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迁都洛阳的原因(曹操与建安七子唱和之地)

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之子袁尚,攻占邺城,在此驻扎。一日夜间见有金光从城外漳水河畔地下涌出,掘地挖出一只铜雀,荀攸认为这是吉兆,曹操大喜,遂大兴土木,在铜雀出土处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座高台,在台上建造宫室,以二桥连接三台,并大力营造邺城,称为“邺都”,从此作为曹魏的都城。

曹操迁都洛阳的原因(曹操与建安七子唱和之地)(1)

曹操

邺城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曹操常与曹丕、曹植、蔡文姬、建安七子等在铜雀台上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名篇,曹植的不朽名篇《铜雀台赋》便是歌颂此事,其中一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被诸葛亮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来激怒周瑜,与曹操开战。

曹操迁都洛阳的原因(曹操与建安七子唱和之地)(2)

铜雀台遗址

曹魏对邺城的大力经营,使邺城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也为邺城以后多次被定为都城打下基础,南北朝时,后赵石虎在此定都;此后冉闵建立汉人政权冉魏,定都邺城;前燕灭冉魏后,将都城从蓟(北京),迁到邺城;之后东魏、北齐也将邺城定为或迁为都城。从东汉末年起,邺城作为都城共历六朝,时间长达126年。

曹操迁都洛阳的原因(曹操与建安七子唱和之地)(3)

六朝世系

公元580年,北周外戚、权臣杨坚逼迫当时的北周静帝“禅让”,代周自立,建立隋朝。相州总管尉迟迥自邺城起兵讨伐,兵败之后,杨坚为绝后患,下令拆毁邺城,将城中百姓迁到附近的安阳城,邺城城墙、建筑全部被拆毁。就这样,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代,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政权都城的一代名城就此成为废墟,改为临漳县。明朝时,曹操所筑的三台中先后铜雀、冰井被漳河冲毁,现仅存一座金虎台。

曹操迁都洛阳的原因(曹操与建安七子唱和之地)(4)

邺城复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