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

有学者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概括为三个实验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这三个阶段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进行探索的历史时期,是追梦到梦灭的历史时期,是成就与失败并存的历史时期,今天来看仍有警醒和借鉴之处。

追随理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苏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越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这一制度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但是它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人民的不满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得民心,必须进行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1)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列宁本来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现在看来这不是正确途径。他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后,列宁深入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调查,他进一步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2)

列宁深入农村调查

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1921年春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征收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呢?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也是其最大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3)

1924年1月21日,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苏维埃的明天该怎么办?谁将带领大家完成未竟的事业?

回归理想——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时期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当时苏联的工业水平还很低,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唉,竟然这么说中国!)斯大林当时最大的愿望——实现工业化。

1926年起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这些成就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这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当然,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4)

苏联模式形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废止了,斯大林模式以另外一种形成向共产主义过渡。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宪法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体制障碍。它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隐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5)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的调整,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当政策脱离了实际,只有加以改革才能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苏联的历史告诉我们:一切以人民为重,一切从国情出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