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六十六天战疫英雄团聚(生死运粮线洒血铸民魂)

作者:刘胜范 2021年10月编辑:林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离家六十六天战疫英雄团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离家六十六天战疫英雄团聚(生死运粮线洒血铸民魂)

离家六十六天战疫英雄团聚

作者:刘胜范 2021年10月

编辑:林增

(二)、智勇双全,威震日伪的李学福

当时三义屯的屯长是名叫李学福(李葆满)的鲜族青年,年纪28岁,这是一个中等身材,精明干练,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青年。李学福祖籍朝鲜咸镜北道,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山菜沟老虎山屯。1915年,6岁的他随父亲迁徙饶河县大佳河乡,后又迁居三义屯。

李学福童年命运多舛,小小年纪就饱尝亡国之痛,跟随父母一路辗转迁徙,颠沛流离,他十二岁时父殁,初就学二年,母亲病逝后辍学,与长兄务农为业。亡国之痛、早年生活的坎坷遭遇,形成了他刚毅、嫉恶如仇、勤劳朴实、性情豁达、仗义疏财的品格。

他被众人举荐屯长后,果不负众望,常到县衙门替群众办事,借粮、借钱给困难群众,解他人燃眉之急,如遇有土匪绑票村民,他也是挺身而出,不避危险,深入匪穴沟通“赎票”……所以李学福在当地和附近一带民望甚高,是全县最有威望的屯长。他当屯长后,秉持公道,肯为穷苦人办事,很受群众拥护。他痛恨日寇,不忘国破家亡之辱,关心时事政治,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青年。

1929年秋,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派崔石泉等到饶河开展革命活动,李学福耳濡目染,受到启发和教育。“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侄子李永镐归乡省亲时说:“日本人野心很大,如不抵抗,中国难免朝鲜亡国覆辙。”李学福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决心投身革命斗争。

1932年,为了创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李学福协助崔石泉等在三义屯学校举办军政训练班,40多名青年秘密参加了训练班的培训,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骨干和优秀军事人才。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派崔石泉等人在饶河建立抗日武装,李学福义无反顾变卖全部家产,捐给党组织,用于购买枪支、弹药和活动经费之需。

他还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关系,组织民众参加反日会,动员各村屯长和山林队支持抗日。受党组织派遣,他参加到独木河与高玉山领导的东北国民救国军进行谈判,并积极促进达成协议,在保证游击队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饶河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救国军第一旅特务营。人数由60人很快增加到100多人,成为虎饶地区战斗力较强的一支抗日队伍。

1933年12月27日,特务营参加救国军攻打虎林县城的战斗,特务营以牺牲30多名队员的代价,取得了打死百余名敌人的重大战绩,特务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1934年2月,日本侵略军攻占饶河,交战中救国军失败溃散。特务营正式定名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同年8月,李学福接任牺牲的张文偕任大队长。他率领饶河抗日游击队四处出击,打击各据点日伪军,游击队在战斗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群众都亲切的称饶河抗日游击大队为“葆满队”。“葆满队”名震哈达那丹岭和三江原野地区,吓得日伪军坐卧不宁,惶恐不安。

入冬后,为了防备敌人再次对游击队进行大“讨伐”,李学福充分利用山区积雪深厚的优势,扬己之长,挑选出80名年轻力壮队员进行滑雪技术训练。他本着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采取“敌人集中,我军分散;敌人分散,我军集中”的游击战术,率领游击大队在暴马顶子、大叶沟、大佳河、十八垧地、关门嘴子等地与敌人进行两个多月的游击战,打得日伪军魂飞魄散。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在多次战斗中拉得出去,打得响,威望越来超高,当地群众都称“葆满队”是个神兵队。

1935年1月29日,李学福指挥滑雪队员出其不备打击来犯的日伪军,歼敌百余名。2月10日,李学福又率80多名队员夜袭了暴马顶子伪军驻地,击毙伪军连长以下10余人,俘敌40人,缴枪50多支。5月,率队将马鞍山伪军驻地的23名敌人全部缴械,同时还缴了小佳河伪自卫团18支步枪。

1935年9月18日,根据吉东特委的指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四团,李学福被任命为团长。当日,在团长李学福带领下,全团召开了东北沦陷四周年雪耻大会。全体指战员同仇敌忾,一致表示,坚决为彻底消灭日寇、光复祖国战斗到底。20日,李学福率150名战士向小南河附近的小西山伪大排队和伪自卫团发起进攻,很快将两处敌人击溃,缴获步枪20多支和粮食若干。随后,部队又向西通新兴洞屯进发。

1935年9月26日,李学福决定以三个连的兵力埋伏在新兴洞山岗上伏击敌人。27日清晨,在新兴洞与日酋高木司令指挥的80多名日军交火,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四团以密集的火力猛烈射击敌人的前导队。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击毙日军高木司令以下日军多人。就在四团将要取得胜利时,突然伪军三十五团300多人赶来增援。四团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由于敌众我寡,李学福沉着指挥部队分散突围。

在这次战斗中,打死打伤日酋高木司令以下日军40余人,伪军30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四团政委李斗文、副团长朴振宇、排长赵清和等30余人壮烈牺牲。这次战斗被称为著名的“新兴洞大战”,在当时震动很大,《救国时报》载文悼念为国捐躯的烈士,连日伪机关报《盛京时报》也作了报道,并惊呼:“饶河抗日力量不可低估!”这次战斗首创了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以劣势装备与多于我军几倍的强敌作战,并重创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的战例,使日伪在一段时间里龟缩在饶河县城不敢轻举妄动,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进一步提高了我军的士气。11月7日,四团收编了“九省”“庄稼人”等山林队为独立营,四团力量进一步壮大。

1936年4月,第四团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李学福任副师长。同年11月间,四军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李学福任七军第二师师长。

1937年3月6日,军长陈荣久在小南河天津班战斗中英勇牺牲后,抗联七军党委决定将一师、二师合并成第一师,李学福任第一师师长。

1937年5月15日,李学福、景乐亭率七军一师、三师700多人远征富锦、同江一带。将伪军“讨伐”队长张大胡子、土豪左殿生枪毙,为民除了两大害。一路征战,往来冲杀,痛歼日伪。6月30日,李学福率700多名战士在二道林子狙击日军小滨部队及伪军千余人,取得歼敌150多人战果,令三江日伪闻风丧胆。

李学福不仅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而且关爱战士如兄弟,爱护百姓如亲人,执行纪律是模范。一次,一位屯长看到李学福的皮帽已破旧不堪,赠他一顶狐狸皮帽,他硬是全价付款,又随即将这顶狐狸皮帽转送给一位没有皮帽的战士。行军中他看到战士的鞋破了,就拿出自己的备用鞋给战士,他自己则常穿露脚趾的鞋。每到村屯宿营,李学福亲自带领战士为百姓铲地、推磨、挑水、劈柴……战士和群众都把他视作亲人。

李学福全身心投入反日革命事业,顾不上亲人和家庭,他唯一的女儿未满月就寄养在大佳河屯一位姓冯农户家。女儿三岁时,由党组织安排送到李学福在延吉亲戚家抚养。“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位铁打的汉子为此暗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次泪 ,但以身许国,视救亡图存为己任的他,只得把儿女情长深深埋在心中。

1938年1月,中共下江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由李学福任第七军军长和七军党委执行委员会常委。李学福军长因长期战斗在山林野莽之中,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但他仍然率领七军坚持抗日斗争。不久,李学福病情加重,严重的半身不遂使他无法再和战士们驰骋疆场共同杀敌。李学福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去苏联治病。1938年8月8日,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优秀共产党员,终因病情恶化,病逝异国他乡,年仅38岁。

李学福英年早逝,是抗联七军的又一重大损失。他亲民爱民,吃苦耐劳,体恤部属。他灵活运用游击战略战术,消灭了当地日伪大量有生力量。同时,他正确运用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团结山林队和各方力量形成最广泛的抗日阵营,他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与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人民亲切地称这支队伍为“葆满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