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舌战群儒 诸葛亮是如何舌战群儒的

这个问题,是国庆期间我儿子问我的。是一个好问题。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极其精彩的一段。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段中参与者的籍贯:

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孙权,今浙江杭州人;

鲁肃,今安徽滁州定远县人;

张昭,今江苏徐州市人;

虞翻,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步騭,今江苏淮安人;

薛综,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

陆绩,今江苏苏州人;

严畯,今江苏徐州人;

黄盖,湖南永州市人;

……

总的说来,就是一个北方人同一群以江南、江东为主的南方人“舌战”,试想,如果语言不通,那是舌战不起来的,只有吹胡子瞪眼拳脚相加。那么他们当时说的什么话呢?推而广之:河北人刘备与安徽人曹操又是说的什么话煮酒论英雄?山西人关羽和甘肃人庞德是如何阵上叫骂并大战三日夜的?内蒙人吕布又是如何同山西人貂蝉“勾对”的?“洛语”!

诸葛亮为什么要舌战群儒 诸葛亮是如何舌战群儒的(1)

诸葛亮舌战群儒

洛语是当时的通用语言(古称“雅言”),就似我们今天的“普通话”。

那么“洛语”是怎样产生的呢?

按照古史记载,中华民族从夏朝开始有了统一的国家,历史学家给夏朝的断代是前2070年-前1600年,约471年。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自然需要统一的官方语言。商朝大致沿用了夏朝语言,周朝又大致沿用了商朝语言。周朝800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间虽然屡次迁都,但是都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境内,所以经过演化,“洛语”便成型,且它的影响时间最长、流行也最广,影响力也自然最大。那个时候的人,但凡想有所作为,语言关是必须要过的——至少被扔在洛语这个语言环境下,久而久之,不学也会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着力统一文字的书写,因此,文字得到规范,但官方语言还是洛语。秦朝二世而亡,仅仅维系了15年(前221-前207),之后是强大的两汉。两汉维系时间长达近400年,西汉定都西安、东汉定都洛阳,因此洛语便是天然的通用语言(两汉时称为“通语”)。

诸葛亮为什么要舌战群儒 诸葛亮是如何舌战群儒的(2)

洛阳复原图(唐)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190-280)以东汉末年的“董卓入京(洛阳)”为起点,那个时期的通用语言毫无疑问就是洛语。那么洛语的发音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大吗?差别很大!

洛语的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称,以《国风·周南·关雎》为例,若以古音诵读,大概是这样的:

“关(groon)关(groon)雎(ca)鸠(gu),在 (ze`)河(gaal)之(dye)洲(dyu)。窈(iiu`)窕(lêêu`)淑(hlyeug)女(na`),君(gun)子(zle`)好(huu`)逑(gu)。”

直至清代,雅言的标准音都是在洛阳一带。因此洛语对中华民族的语言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据说河南人现在说的“中”(读四声)在语意和读音上都与三国时一模一样。

毫无疑问,华夏文明是历史上唯一从未间断过的文明,语文(语言、文字)的延续性是其重要因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