者感觉良好且药液滴入顺利为最佳选择)。于是我们按照设想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19.3.13查房时患者自诉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测得右侧髌骨下10cm腿围为35cm,连续使用此法4天,2019.3.17查房为患者测得右侧腿围为32cm,患者自诉明显好转,足背动脉搏动明显,皮温恢复正常,于2019.3.19为患者行“经皮静脉内造影术”进行复查,造影显示患者右侧下肢静脉血栓除被激化外已完全消除,于2019.3.22为患者行“经皮静脉内造影 滤网取出术”,术后指导患者活动,患者无不适症状,于2019.3.25患者康复出院。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5)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过程(这样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6)

类似的病例我们采用此法也进行了实验,发现大部分新形成血栓的患者使用后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且治疗疗程相对缩短,但考虑到有些特殊的个案病例可能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案,小编认为此法还是可以推荐给大家来尝试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