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

“手书白线”是传统指画、现代书写、转拓这三方面语汇交相融铸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型语言, 是我“新书写·自然流”形式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和“华彩乐章”。

它源于对大自然生命韵致及其内在精神的感应、以及传统绘画中相关营养的启迪、与作者心性情感意绪的和鸣互动、以及直觉形式的生发与创造。它最值得称道的,是自然而然、“趋灵含道”、心手相应、直抒胸臆,彰显着复合的生命诗情和近乎天成的形式之美,几近神奇。

作为一种特异的生命整体,“手书”与“白线”,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生死与共、相辅相成。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

董萍实手书工作照

“手书”概说

略微展开一点讲,“手书”与“书写”密切相关,而“书写”则是民族传统书画艺术“笔墨”语言的精髓。“书”与“写”,在传统语境中大多与人的情感抒发宣泄有关:“凡倾吐曰写”、“写,输也……输我之心也”、“书”,即抒也,“心画也”、“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诸多高论,均明明白白地道出了“笔墨书写”的真谛。

“手书”虽然是以手代笔所进行的“书写”,但同样属于表现性语言,同样需要拥有“心”、“性”、“才”、“情”、“力”、“气”、“技”以及形式美的创造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才可得大成。

“书写”要想达到“直抒胸臆”、“举手投足风情万种”、“笔精墨妙”境界,非常不容易。这就与习见的被动浅表的形迹描摹、以及完全从视觉效果出发的语言产生了本质区别。“手书”所拥有的表现功能和精神性背景,使得它成为与“书写者”的审美心胸关联最直接最密切的语言,心动则手动,直截了当心手相应直抒胸臆,具有罕见的能动性。

我的“手书”,与自然美学及传统指画关联密切——传统绘画中向来有以手代笔的书写方式。据一些典籍记载,从秦的烈裔 “以指历地”开始,东汉张衡“以足指画兽”、唐代韦偃“山以墨斡,水以手擦”、张璪“以掌摸色”,“双管齐下”、王墨“脚蹙手抹”、郭熙“以手抢泥于壁,或凸或凹,干则以墨随其行迹,晕成峰峦林壑,宛若天成”,还有清代高其佩“画自梦授,梦自心成”的“以指蘸墨,信手拈来”等等,屡见不鲜、丰富多彩。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手书”,渊源甚深。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

董萍实手书工作照

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和董昕所拓创的“手书”,没有停留在沿袭古人的层面,为促使我们的探索步入“生命语汇”创构的境界,我们摒弃了“关门改组”“屋下架屋”等习见的路数,着力地把握住了“语汇创构生命机制改变”这一关键,着眼于新的话语体系建构,广泛开拓视觉资源,“破缸建场”“化合重构”,为“书写”提供了一片新的解衣盘礴、纵横开合的用武之地。

同时,我们把单纯的手工书写变成了多种手段的大协作,通过“生产方式”、“生产力”的解放与改变,赢得了一位伟大的合作者“自然力”。“自然力”的参与,不仅有效地干预、改变了既有的笔墨程式,避免了传统笔墨非常难以避免的重复,帮助我们实现了某种意义的突破,以独创性的语言彰显出了“书魂”和人格精神,还水到渠成地造成了与它密切相关的形式感和天然之美。

因此可以确认,无论从技法技巧、视觉效果、形式意味形式之美及精神情境等哪一方面讲,“手书”都步入了艺术创造的境界。

手法示意

“手书”之法,一言以蔽之:“无法而法”之法也,高其佩“以指蘸墨,信手拈来”、 潘天寿指画之“用心出手”,“力能扛鼎”、“大手印”、“降龙十八掌”之雄浑及奇变,均可为我所用。其间,不仅用指,指尖、指节、指肚、指甲、甲肉相并处,手的其他部位如手掌、手背等亦各有妙用。而且,顺、逆、拖、抹、勾、勒、点、簇、皴、擦、劈、揉、印、刷、爬、刮等等,法式及“笔痕墨迹”极为丰富多变,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转换得体,一气呵成,气势贯通。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3)

手书 白线之手法 1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4)

手书白线之手法 2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5)

手书白线之手法 3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6)

手书白线之手法 4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7)

手书白线之手法 5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8)

手书白线之手法 6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9)

手书白线之手法 7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0)

手书白线之手法 8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1)

手书白线之手法 9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2)

手书白线之手法 10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3)

手书白线之手法 11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4)

手书白线之手法 12

白线揭秘

前一小节所议,道出了“手书”的性态、出处及其妙处,很可能会使一些心有灵犀者对它产生兴趣甚至喜欢上它,就像一些人喜欢高其佩、潘天寿及其指画一样,这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但必须坦言,由于“手书”与传统书写及指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我们只能称之为拓创,而不能掠古人之美说是无中生有的创造。

与“手书”联系在一起的“白线”则不然,作为自然越逸的一种绘画语言,画史中绝无仅有。它在形式上无与伦比的惊艳之美、在艺术表现方面的能动性与潜力、与人心性情感意绪的和鸣、与节奏韵律近乎天然的同步联系,尤其是它“趋灵含道”、自然越逸、“神与为徒”几近神奇的境界与品格,都为它在审美创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条件。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5)

手书白线习作 1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6)

手书白线习作 2

在现代中国画坛,语言革命先驱刘国松先生以揭、撕纸筋的方法(他称之为“抽筋扒皮皴”)在特制的“纸筋纸”(人们称之为“国松纸”)上作画,率先揭开了“白线”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高洁曼妙的“白线”,就像一个神秘美丽的精灵,虽时隐时现,却一直令人梦绕魂牵,在审美创造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此一来,审美创造上大体趋向于“自然”和力求与时代同步的同道们,便逐渐步入了语汇革命的多元激荡境地,奏鸣了“白线张力”的交响乐章。其间,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人们没有照抄重复刘国松、“写”或用其他一些方式方法创制出来的“白线”,风神韵致和情性意味多有不同。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手书白线”探索追寻,时间相当久远,路途上也颇多坎坷,那句“十年磨一剑”的俗语,形象地道出了语汇探索创构的艰难。

在我“二次造山”的各路精兵强将中,“手书白线”绝对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一位。几十年来,山水之间的一些奇妙无比的自然现象,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胸怀之间,念兹在兹,挥之不去。那是些光亮的意象、白色的精灵——山林重叠处,波峰浪谷间,特定的形体、结构、色彩、光影乃至于节奏韵律,在特定的关系和特定的环境里,在点、线、体面、光影等形式元素以及有形无形强弱虚实之间衍化变奏,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活剧”,形成了一曲曲洋溢着自然风情、彰显着生命之美的动人乐章。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7)

手书白线 之 李白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诗意 局部1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8)

手书白线 之 李白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诗意 局部 2

对“手书白线”的审美发现,就自然的启迪而言,可谓引发于山、促成于水。早在东北师大任教期间,我曾七上长白,冬季的林海雪原银装素裹,“雪线”与一条条银白色的“光线”在山林间随机闪烁,节奏韵律天造地设,妙极了。而与海亲密的接触及独特的发现,则使我确认:水之“文”同样妙不可言。水之“文”也是“天文”,此“天文”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天文”,而是“自然之文”。它的形成离不开水,离不开江河湖海的身体以及水本身形态的变化,但同时也离不开天光。正是光线与水体几无穷尽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特定的关系,完成了变幻无方的创造。

这种独特的审美发现与语言表达,源于对大自然生命韵致及其内在精神的感应,以及直觉形式的生发与创造,绝不仅仅是对自然物的表象或形体的描摹。这说明:想要登堂入室,除了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之外,还需要一颗审美的心灵。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19)

手书白线 之 太白之醉 1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0)

手书白线 之 瑞星图 局部

事实上,对卓越的审美创造而言,锦绣的文心、生命的诗情更为重要。如果没有这些,诗境中何来“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诗句)那莽莽苍苍、动情摄魄的壮观!又何来“漫洒天公一捧雪,幻化清炁满乾坤”(萍实题画诗句)那一往情深的企盼!

出于对“白色精灵”和光亮清朗情境以及“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语言境界的酷爱和追求,在长期的语汇探索过程中,我曾做过许多次刻意的实验,其中包括大量使用白粉和明亮色调以及早年研创的一些特殊技法,但感觉都不对。直到“二次造山”中期,我开始“用手指头捕风捉影”,不经意间,“白线”出来了!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手书”!

快哉“新书写”!美哉“手书白线”!寻寻觅觅几十年,那光亮的意象、白色的精灵,那激荡心灵的发现与感悟,那“天心”与“文心”与小我之“诗心”和合的产物,得来竟在“信手一挥间”!

手书白线方法步骤示意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1)

步骤1-根据构思立意,在板材或胶矾略大些的熟宣纸上涂、画、泼、刷墨和颜色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2)

步骤2-在画图上施以“手书”,在审美直觉的指挥下,进一步造象,进行细节刻画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3)

步骤3-在画好的版象上覆盖生宣纸或皮纸,进行拓印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4)

步骤4-拓印之后揭开,随机进行调整。此图为揭开一半时宣纸和版面上的效果

余音

手书白线作为一种直指人心、天人和合的绘画语言,不仅拥有自然而然而又特异的形式美感、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同时也具有相当强的亲和性——它与我们同样是原创的纹象水墨技法技巧,配合默契、水乳交融,很容易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与传统的笔墨书写之间,也存在着互渗、互补和互动的诸多契机,只要人们不把传统笔墨与新的创造看作“敌人”,它们就完全可能以在“形式语义场”中冲撞化生的精彩表现,共创辉煌,帮助艺术家们,从传统深处走向未来!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5)

黄山传奇 之 仙人指路 局部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6)

手书白线 之 太白之醉 2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7)

李白游仙诗意 局部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8)

用手指头扑风捉影 之 追逐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29)

手书白线四条屏 之 月约黄昏后

毛笔字创新口诀(传统书写的延承与创新)(30)

手书白线四条屏 之 喜相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