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治疗方法(心理防御机制内摄)

心理防御机制——内摄/摄入(Introjection)

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治疗方法(心理防御机制内摄)(1)

也称内向投射、内投射、内投,与外投射作用相反,摄入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一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与这个外在客体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与这个客体的内在表象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个体(主体)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事物(客体,如某位亲人的性格特质、行为方式等),而将它们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内投射的仿同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

作为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内射使主体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作为一个防御过程,内射减轻了自我的分离焦虑。

• 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机制;

• 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

• 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

• 学生对勤奋用功的女同学产生情感却未能表达,暗地里开始比她更用功;

• 看到人类残害动物,发现自己身为人类真是可耻而对自己感到憎恨,甚至有自残、自杀的行为。

【案例】A和B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在一个班上学。B说话时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我觉得。。。”有一天B突然退学,也没再跟A联系,A觉得非常痛苦,茶饭不思,心情郁闷。这时由于内向投射的作用,A渐渐开始学习B的说话方式,也用“我觉得……”作为一句话的开头,将B的特点内化成自己的特点,以此来告诉自己,B一直都在自己身边,没离开过。

虽然与外投射不同,但内摄发生的同时或者之前,往往会存在主体把自己的某些欲望、需要、情绪投射到客体的现象。(Knight,1940)所以研究内摄的时候总是要把投射同时考虑。内摄是一种本我的功能,它对主体的自我结构的形成和改变有重大的影响。而投射是自我的功能,它是用来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会经常使用内摄,但是一旦道德形成,投射就开始出现。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投射是神经症性的投射,而不是妄想性投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