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敬仰(竹林七贤不都是一类人)

《世说新语》中称:“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稍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这便是竹林七贤的来历。

《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如果按这个说法,那么竹林七贤不过是当时七个人凑到一起之后,饮酒唱歌,兴之所至,便自封为竹林七贤而已,与文学或其他无关。事实上,这所谓的竹林七贤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竹林七贤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敬仰(竹林七贤不都是一类人)(1)

首先,这七人虽然都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倾向却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

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其次,在政治态度和仕途方面,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如康,请他做官都不去,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好朋友绝交,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向秀在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敬仰(竹林七贤不都是一类人)(2)

再者,在处世态度上,山涛为人小心谨慎,投靠司马氏为官后仕途平步青云。王戎曾称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而康则一直是“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样狂放的,且与司马集团势不两立。一个是“璞玉浑金”,另一个是这世上最冥顽而不甘平凡的钻石,这两人的差距也真是够大的。

此外,但凡称贤,想必应该有高贵的品格但据《晋书》记载,王戎“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计算,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之疾”。像他这样贪婪吝啬的人还能称之为“贤”,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

竹林七贤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敬仰(竹林七贤不都是一类人)(3)

最后,竹林七贤的声名主要在于他们的才华阮籍的《咏怀》诗82首,充分体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更是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都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惟独王戎,偌大一本《竹林七贤诗文全集》中,王戎只有只言片语,加起来不过200多字。有论家评说:“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既然连一篇文章都没写过,又何贤之有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