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

在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布衣,却人缘极好。李白、王昌龄、张九龄、王维都是他的好朋友,他是唐代诗人圈里绝对的主角之一。他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读书学剑,家人本以为他将来能走上仕途,但他年少时却对官场之道毫无兴趣,索性隐居于鹿门山。虽然到了40岁时,看着好友一个个都混得不错,他也有意出山谋职,但最终还是败兴而归。不过,这对于唐代诗坛来说,似乎是件好事,因为朝中少了孟浩然没什么,但诗坛若少了他就少了几分趣味。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1)

论写诗,孟浩然敌不过李白、杜甫,但他的诗写得很有特点。他的诗很接地气,一点儿也不装,被后世称为“山水田园诗第一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清新雅致,又透着一股调皮;“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本是求人举荐,却写出了人生哲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何等韵致。这些千古名句,让孟浩然成为了一流的诗人。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2)

本期要和大家说的,也是孟浩然的一首经典诗作,诗名《过故人庄》。这是一首首年年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品,其经典程度自然不用笔者多说了,但对于诗中第一句“故人具鸡黍”是什么意思?很多人理解错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指客人给自己准备了一桌鸡肉餐,其实这种理解方法是有问题的。让我们来读一读原诗: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3)

说起来这首诗挺简单,写得不过就是去好友家吃饭的趣事。全诗有着孟浩然一贯的接地气,又不缺写景的佳句。

首联写好友的盛情招待,次联写自己看到的美景,颈联写和好友畅谈,尾联约重阳花开时再相见。这8句诗中,三、四两句历来备受推崇,是一个千古名句。绿树围绕着村子,诗人用的是一人“合”字,写活了绿树。青山在城外横卧,诗人用的是一个“斜”字,可谓点晴之笔。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4)

诗写得很好,但是对于背了这么多年的“故人具鸡黍”,很多人却不理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一个家长跟我抱怨,说他家孩子读到这句诗时,问他:“孟浩然为什么这么爱吃鸡?非得特意强调这是一桌鸡肉餐。”这位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家长直接被问懵了,他仔细想了想确实觉得这里面有讲究,为何孟浩然非得强调这是“鸡黍”呢?没听说唐代很流行吃鸡肉啊。

其实这里的“鸡黍”虽然字面意思指的是鸡肉和米饭,鸡指的是鸡肉,黍指的是黄米,是一种上好的米。在这里,鸡黍可引申为一桌丰盛的饭食。但若只是理解到这,显然还是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反正是形容丰盛的饭菜,为何就不能用猪黍、鸭黍?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5)

事实上,不只是孟浩然写鸡黍,很多文人提到别人给自己准备的饭菜时,都是用这两个字。比如柳宗元的“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杜牧的“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等等。很显然,这不是因为诗人们爱吃鸡,而是因为鸡黍是一个典故。

早在《论语》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很欣赏他,便给他做了一顿鸡黍来招待他,这就是鸡黍最开始的出处。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6)

后来到了汉朝,又有了鸡黍之交的说法。当时汉朝的范式年轻时四处游学,遇上了汝南郡的张劭。离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会去京城看他。于是快到日期时,张劭便叫母亲准备好酒好菜。母亲觉得两人都分别两年了,而且当时只是说说而已,人家肯定记不得了。没想到最后范氏果然来了。后来张劭和范式之间的友情,被称之为鸡黍之交,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八拜之交中的一个。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懂了,很多诗词里提到鸡黍并不是说诗人们都集体爱吃鸡肉,这是一个典故,形容感情好。不管主人家给客人吃的是什么美食,都可以叫鸡黍。至此,孟浩然这首诗大家读懂了吗?

孟浩然思想追求以及诗风(学生读故人具鸡黍)(7)

其实还有很多诗词,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都含有深意。再举一个例子,白居易写过一个千古名句“离离原上草”,大家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吗?这两个字也同样不简单,指的是草茂盛的样子,这种写法出自《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实”,也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大家平时还知道哪些看似简单,却很讲究的诗句呢?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