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张瑜

11月1日,台湾导演张毅创办的琉璃工房对外发布,张毅已于当日清晨在妻子杨惠姗、女儿张源,及家人们的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年69岁。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1)

张毅

张毅1951年生于中国台北,祖籍北京,与杨德昌等人同为台湾新浪潮电影时期代表导演,代表作有《光阴的故事》《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我的爱》等。其与杨惠姗合作的两部电影《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使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1987年张毅、杨惠姗退出影坛,创办琉璃工房,并成为台湾文创的代表性人物。

新电影

张毅十九岁时已经成为当时台湾备受瞩目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两度评为年度最佳著作。有评论家认为,张毅的文字是“张爱玲、白先勇之后,少见的中国文字风格”。1979年张毅因其连载小说《源》打开知名度,随后与张永祥共同改编剧本拍成同名电影,拿下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2)

张毅的小说《源》,上世纪80年便在大陆出版

1982年8月,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执导的剧情片《光阴的故事》在台湾全省联映,标志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正式开始。除了张艾嘉,这部电影里没有起用什么大明星,是一部低成本电影。该片的宣传计划“决定走极端,用很前卫的海报设计来吸引观众”,并标榜为“二十年来第一部公开上映之艺术电影”,但是行销目标只敢定在“台北市票房在新台币四百万元”。结果,《光阴的故事》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在评论界也颇受赞扬,被誉为台湾新浪潮的开山之作,有论者称《光阴的故事》是“浊流中的清泉”。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3)

电影《光阴的故事》中的短片《报上名来》由张毅执导

电影分为《小龙头》《指望》《跳蛙》和《报上名来》四段,分别讲述了小学生小毛、中学生小芬、大学生杜时联以及刚搬家的年轻小夫妻各自光阴里的平凡故事。构成了童年(小学)、少年(中学)、青年(大学)、成年(社会)四个人生时期,表现人的成长、人际关系的演变和三十年来台湾社会形态的变迁。四位导演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讲述了生活的无奈与惊喜,充满了生活流的“戏剧性”。张毅执导的《报上名来》是四部短片中最短小精悍的段落,段落中所有时间李立群裸露上身、只着内裤,张艾嘉一半时间也是只穿T恤和内裤走来走去,这在之前台湾电影中可不多见。

在《光阴的故事》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之后,此类由年轻导演拍摄的台湾本土题材电影在台湾电影市场不断涌现,产生了越来越强的社会反响,次年,侯孝贤与曾壮祥、万仁“拼盘”的同类型电影《儿子的大玩偶》同样被视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品。进而也吸引了很多非年轻导演的跟风拍摄,从而使得此类台湾新电影的创作蔚然成风,成为当时突出的文化现象和电影运动潮流。

女主角

独立拍片之后,张毅的眼光始终聚焦女性。他所导演的几部知名电影作品大多以女性题材为主,兼谈家庭伦理错位所造成人性变迁。

他执导的女性电影三部曲《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我的爱》,自觉地把女性作为影片的主角,用不同艺术手法,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抗战时期远离战争的边远地区,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不同时空妇女命运和处境,女性的感情和生活的追求。《玉卿嫂》表现了女性反叛传统道德,不惜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精神;《我这样过了一生》通过台湾社会变迁做背景,叙述贤妻良母成为家庭的支柱的故事;《我的爱》则针对台湾现实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同类的婚外恋问题着手,极为犀利的缔造了一个伦理悲剧。影片在探讨女性情感问题的同时,也针对女性现实生存空间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怀疑,塑造了现代台湾工商社会中遇到丈夫外遇这类带普遍性问题时有着不同生命观的女性形象。

导演试图站在同情女性或从女性的角度,在电影里讨论女性议题,如女人的欲望、女人成为母亲后的变化,女性意识与父权的关系等,在张毅的镜头下所传达的古典传统风格和女性复杂的内心感情世界,为台湾的女性电影写下辉煌的一页。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4)

《我的爱》剧照

而张毅电影中的女性,都离不开一个名字,杨惠姗。除了是张毅的缪斯,杨惠姗从影的10年间共拍摄了超过120部电影。但她的演艺生涯巅峰的确是与张毅联系密切。1984年,杨惠姗凭借《玉卿嫂》斩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这是她跟张毅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同年,她凭借主演张佩程导演的《小逃犯》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一年之后,《我这样过了一生》中的杨惠姗,为戏3个月增肥近20公斤,再拿下一度金马奖,也成为第一个“连庄”金马奖的“影后”。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5)

张毅和杨惠姗在《玉卿嫂》拍摄现场

《玉卿嫂》在台湾女性电影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反叛传统道德,不惜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电影探讨和表现女性的情欲,在当时曾被台湾“新闻局”以“破坏中华妇女形象”为由大幅删减。直到2012年,完整版才首度在台北电影节曝光。而白先勇每每被问起最满意自己作品的哪一部影视改编时,总是会回答这部《玉卿嫂》。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6)

《我这样过了一生》剧照

1985年,张毅执导的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上映,该片改编自他的第一任夫人、台湾“新女性主义”作家萧飒的小说《霞飞之家》,时间跨度30余年,记录了一个台湾岛平凡女性桂美含辛茹苦、相夫教子的故事。张毅在整部电影中灵活运用长镜头,以纪实风格将桂美半生的生活状态展示给观众,以中景和远景客观而含蓄地记载桂美人生路的足迹,并通过人物对话传递着导演的人生观和处世准则。该片获得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大奖。

两人合作的第三部电影《我的爱》则巧合地贴合了两人“婚外情”的现实境遇,加上也是在这部影片中,张毅和杨惠姗首次邂逅了琉璃艺术。这部电影堪称这对伉俪人生的“转折点”。

“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台湾电影的产业环境,一直有些问题,让我们感到很挫折。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等待,等好的投资人,好的制片,好的工作团队。导演如此,演员亦是如此。你可以掌握的成分很少。你每天都在‘推销’什么,尝试着‘说服’什么人,而这些努力的结果,大部分希望很渺茫。”虽然多年之后接受采访的杨惠姗这样说起她和先生张毅的转行,而台湾电影产业也的确在“新浪潮”之后再度陷入低谷,但当时业界还是普遍将这两位的急流勇退视为婚外情曝光之后受到舆论压力的一种应对之策。

1986年,萧飒发表了题为《写给前夫的一封信》的文章。之后张毅与杨惠姗退出影坛,1987年两人一同投入现代琉璃艺术创作,创立华人世界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作品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等收藏。萧飒和张毅直到2000年才正式离婚,据两人的女儿张源透露,“两个人笑笑地去办了手续”,在琉璃工房最艰难的时候,萧飒也曾给予经济支援。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7)

张毅和杨惠姗在琉璃工房

琉璃人生

张毅和杨惠姗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我的爱》中,因剧中男主人公从事艺术品贸易的缘故,剧组人员从各地借来了不少玻璃艺术品。这些水晶玻璃的艺术品来自美国、法国、捷克等地,全部出自国际名家之手。张毅和杨惠姗对这些脆弱的艺术品爱不释手的同时也发现,“里面没有一件是中国造的。我在想我们来做中国琉璃,或许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张毅这样谈到过创立琉璃工房的初衷。

在当时的华文语汇中,并没有一个专有的名词来指代这种透明无瑕的高铅玻璃。作为这个领域的拓荒者,杨惠姗和张毅给出了“琉璃”这样的定义。“我想就是要回溯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中,白居易的‘彩云易散琉璃脆’的诗句和《药师经》里的第二大愿‘身如琉璃,内外明彻’。我们希望‘琉璃’这个定义是有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在。”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8)

张毅和杨惠姗

为了能成功烧制一件完美的琉璃作品,杨惠姗和张毅搏上了身上所有的筹码。创业初期,两人出售了3幢房子,抵押了6幢房子,几乎每年都要贴进一幢房子的费用。杨惠姗负责制作,张毅负责借钱,成功吹出的第一件作品竟然已经是成立工房四五年之后。

从时间跨度上看,琉璃艺术在张毅生命中占据了更长的时间。美国《纽约时报》将其评论为“亚洲Studio Glass运动之父”。

2018年,张毅杨惠姗夫妇参加《朗读者》,访谈中董卿提到二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历,杨惠姗说,好像在看别人的人生。而张毅仍然提起拍摄《我的爱》时接触到水晶玻璃的感受。“我记得它像生命一样,看起来非常地华丽、庄严,但是一不小心碰到地上就会破碎。”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9)

张毅杨惠姗夫妇参加《朗读者》节目,谈到做琉璃一行的艰辛

其实后来张毅还曾经涉足过一次电影,最后一部动画片《狗狗伤心志》从筹备到完成历时十五年。而这部作品与开启他导演生涯的《光阴的故事》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呼应。一直钟情于动画创作的张毅,早年曾与已故导演杨德昌共同许下一起实现动画梦的约定,遗憾的是杨德昌导演于2007年猝逝,时隔多年后,张毅终于独自完成了这部《狗狗伤心志》。动画同样由四个短片章节构成,片中展现了四段狗狗与主人翁一同经历的生命故事,连结构上都呼应着“光阴”。

张毅电影名场面合集(纪念张毅光影)(10)

《狗狗伤心志》剧照

没有动画电影经验的张毅做这部动画时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拍片,《狗狗伤心志》在2018年入围金马奖最佳长篇动画,在此前也入围多个国际动画电影节,但在市场上,这部影片并未获得反响。而张毅谈到这部影片时也说,“《狗狗伤心志》用尽了三十多年来我们可以用的资源,因此如果要考虑动画电影,我可能要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当跑的路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已经持守了。”

10月27日,张毅传出因心脏手术后输血感染病危的消息,在加护病房内救治。据了解,张毅导演此前已经动过两次心脏手术,由于他的白血球过高,定期要去输血,因为身体关系对细菌感染十分敏感。这次输血感染大概是在今年2月份左右,他的身体各器官开始出现问题,轮流感染,不停住院治疗。

张毅离开的两日前,杨惠姗在网络上发文讲述了近两年来自己陪伴张毅,走过一段与病魔抗争的路程。她透露张毅这两年因为先天性的免疫功能和肾的诸多问题,不断进出医院,全身插管,甚至双臂已经找不到可以打针的地方,但她表示张毅仍然在坚持工作,因为有很多文件必须他亲自签署,他在坚强地练习写字。同时,作为伴侣的杨惠姗在文中深情告白,“你就是我全部的世界,哪怕你是坐轮椅或躺床上,只要你不觉得那是所謂的不好的生活品质,只要你愿意活着,我都会快乐地照顾你!”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栾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