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姑婆的故事原创(童年修行的序章之姑婆)

童年----修行的序章之姑婆我以为读过很多书,就懂了很多道理,走过许多地方,就看到了世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桃姑婆的故事原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桃姑婆的故事原创(童年修行的序章之姑婆)

桃姑婆的故事原创

童年----修行的序章之姑婆

我以为读过很多书,就懂了很多道理,走过许多地方,就看到了世界。

但是我并没有。

“You know nothing!” 这是我在《权利的游戏》里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族,非常非常大那种。

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有同学在校门口或是回家路上的分叉口拦着我,有时候威胁我不要跟谁谁玩,有时候跟我打架,我总是输得多,因为他们太野了,他们年纪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很多。其实他们都是我的兄弟或是叔侄。

我家的二楼谷仓有一个很重的木箱,里面放着很厚的族谱,每年清明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登记上一年来新出生的男丁姓名和出生时辰,很厚很厚的,我小时候一卡那么厚。父亲是主笔,大部分的人都是父亲记录上去的。

爷爷有5兄弟, 2个姐妹,爷爷排第5,他们都叫他5叔公。父亲也是姐弟7个,父亲是长子,上面有一个姐姐。

3代亲的兄弟我排名21,我弟弟排名28,弟弟后面还有好多个弟弟。这个是男丁的数字,不包含姐妹们。

爷爷的兄弟姐妹都很长寿,所以大家都很亲密,因为每年都要去给长辈拜年送节,大家联络感情的机会很多。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去二姑婆家。他们离我们村15里路,是另一个镇的大村。

二姑是我见过脾气最好的人,母亲这么说。我觉得也是,姑婆说话的时候就像一条细细的河水,缓缓得不紧不慢,语调柔柔的,好像会吓到小孩的那种口气。

二姑爷高高的很瘦,走路带风,是一个很急躁的人,但是跟姑婆说话的时候也是很温和的。

姑婆家的表叔表姑都非常聪明,那个年代都上了大学,表姐是个外事工作者,在美国大使馆工作。

多年以后跟表叔聊天时他说,感谢舅舅家的基因才让他们这么出色。然而他们三姐弟才是我们3代亲家族里最杰出的。

每一年的过年和中秋节是必须要去姑婆家的,所有的兄弟叔伯,约好了在渡口集合,浩浩荡荡的,老老少少。如果摆渡人不在就自己拿了竹竿划船,要两个来回才能全部到过去对岸。

因为兄弟太多,所以最大的跟最小的兄弟就差了差不多40岁,一路向前,人群慢慢分开快的慢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爷爷在最后面,就跟他的性格一样,不紧不慢的,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他还是抽烟的,有一个竹烟斗,走不多远就拿出来从烟袋里掏一捻烟丝点上,有时候火柴不太好要划很多次,甚至换一根才能打出火来。

那时候没有水泥路,去姑婆家的村道也没有沥青路,是乡道,有一段可以过拖拉机的砂石路,一段两人并行的石板路,还有一段是红土田埂。如果是雨天,土路上的红土就黏黏的,很容易粘在鞋子上,然后越粘越多,最后感觉就是拖着一坨铅块在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找树枝把鞋子上的红泥刮下来,或者在草地上蹭走,但是我的裤腿内侧早就已经被互相摩擦粘了厚厚的一层。

人多就是热闹,大家有说有笑的,有几个叔叔特别会讲故事,那种很好懂的,不像父亲总说的那么难懂,他们都是说那种很容易理解的故事,大家一会儿又一起哄笑起来,后面的人就赶上去问,你们说了什么那么好笑?

为了赶上他们的下一轮故事,我就经常要从旁边的小田埂上跑过去超过前面的几波人,好几次都不小心从田埂上滑到了水田里,一裤腿又是水又是泥的。到了姑婆家其他人都在姑婆家的房子里玩躲猫猫,而姑婆却在帮我在柴火旁烘烤我的湿裤子。

去到姑婆家,姑婆就拿出他们准备的年货,姑爷是独生子,所以基本上亲戚就是我们这一班人,大家去了也不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做菜喝酒吃饭,那时候我们的桌子都是坐8个人的方桌,姑婆家坐的满当当的,有时候还要去隔壁家借地方。

我还是10岁左右,姑婆都能叫出来每一个人的名字,再过几年那些小的弟弟还有侄子们就只能问是谁家的孩子了。等姑婆他们年纪再老一些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所有人一起去了,开始轮值,如果想去的就自愿加入。但每次都叫上爷爷,他们两个是最后的兄妹。只要还能走,爷爷就会去,就像每年姑婆都会来一样。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种岁月叫慢动作,就是姑婆和爷爷一起的时候,两兄妹都是慢性子,说话做事都是不紧不慢的,两个人都抽烟,姑婆拿着她的长烟枪,从烟袋里抽出一点,轻轻地装上,划上火柴慢慢的吸上一口,也不说话,好像世界并没有声音一样,在我爷爷那个被烟熏黑的小房子里,偶尔啪的一声有柴蹦出一点火星。

姑婆和姑爷都很长寿,一个84一个85。

如果我们也能有这么多的孩子就好了,姑婆经常说,在最后面的那几年。

他们只有一个儿子。

但是我不懂,因为我还没有80多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