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始皇曾说“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他们说朕残暴,七国间的战争打了两百年,何时停止过”,时代大势往往是不可阻挡的,两百年的战国争斗,百姓们的心中一定是人心思治的,那些诸子百家的大学问者也一定明白这样的道理,一统天下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可是秦朝却二世而亡,当时还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流言,你知道是说啥吗?

秦国或许必亡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秦国的政策适应战时的需要,然而在秦国完成了一统河山的大事之后,那套商君之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过于严苛的刑法和徭役让百姓从原先的牢笼进入一个新的牢笼,战时因为战争是希望,百姓心中还有盼头,可是天下一统之后战争锐减,希望破灭之后就是绝望。

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

李世民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秦始皇或许没有看明白这一点,不然不会犹豫让仁慈的扶苏继位,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的威严可以震烁华夏大地,可是他一死就发生了揭竿而起,那矛盾不是一天造成的,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希望才会不怕死亡的恐惧,才会像陈胜吴广一样揭竿而起。

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2)

秦国的百万雄师为啥不到十五年就消失了,那些一统天下的将相为啥十五年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和秦始皇没有分封有很大关系,大汉建立后,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或许刘邦和他的智囊们就是借鉴了秦朝覆灭的结果,不然汉承秦制,为啥会有郡国并行呢?

楚国三大贵族

七国间的战争也是贵族间的战争,人们渴望自己封侯之后能够光宗耀祖,而楚国有三大贵族,就是“屈景昭”三家,是楚国内与楚王一样强大的贵族存在,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的家族是三皇五帝的后裔,而秦始皇的祖先不过是给周王养马的家奴,最后竟然能称帝,肯定有人不服。

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3)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记载“楚南公故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三户就是上古时期传承了千年的贵族,支持项羽这样的人去打一个战争,古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时代不论再怎么恶劣,有钱有粮的都不会饿着自己的,像项羽这样的人想要打胜仗,需要有粮食人的支持,而屈景昭这样的上古大贵族,肯定是他期待的。

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4)

像屈景昭三家那样的人,不仅是有钱有粮而已,还有着强大的号召能力,能在楚国故地号召足够的人来反对秦朝的统治,古代那些贵族就像人们内心的精神信仰一样,王翦知道楚国的强大,才会说用六十万军队灭楚,可是经过十几二十年,又一代人成长起来了,不如意的生活下,一被号召就又会起来拼搏的。

章邯被灭之地

楚南公活跃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留下这样一句像预言一样的话,然而司马迁已经是开了上帝视角的人,知道了秦国的结局,引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后,更能激励人们认同以汉代秦的正统性,而且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出身泗水亭长,《史记》作为一部史书,更是维护汉家正统的文献。

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5)

在灭秦之战中,项羽和刘邦同属楚国阵营,更有楚怀王说的“先入关中者王之”,后来的项羽在破釜沉舟的战役中将秦军二十万全部坑杀,直接让秦军的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刘邦才能顺利的进入到函谷关内部,而项羽打败秦军的地方就是“三户津”,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这三户之地是秦国精锐尽丧的地方。

为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6)

秦国灭亡之后,项羽大肆分封诸侯,让天下百姓陷入了更大的绝望之中,大家不想看到天下再次分崩离析,楚汉相争四年之后汉王刘邦获胜,而大秦灭亡的三大人物又是“陈胜,项羽,刘邦”,这“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更能体现刘邦的天命所归,司马迁或许就是借楚南公的嘴说出来,以印证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奉天承运”。

结语

没有人可以回到更早的时候考究历史的真实,大家开着上帝视角看着历史的结果,然后用那样一个似是而非的预言,来判断历史选择的正确,不过秦国是真的灭亡了,也真的是楚地故人出力最大,一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正确的预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