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体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体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章的意思似乎并不难懂,但要翻译为现代语言而不失原味儿,也非易事。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钱穆先生“白话试译”:“先生说:‘一个君子,常想说话迟钝些,而做事敏捷些。’”

李泽厚先生“译”:“孔子说:‘君子要说话迟钝,做事勤勉。’”

钱译“欲”为“想”,似乎觉得“想说话迟钝些,而做事敏捷些”力度不够,故“想”前增一“常”字。但“讷言敏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行,也就是说具备了这一品行才能称“君子”,不具备这一品行则不能称“君子”。不是“想”“常想”如此,而是喜欢如此,习惯如此,时刻如此。

李先生所译与杨先生大同小异而更简洁,都将“欲”译为“要”。“讷言敏行”是君子的内在情愫,心灵追求。而“要”是“应当”,“须要”(或“需要”)的意思,是外在的一种约束。君子“要”如何,是先有君子之名,后有君子之实。

与原文比较,三种译文似乎都有些走样。

“欲”有“喜爱,爱好”义,如《左传·成公二年》:“余虽欲于巩伯,其敢废旧典以忝叔父?”。“欲于巩伯”,喜欢巩伯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中》:“欲,犹好也。言余虽爱好巩伯,不敢废旧典而以献捷之礼相待也。古者‘欲’与‘好’同义。”

又,《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欲”与“恶”对举,“恶”是憎恶、讨厌的意思,“欲”当是“喜欢”“喜爱”之义。

《汉语大词典》(卷六)“欲”字条下引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古者‘欲’与‘好’同义。”《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上‘欲’字犹‘好’也。……此文好、疾二字平列,欲其君者,谓好其君者也;疾其君者,谓恶其君者也。天下之好恶其君者莫不来告,故曰皆欲赴愬于王。”

我以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欲”训为“喜欢”比较好。“喜欢”是行为主体内在本有的心灵追求,与“君子”之名相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