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1)

当年的因一首《雨巷》火遍了整个文艺界,因此戴望舒有了一个“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这首诗一经发表,轰动一时,它带着深厚的古典哀愁之美,击中广大青年男女的心 。

谈起诗人戴望舒,他的一生饱受爱情挫折和痛苦,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戴望舒的人生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先后与三位女性恋爱结婚,但,始终没有获得想要的幸福,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2)

戴望舒,1905年3月出生在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现代诗人,笔名戴望舒。

诗人一般都不按常理出牌,他写一首好诗,但在爱情上非常失败。

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和朋友施蛰存相聚,在其家中遇见他的妹妹施绛年,戴望舒疯狂的爱上了她。她就是戴望舒诗歌《雨巷》的主人公。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3)

施绛年当时18岁,面容姣好,心比天高的年纪,受过良好教育,活泼开朗,一个很有思想个性的女孩,这样的女子自然是无数男子争相追逐的对象。她像磁铁一样吸引众多适婚男子,戴望舒也仅仅是其中之一。

两个人性格差异很大,各种观点都不相同,两个人还是缺少缘分,施绛年对戴望舒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对文绉绉的戴望舒提不起兴趣 , 戴望舒有才华,但性情过于抑郁寡欢。这也和戴望舒的外表有关,虽然个子很高,小时候得过天花,满脸麻子,有才华,家庭条件,男方家境普通,女方家条件优渥,没有颜值的他皮肤还有些黑。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4)

男方是文人,跟高富帅不沾边。

按理一个知书达礼的男人,应该理性追求爱情,他却死缠烂打,穷追不舍。最后无计可施了,以身亡相逼。

戴望舒给她写很多情诗,始终没有得到施绛年的回应,最多回以温柔平静的微笑,无声的拒绝。

陷入单相思的戴望舒,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求爱的失败,但他没有放弃,此时的创作灵感突然大爆发,那段时间,写下很多情诗,就包括那首著名的《雨巷》。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5)

有的时候情场失意不见得是坏事,也许没有那段时间的爱情挫折,《雨巷》那首诗就不会在这个世界出现,恐怕知道戴望舒这个名字的人会少很多。

1931年,数次求爱无果,戴望舒冲动的想要跳楼自杀,无奈之下,善良的施绛年被迫接受戴望舒的感情,戴望舒趁热打铁,要求父母即刻上门提亲,戴望舒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他与施绛年订了婚,订婚后的施绛年很不开心,总想办法摆脱这份感情。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6)

在施绛年心里, 表面假意接受男方,她希望戴望舒出国深造,以便谋得好工作,获得好收入,学成归来后再结婚,这是她的幌子,为了幸福,戴望舒暂时忍受相思之苦,离开上海转道去了法国留学,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做翻译工作。其实,在戴望舒和施绛年刚认识的时候,施绛年已经心里有了喜欢的意中人,只是这段关系还未公开时 ,戴望舒就以死相逼,只能先稳住戴望舒。

施绛年使用缓兵之计,缓解戴望舒的极端行为。

戴望舒出国给了她喘息的机会,两个人双宿双飞。知道了这一切,戴望舒心里既愤怒又痛苦,顺手打了施绛年一巴掌,这一巴掌,彻底结束了两个人本来就很勉强维持的关系,然后,登报终止了婚约,结束了八年的单向苦恋。

面对戴望舒和妹妹施绛年,施蛰存夹在中间也很无奈:“一个是自己亲妹妹,一个是自己密友,只能保持中立,不参与,不发表意见,更不用说劝说或劝阻了。”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7)

爱情的美好在于两情相悦,单方面的爱恋只会造成别人的困扰,她爱的是怒放的玫瑰,而你是那多肉,怎么可能强迫自己爱上你?

施绛年是聪明的,她用智慧争取到自己的爱情,也避免了戴望舒极端行为下的悲剧。

面对穷追不舍,甚至极端行为,女性不应该妥协,要用智慧维护自己的利益,保证自己的安全,将对别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从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可以看出,戴望舒在在写情诗上极具才华,但不懂感情,倘若他懂感情,就绝不会用自杀的方式去索取爱。

戴望舒的不懂感情在第二段婚姻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戴望舒困于情伤很长时间不能自拔,这个时候,好友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的出现,让他很快从感情的伤害里走了出来。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8)

穆丽娟长相清秀,性格温和,她的出现迅速缓解了他心中的苦痛。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1936年,互相爱慕的两个人在上海举行盛大婚礼 ,婚后不久,生了一个小女儿。1939年,上海沦陷,他们举家去了香港,一家三口在那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时间久了,穆丽娟发现,戴望舒只知道在家读书写字,基本很少和她交流,戴望舒的情商太低,不知道如何去爱女人,呵护女人,生活如一潭死水,没有情趣,更谈不上浪漫,她的心慢慢降到冰点。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9)

平时戴望舒不善交谈,他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施绛年,她一直在他的心里,无法挥去。他只能让自己整天沉迷在文字里。

1940年,哥哥穆时英去世,想回上海参加哥哥葬礼,由于政治观点不同,戴望舒不希望穆丽娟回去,这让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还有一次,穆丽娟出门应酬穿一身红色旗袍,被朋友看到,嘲笑她穿着不当。她才得知一个令她崩溃的消息--母亲去世了,戴望舒截下电报,没有告诉她,因为戴望舒的隐瞒,导致竞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

至此,两个人关系彻底破裂,再无修补的可能。她无法忍受戴望舒的欺骗,没有回上海的车费,她把母亲当年留给她的玉胸针当掉,带着女儿回了上海。

戴望舒写信希望穆丽娟回到他的身边,再续前缘,无论他怎么努力,穆丽娟无动于衷。戴望舒绝望了再次走极端,写下一封遗书后,服毒自杀,幸运的是,被朋友救了。

俗话说,镜碎再难重圆,此时的穆丽娟早已心灰意冷,决然的结束了这段婚姻。

四个月后的一天,在大同图书印刷局遇到抄写员杨静,比他小十几岁。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10)

1943年,进入第二次婚姻,婚后 有一段时间两个人很和谐,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生活的矛盾就出来了,频繁争吵,经常言语不和,发生冲突。后来,对戴望舒失却耐心的杨静移情别恋,爱上一个年轻人,向戴望舒提出离婚,但戴望舒没有签署离婚协议,杨静等不及了,干脆与人私奔了。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11)

自此,戴望舒彻底活成了自己诗中的模样,每日苦痛、抑郁、愁怨伴随着自己……

有的人生来就是享受福的,有的人生来则是受苦的,而戴望舒就属于后者。

戴望舒的“苦”,更多是来自于“情”字,他的一生几乎可以被概括为“不断历情劫的一生”。,因为情劫,他曾几度自杀,最终因这个“情”字,早早离开人世。

戴望舒的“情劫”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雨巷》开始。

很多人只知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对“丁香一般结着仇怨姑娘”的向往,却鲜少有人知道它背后悲伤的故事。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12)

戴望舒非常善于在诗文中表达爱,在具体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人。听起来匪夷所思,可它偏偏是真相。戴望舒是有才的,他的情诗《雨巷》是民国时期唯一可与徐志摩《再别康桥》匹敌的存在,这样一个写了半生情诗的才子,竞完全不懂得爱人,不得不让人惊叹。

戴望舒一生都沉浸在《雨巷》中,寻找着那个“冷漠、凄清又惆怅”的丁香姑娘。

戴望舒生命中的两段婚姻(雨巷诗人戴望舒爱情悲剧)(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