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

  今天是白露节气

  白露,在每年阳历9月8日前后,农历八月左右,太阳达到黄经165°时开始

  白露节气的典型物候特征是什么?读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会找到答案

  草地周刊关注的两位南北不同地区的农人,在白露前后又有哪些农活要干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

白露,在每年阳历9月8日前后,农历八月左右,太阳达到黄经16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节气还有一个“兄弟”,就是寒露节气,它们中间隔着一个秋分。由此可见,露水的出现,是秋天非常典型的一个气候特征。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

9月6日,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稻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新华社发(孟德龙摄)

“诗圣”的少年:一日上树能千回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2)

说到有关白露的诗词,我首先想到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其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说到与白露有关的时令物候,我想到的还是杜甫的诗:

百忧集行

唐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是杜甫在五十岁时回忆十五岁时的光景。杜甫年少时光,出身官宦世家,身处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满满的都是美好回忆;中年以后,身逢安史之乱,携家带口四处漂泊,饱一顿、饥一顿,贫贱夫妻百事哀。“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这儿子的童年,恐怕还比不上老子的童年呢。好在,这位困顿之中的老年人,还可以用回忆童年来治愈: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还记得年少时阳光灿烂的日子吗?就像老电影在回放。秋日的光景中,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向我们跑来。他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结实得就像一头健壮的小黄牛。少年露出少不更事的笑容——太平日子里长大的孩子,都没啥心眼儿。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白露节气,正是在农历八月前后,此时已是秋高气爽,庭院里果实累累:大黄梨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坠下来。大青枣泛红,这种颜色太好看,人们就叫它“枣红”色。据大诗兄了解,好吃的梨子,有产自河北昌黎的,产自安徽砀山的,还有江浙一带的“翠冠梨”;好的大枣,有山东乐陵枣、陕北“狗头枣”,还有新疆和田的大枣……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3)

山东乐陵枣博会。新华社发(刘晨摄)

吃,当然是一种享受;采摘,更是一种乐趣。“一日上树能千回”虽然是夸张,但是馋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看到这里,我们都笑了:别看杜甫是“诗圣”,原来他小的时候,并不是摇头晃脑的模样,而是顽劣无比,跟我们也一样啊!

梨:《东京梦华录》中的水果王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4)

“庭前八月梨枣熟”,不得不说,杜甫把此事的时令特征拿捏得死死的:这个时候,正是各类乔木果实集中成熟的季节。当然,他所描述的,主要还是黄河流域的时令,长江流域的果实,例如梨果,成熟得还要早一些。

我们就来具体盘点一下,白露时节成熟的那些果子吧。先说梨子。

梨,是原产中国的一种水果。它不仅果实甘甜多汁,而且花朵也很好看。我们在“清明诗话”中就曾提到苏轼的一首《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春日,梨花给我们视觉上美的享受;秋日,梨果给我们味觉上美的感觉。当然,古代中国人栽种梨树,主要还是为了收获果实。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5)

果农在河北省威县利派尔梨园内采摘梨果。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吃梨子,有关梨子的典故也很多,例如孔融让梨;再如,唐玄宗亲自领衔的皇家乐团就设在梨园里,后世就把戏曲界称为“梨园”。不过,我们还是回到梨子原本的味道:

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

宋 梅尧臣

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

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

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

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

梅尧臣的朋友王道损赠送了他四颗梨,老梅专门就此写了一首诗道谢。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老梅和老王都是实诚人,放在今天,你不太会大老远只给朋友送四颗梨子。当然,那个年代的物流、保鲜技术都不能跟今日比。其次,这“永兴冰蜜梨”,一定是绝顶的风味好物,值得大书特书。永兴,即宋朝的永兴军路,辖区主要在今陕西省,治所位于长安(今西安)。

“名果出西州”,点出产地,此梨出自物产丰饶的关中平原;“霜前竞以收”,点出收获季节,在秋霜降临之前。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6)

来自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瑞莲在驻地展示砀山梨。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这“永兴冰蜜梨”好在什么地方呢?顾名思义,首先就是“冰”,其次就是“蜜”,具体说来,就是“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这梨子不仅口感好,卖相也很好,“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丰满细嫩,表皮宛如青玉,果肉如同冰玉,这简直就是瑶池西王母盘子里的仙果。

中国各朝各代的人都喜欢吃梨子,我们还以宋朝为例,在描绘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很多处都出现了梨。其第二卷《饮食果子》一章中记载:

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子、林檎旋、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河阴石榴、河阳查子、查条、沙苑榅桲、回马孛萄、西川乳糖、狮子糖、霜蜂儿、橄榄、温柑、绵枨金橘、龙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头干、芭蕉干、人面子、巴览子、榛子、榧子、虾具之类。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7)

果农展示库尔勒香梨。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你一定流口水了。而在琳琅满目的果品中,“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你看,梨子的出现比例是最高的。

枣:《齐民要术》里的N种吃法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8)

说完了梨,我们来说枣。枣,也是原产中国的一种果木。我们在“小满诗话”中提到,古老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枣的记载,《邶风•凯风》中写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这里的“棘心”,就是酸枣的花朵。此外,《豳风•七月》中还写到,“八月剥枣”,到了秋天,不论酸枣还是大枣,都已经成熟。

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非常全面严谨的农书,其中记载了很多农作物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这部书的第三十三章是《种枣》。看过你就知道,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农民,已经摸索出一整套先进的果树栽培技术,“常选好味者,留栽之。候枣叶始生而移之。三步一树,行欲相当。欲令牛马履践令净”;还有收获果实的方法,“全赤即收。收法:日日撼而落之为上”,到了秋天,枣子全红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正确的收获方法,既不是爬树去摘,也不是用木棍打,而是天天去摇晃树干,自然落下的,就是最好的。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9)

河北省内丘县东石河村村民展示加工好的酸枣仁。新华社发(邱洪生摄)

当然,更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其中记载了枣子的N种加工方法:

——《食经》曰:“作干枣法:新菰蒋,露于庭,以枣著上,厚三寸,复以新蒋覆之。凡三日三夜,撤覆露之,毕日曝,取干,内屋中。率一石,以酒一升,漱著器中,密泥之。经数年不败也。

据《食经》(此书可能已失传,可惜)记载,干枣要这么做:用新采的茭白叶子铺在地上,放上枣子,再铺一层茭白叶子。过了三天三夜,枣子差不多阴干,撤掉上层的叶子,曝晒整日,搬进屋内,用酒喷润后,放到坛子里,用泥密封好,能放好几年呢。

——枣油法:郑玄曰:“枣油,捣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

枣油怎么做呢?把枣子捣烂成泥,和匀,涂在帛布上,干燥之后形成油一样的东西,这就成了!

——枣脯法:切枣曝之,乾如脯也。

枣子果脯怎么做?把枣子切开,干燥之后就是了。

——作酸枣麨法:多收红软者,箔上日曝令乾。大釜中煮之,水仅自淹。一沸即漉出,盆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上或盆中。盛暑,日曝使干,渐以手摩挲,散为末。以方寸匕投一碗水中,酸甜味足,即成好浆。远行用和米,饥渴俱当也。

麨(chǎo),指粉末状的食物。酸枣粉怎么做?选用那些软红的枣子,摊在席子上晒干。放到大锅里煮,水开就捞出来,放到盆里研磨。用生布绞汁,涂在盘子上或盆子上。大热天放在日头下晒干,慢慢地用手摩挲,令其成为粉末。枣粉做好后,舀一勺放到碗里,用水冲泡,又酸又甜,可好吃呢!出远门的时候,用来调和米粉,既解渴又充饥。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0)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洼里王村村民在晾晒大枣。新华社发(张维堂摄)

看到这些,我不禁感慨,对于美食的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营造,我们中国人一直是不遗余力的!

栗:它安慰了老年“诗圣”的饥肠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1)

说完了梨枣,我们再说一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吧,这就是栗子,或称板栗。说起栗子,中国人也很熟悉,这也是原产中国的一种果树。在中国的古诗文里,栗子的出现频率也很高,而且常以“梨栗”“枣栗”这样的组合出现,可见它足以与梨枣二位“分庭抗礼”。

栗子是一种干果,它的味道甘甜,口感或粉或糯,这总令我想起菱角。也许可以这么比方:栗子就是北方的菱角、山上的菱角;菱角就是南方的栗子、水中的栗子。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2)

在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一板栗深加工企业,员工在板栗仁加工车间内忙碌。新华社发(刘环宇摄)

我们应该都吃过糖炒板栗、板栗烧鸡、栗子蛋糕等美食,但是很多人未必知道栗子到底长什么样。长在树上的栗子,外壳有刺,就像一个小刺猬,内含三到四颗栗子。到了秋日成熟的季节,有刺的外壳就裂开来,并且纷纷落到地上。这样,人类或者动物,就可以来捡拾它。说到这里,我还是想到了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

唐 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这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所作组诗中的第一首。杜甫时年48岁,因为遭遇安史之乱,正带着家人到处流寓,在同谷县暂住了一段时间。

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困顿到没饭吃,只能到山中捡野果。“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天寒地冻的秋冬季节,像猴子一样在山谷里捡橡子、栗子。“狙公”,本意指养猴子的老人,就是典故“朝三暮四”里的主人公,而在这里,“狙公”可以指同样困苦的流民,甚至就是指野外的猴子。橡子、栗子这些野果,作为副食或者零食固然不错,但作为主食来充饥,那种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3)

糖炒栗子。新华社记者魏辅政摄

“白头乱发垂过耳”,“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读了这首诗,真是令人悲从中来。而在大约两年之后,五十岁时,杜甫又写下了《百忧集行》,回忆起少年往事:“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梨枣也好,橡栗也好,这些秋天的果实,我们只盼它们象征着成熟与收获,是孩子们解馋的佳品、乐趣的源泉,而不是令人触景伤情的道具。惟愿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

白露时节

南北方的农人们要做些什么?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4)

■北方 黄河流域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凤梧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薛凤梧: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5)

这是农民栽的葱。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6)

这是山楂。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7)

这是绿豆,该作物即将收获。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8)

这是柿子,一种珍珠柿。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19)

已成熟的玉米,由于下雨,一周内收获。

■南方 长江流域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乡田祥嘴村 杨阳: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20)

八月庭前枣梨熟(庭前八月梨枣熟)(21)

现在稻到了晚期,已经灌浆了,吸收好的已经开始低头,再过二三十天就可以进行第一批收割了。

 作者:大诗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kk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