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到底什么是能力)

能力”这个概念,人们经常运用它,却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也无法测量它。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说:

几乎没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像智力这一概念那样,如此广泛地被人运用和接受,同时又如此难以捉摸 、令人困惑。

正是由于能力无法测量,教育只能以成绩代替能力去评价人才,其结果就是应试教育中“唯成绩论”的现象。

笔迹学建立了一个新的范式,给“能力”下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本文就来介绍一下。


目录
  • 传统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
  • 笔迹学对“能力”的定义
  • 为什么从笔迹中可以测量“能力”?
  • 将“能力”作为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势
  • 各种能力的笔迹图片
  • 一个综合案例
  • 各种能力的定义和训练方法

1,注意力;2,逻辑思维能力(含时间规划能力);3,速度;4,应变与变通能力;5,心理承受能力;6,人际融合能力;7,感知力;8,创造力;


传统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

在心理学中,能力归属于心理特征,它的定义是:

能力: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这个定义很抽象,也不易操作测量。

心理学中还有几个与“能力”相似的概念,如“执行功能元认知智力技能(点击查看百度百科)”。了解后就会发现,它们都是“能力”的概念“在某个方面的影子”,并不是我们心中所想的能力。

至今,心理学提出的各种智力理论和能力测试技术都不太实用。在知乎和百度上搜索“什么是能力?”,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

因为能力处于人的“潜意识”层次,不容易研究。引用一个常见的比喻,人的整个意识是一座冰山,水面上部分的属于“意识”(对应思想、观念等),水面下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对应能力、人格等)。

能力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到底什么是能力)(1)


笔迹学对“能力”的定义

笔迹学给“能力”下了一个“可操作性”定义。

能力:一种源自“潜意识”的心理能量,它与笔迹中的相应特征同步表现。

通过一个“模仿笔迹”的小实验,我们很快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能力,也能“测量到”自己的能力水平。

能力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到底什么是能力)(2)

(上)吴军本人的笔迹,(下)模仿的笔迹,1-模仿得较好,2-3-4-模仿得较差

图的上半部,是《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博士的两份签名,流畅,稳定,没有停顿和颤抖,表明了“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前Google研究员、作家等。)

通过模仿他的签名,我们就能直观地理解“笔迹特征”与“逻辑思维能力(多种能力之一)”的相关性。

  • :模仿时,一定要同时保持“稳定、连贯、速度”三个变量的质量,缺一不可。

图的下半部,是几份模仿的签名。

第一份模仿的比较好,后三份就差一些,缺失了某些变量。比如,4号的连贯性不错,可是速度过慢,这相当于牺牲了书写效率,换取了连贯性,顾此失彼,不能算能力强。

我们不仅可以从笔迹中(触觉通道)感受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从语言中(语言通道)感受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吴军博士的著作时(如《浪潮之巅》),我们会从文字中感受到他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后文会介绍每一种能力的训练方法。

顺便说一下,有的中学老师要求学生一笔一划地写字(不连贯,笔笔断开),因为字迹工整有利于提高卷面成绩。但是,这样会降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建议,在平时书写时,中学生不要刻意避免连笔,大学生有意地增加连笔,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在考试时,尽量写得工整一些。我辅导过一些学生,在放弃笔笔间断,转为连笔书写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提高了。


为什么从笔迹中可以测量“能力”?

测量原理:在书写时,人的“意识”要首先负责文字的内容和结构,即,意识负责把字写“对”。而其他的非约束性条件(如前文提到的“速度、稳定、连贯”等变量),意识则无瑕顾及,只能由潜意识负责,即,潜意识负责把字写“好”。当然,这个“好”是相对的,与个人的能力水平有关。于是,我们从这些由潜意识主导的变量中,观察出潜意识的能量水平,也就是每个人的能力。

低水平的书写者,无法高度地模仿出高水平书写者的笔迹,原因在于

笔迹中存在10个变量,在短时间的书写中,每个变量仅持续若干毫秒。人的“意识”无暇并行地处理多个变量,只有“潜意识”才能处理。低水平书写者的“潜意识”能量不足,不能同时照顾到多个变量,难免顾此失彼。这种想写又写不出来,心理很疲劳的感受,可以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形容,其实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协调”。人的短期行为(笔迹)与长期行为(能力)具有相似性。逻辑思维能力弱的书写者,在写字时,很难写出连贯的笔迹,在写文章时,也很难写出连贯的篇章。

再举两个例子:

  • 练习书法时,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意识和潜意识不协调”的现象。初学者从“意识上”非常想把字写好,但是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书法家的水平。因为笔迹牵涉的变量太多了,顾了形,却失了意,总有一些变量表达不到位。
  • 小学老师经常让家长给小学生的试卷签名。为什么小学生很难模仿家长的签名呢?也是因为潜意识里的能力不足。小学生的笔迹特点通常是,连贯性不足,表明逻辑思维能力低;方向一致,表明性格单纯透明。心理不成熟的小学生,很难模仿出成年人的笔迹。

除了用“连贯性”测量“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用“稳定性”测量“注意力”,用“过渡-均匀性”测量“时间规划能力”,用“笔迹速度”测量“思维速度”。具体参考后文。


将“能力”作为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势

现在很多教育机构都在谈论“能力”,似乎任何一个名词后面加上“能力”两个字,就可以包装出一种新的概念。

例如,某在线教育机构的招生海报上说,要通过绘画课程全面提升“画面设计能力和思维跳跃能力”,我猜测,他想表达的可能是“绘画技能 创造力(含打破常规的应变与变通能力)”。

他们理解的“能力”,其实包含了“知识技能”的概念。

知识:人类对物质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能力: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它们的区别是,知识和技能,都依赖于某个科目,不易迁移。

而能力可以不依赖于特定科目,它处于最底层,最有可迁移性。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心他们的能力发展,并促使其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能力。如果认为知识、技能等于能力,就可能导致只关心知识掌握而忽视能力发展的错误倾向。(《普通心理学》彭聃龄P451)

在信息时代,测量能力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在古代,知识更新缓慢,人们的工作比较固定,学校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主。因为,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就足以应付确定的工作。
  • 在现代,知识更新很快,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能力”擅长应付不确定性的工作。

从前,素质教育之所以被应试教育打压,就是因为缺乏一套客观的评估体系。有了测量能力的方法,思路便豁然开朗。我们可以把教育的重心,从“知识”转向“能力”。


“测量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可变性、连续性、同步性

能力是连续变量,也可细分为很多等级。训练提高能力的同时,笔迹中相应的特征也会改善。

应用:有了测量能力的技术,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某种能力。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都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效果,及时取得反馈,调整教育方法。

2,稳定性、短期难以提高

能力是稳定的特质,变化周期以“月或年”为单位。如果被试者有意集中心理能量,可以小幅提高某种能力,但是非常疲劳,难以持久。

应用:作为一种人才评价机制,笔迹难以伪装。书写者无法写出高于自身综合能力水平的笔迹。

面试”的低效率之处在于,参加面试时,被试者难免会包装自己,干扰面试官的判断。在日常工作中,被试者回归本色,无法保持“亢奋”的状态。

3,因材施教、发掘潜力:

有了“全面的测量技术”,就能实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应用一个人在其“优势能力”方面更有“潜力”。在“潜力”方面,学生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师生的关系更融洽,教育的效率也更高。而各科“齐头并进”的教育,不仅压抑个性,也容易埋没人才。

考试”的低效率之处在于,由于形式比较单一,有利于“勤者”,而非“能者”。即,“大量刷题的低能力者”成绩可能比“高能力者”好,“能力均衡者”的综合成绩可能比“偏才者”好,这也是教育内卷化的根源。


各种能力的笔迹图片

本文内容,引自《笔迹触觉与心理》一书,该书共有8种能力:1.注意力、2.逻辑思维能力、3.速度、4.应变与变通能力、5.心理承受能力、6.人际融合能力、7.感知力、8.创造力。

下图简介8种能力的“含义、相关变量、教育价值、相关职业、案例图片”。

能力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到底什么是能力)(3)

8种能力,1-4

能力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到底什么是能力)(4)

8种能力,5-8

需要注意,能力不是“有和无(1和0)”两种状态,任何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只是程度的区别。

假设满分是100分,在下面的案例中,左侧能力强的,在80分以上;右侧能力弱的,在20分以下

(顺便提一句,用计算机可以从笔迹中测量这些能力,供有兴趣的朋友研究。)


一个综合案例

下面是一个大学生的笔迹案例,男,20岁。图中的“永安”两个字是手写汉字的平均尺寸,坐标尺间隔5mm,上面的字是原始尺寸,下面的字是放大尺寸。

我们评估了他的性格和能力,并建议他“扬长避短”地训练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到底什么是能力)(5)


各种能力的定义和训练方法1.注意力

注意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学生受到注意力不足的困扰。

下面的回答介绍了一种测量和训练注意力的方法。「总是习惯性走神,胡思乱想,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怎么办?」

2.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对外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动物》一书中说,“潜意识学习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

通过模仿“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的笔迹和文章,我们可以迅速的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么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强?」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速度

有些人为了把字写得好看,很慢地写字。其实,字好看不意味着能力强,速度慢却能够降低能力,实在是得不偿失。他们后来加快了写字的速度,思维和学习效率也提升了。

下面的回答解释了速度智力的关系。

「反应慢的人如何让自己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4.应变与变通能力

应变与变通能力,对应于思维的灵活性,它是解决理工科问题的良好素质,有利于数学、物理、化学成绩。

「怎么测量和训练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

5.心理承受能力

从心理承受能力“强和弱”的几种因素,分析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从“笔迹”测量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人际融合能力

人际融合能力,是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成分。

「如何判断和提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7.感知力

感知力,与文科学习成绩关系密切。优秀的艺术家、战略家都具有丰富的感知力。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感知力?」

8.创造力

创造力是由“逻辑思维能力,应变与变通能力,感知力”组成的。

「从“笔迹”测量和提高“创造力”」


以上,引自我写的《笔迹触觉与心理》。

您的赞同和收藏,会让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价值。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